「創作者說」是 Foresight News 推出的一檔對話專欄創作者欄目,我們會向每個月評選出的優秀創作者就市場熱點話題發問並將收集到的結果整理成文,博採眾議,發掘更具深度的思考。
撰文:Foresight News 2025 年 6 月優秀內容創作者
整理:Foresight News
穩定幣合規化浪潮席捲全球,美《GENIUS 法案》與港《穩定幣條例》落地,攪動行業格局。從項目生存邏輯之變,到普惠落地的突破與阻礙,再到 Circle 上市引發的博弈、Tether 的攻守,這場浪潮中,穩定幣未來將走向何方?
本期「創作者說」聚焦「穩定幣」,我們邀請到了 2025 年 6 月 Foresight News 優秀創作者榜單中的 Little King、Sanqing、Dave 的遊資視角、KuCoin Ventures、佐爺歪脖山以及 Zephyr 加入到本期討論。
我們拋出了「監管給穩定幣項目帶來哪些變革?」、「穩定幣支付落地會有哪些突破和阻礙?」、「Circle 上市對其他穩定幣項目有哪些影響?」、「Tether 該如何鞏固地位?」、「你選擇穩定幣的依據?」5 個問題,以下是我們收集到的答案。
1.美國《GENIUS 法案》與香港《穩定幣條例》相繼落地,全球穩定幣監管趨勢已然明晰。這會給穩定幣項目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哪些變革?你覺得穩定幣項目該如何順應監管潮流?
Little King:小項目可能有很大的合規壓力,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是否順應、如何順應監管潮流可能要看不同項目自己的定位。
Sanqing:以 USDC 為代表的合規派,憑藉儲備透明、背靠合規機構優勢,將在機構合作、支付應用等領域佔得先機。無(弱)透明儲備以及缺乏審計的項目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中小項目也將難以單獨滿足監管成本,倒逼行業進行整合。但監管潮流不是洪水猛獸,透明度與信任將成為核心競爭力。主動合規,與銀行、機構以及支付清算網絡等合作,積極打造圍繞真實需求的使用路徑應是這輪穩定幣「戰爭」的存活之道。
Dave 的遊資視角:幣圈的未來是分化,穩定幣也逃不了。我覺得穩定幣項目不一定要順應監管浪潮,找到自己吃哪口飯吧。
KuCoin Ventures:全球監管框架的清晰化,是穩定幣從「野蠻生長」邁向「合規發展」的一個決定性轉折點。這首先會大幅抬高法幣穩定幣發行方的准入門檻,合規不再是可選項,而是一條生死線。對於資本實力、風控體系、金融背景都相對薄弱的初創團隊而言,直接發行穩定幣的窗口可能已經趨於關閉,行業將加速向擁有雄厚資源的頭部玩家集中。
然而,監管的成熟也催生了龐大的「服務型」市場。對於大多數項目而言,順應潮流的最佳方式,是從挑戰者轉變為賦能者。未來的機遇將更多地存在於穩定幣生態的上下游,例如,為發行方提供交易監控與反洗錢服務的合規科技、更高效透明的儲備資產管理方案、解決不同合規穩定幣之間兌換的跨鏈橋與流動性協議,以及構建在合規穩定幣之上的支付、理財、清結算等應用層創新。當前,全球監管劃定了跑道,但跑道內的服務創新和生態建設才剛剛開始。
佐爺歪脖山: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對於已有先發優勢的 USDT、USDC 而言,他們會以合規之名堵住後來者,Circle IPO 完成合規,Tether 也和特朗普政府關係密切。
對於鏈上先發項目,如 Ethena 而言,會積極擴展更多生息之外的計價、支付場景,逐步做大自己市場份額。
對於新入場的 YBS 項目,合規則成本高昂,不合規走入灰色地帶,可能會更有利於 Crypro Native 穩定幣,即資產選用 ETH/BTC,生息機制選用 Hyperliquid 等 DEX,徹底去中心化也是求生路線。
Zephyr:變革:第一點肯定是合規門檻提升,兩個法案都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滿足資本儲備、反洗錢(AML)等要求,很多中小項目可能要因合規成本高被淘汰。另一方面儲備機制透明化,披露儲備資產和接受定期審計這些要求。整體上是市場規範化與信任提升。增強了投資者和機構對穩定幣的信任,吸引傳統金融機構(如渣打銀行、摩根大通)入場,推動穩定幣在支付、DeFi 等領域的應用。針對區域監管差異,項目可開發多幣種穩定幣(如美元、港元、人民幣、歐元掛鉤),覆蓋了不同市場,提供了便利和選擇。
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技術安全。注重技術安全,防止智能合約漏洞、黑客攻擊等問題導致資金損失和幣值波動。合規拓展場景,跨境支付、貿易結算等,與傳統金融融合,與銀行、支付機構合作,將穩定幣嵌入現有金融基礎設施,擴大應用場景,如跨境支付和零售支付,為實體經濟服務。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表示,將推動發行人把穩定幣應用推廣至不同場景,助力解決企業經商及市民生活中的實質痛點。
2.京東等企業嘗試用穩定幣做跨境支付,對比傳統金融工具和加密貨幣,穩定幣在「真正落地普惠」上,會有哪些突破,又會遇到哪些現實阻礙?
Little King:我覺得最大的「落地普惠」是可觸達性。有網絡就能得到鏈上地址收發資金,不用 KYC,非常方便,而去銀行開戶要填很多資料,落後地區甚至沒有靠譜的銀行。現實阻礙:監管。
Sanqing:「真正落地普惠」主要體現在高效率、低成本、全天候的支付能力上。對比傳統工具(中間行繁瑣、到賬緩慢、手續高昂等),穩定幣支付可實現秒級到賬、鏈上可驗證,對跨境商戶或企業極具吸引力。但是不同國家對穩定幣監管尺度不一,跨境落地易踩灰線;穩定幣支付如何無縫對接傳統賬戶體系進行清結算;如何評估對採用商戶或企業的教育成本等問題同樣存在。
Dave 的遊資視角:企業用的是單機幣,去年 7 月京東就搞穩定幣了,但是研究一下就知道和幣圈一點關係也沒有,像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功效上也是穩定幣。
KuCoin Ventures: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探索,其核心驅動力在於發行商需要跳出單純依賴儲備資產利息的盈利模式,而支付正是最具潛力的應用場景。相比傳統金融工具,穩定幣的突破點在於其技術原生優勢:它建立在一個 7x24 小時不間斷運行、低成本且高效的網絡之上,能夠實現近乎實時的全球價值結算,這對於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同時,其可編程性也為託管支付、即時分賬等複雜金融場景提供了傳統工具難以比擬的靈活性。
儘管前景廣闊,但現實阻礙也同樣顯著。最大的挑戰在於監管的「最後一公里」,即穩定幣如何與各國的本地銀行系統無縫對接,以及如何應對跨司法轄區的監管協同問題。此外,穩定幣還將直面來自銀行、卡組織及傳統支付公司的激烈競爭。但我們更傾向於看到一種「化敵為友」的融合趨勢,例如 VISA 主動通過旗下 Ventures 佈局穩定幣業務,預示著合作共存將是主流。隨著多國推出自己的合規穩定幣,如何實現它們之間的無縫兌換和流動性協調,將是新的阻礙,當然,這也為創業者提供了新的機會。
佐爺歪脖山:傳統企業選用穩定幣,主要是加快結算速度、降低運營成本以及躲避跨國監管三方面原因:
- 繞過銀行體系、SWIFT 等中間環節;
- 避免匯率波動,保持交易結算效率;
- 方便和美元荒和受制裁實體做生意。
阻礙是中心化經營實體依然會受到管制,發展初期會有一定自由度,一旦發展壯大必然會被監管,歐洲的 MiCA、美國的 GENIUS 法案,或者港幣穩定幣都是如此。
Zephyr:穩定幣在跨境支付的優勢就是效率和成本,這兩點我相信最近這波熱度下各券商各新聞報導中都講得很詳細很透徹了。我相信這會是區塊鏈最破圈的一次。
阻礙:監管政策還是一個大問題,部分國家地區的法律限制,企業跨境支付可能面臨法律風險,企業最後要變現也有很多問題。然後不同穩定幣在各區塊鏈網絡(以太坊、Solana、Tron)分散,跨鏈轉賬需依賴橋接工具,新興市場用戶可能會因為教育不足,對穩定幣和區塊鏈的認知模糊,易因操作失誤導致資產損失,比如誤轉至不兼容鏈。
3.Circle 成功上市引發穩定幣熱潮,這會對其他穩定幣項目產生怎樣的衝擊或帶動效應?
Little King:投資者能合規買到第二大穩定幣發行商的股權敞口後,成色不好的穩定幣項目會更難吸引投資興趣,小項目很難講好「自家代幣 / 股權比 CRCL 更值得買」的故事。
Sanqing:Circle 成功上市,為 USDC 增添了強有力的背書。其他穩定幣項目而言,這既是壓力也是機會。Circle 在監管合規、透明披露、審計機制上的標準,成為其他項目難以迴避的「新基準」。特別是對 Tether 老大哥這樣透明度備受質疑的項目,會面臨更強烈的輿論和監管擠壓。但是 Circle 上市打開了穩定幣與傳統金融資本市場的接口,USDC 更易獲得銀行、支付網關、清算機構的合作,這種流動性網絡優勢也可能讓其他項目靠攏 USDC 標準,推動行業形成統一的准入門檻和基礎設施兼容,為其他項目提供了模仿的路徑。
Dave 的遊資視角:項目會有新的套現路徑,提取美股流動性是新思路,很性感,真正踏實開發者不關心它上不上市。
KuCoin Ventures:但與此同時,這也將加劇行業的「馬太效應」。上市為 Circle 帶來了更強的品牌背書、更低的融資成本和更廣泛的合作網絡,使其與後來者的差距越拉越大。這種衝擊會迫使其他穩定幣項目進行更清晰的戰略定位:是繼續在算法穩定幣等前沿領域探索,還是放棄正面挑戰,轉向為 Circle、Tether 這樣的頭部玩家提供生態服務,例如提供細分場景的解決方案、更優的流動性策略,或是專注於服務特定區域市場,共同將整個蛋糕做大。
佐爺歪脖山:穩定幣成為一種資產發行方式,對 Circle 的估值可以是互聯網企業的規模效應、Fintech 企業的成本收益核算或者是幣圈 USDC 發行量三種模式。
穩定幣項目可以選擇自己的故事講給大家聽,Coinbase 和 Stripe 分別是上市成功和失敗示範,資本市場初期的 FOMO 情緒會選擇互聯網企業估值邏輯,熱度過後就是 Fintech,最終還是要比拼實在的市場份額。
Zephyr:Circle 上市募資超 40 億美元,向資本市場證明穩定幣的商業可行性,提高行業可信度,讓穩定幣行業成為資本市場認可的合規業務。可能吸引更多機構加速佈局自有穩定幣和使用。
4.市值最大的穩定幣 Tether 長期受儲備透明度與監管壓力困擾,Circle 等項目能否藉此搶佔市場?Tether 又該如何鞏固地位?
Little King:我覺得不會。USDT 和 USDC 的受眾不同,選擇使用 USDT 轉賬的東南亞和非洲兄弟可能沒什麼監管壓力。Tether 只要不作妖,憑藉先行的網絡效應,很難被競爭者趕上。
Sanqing:我認為短期內 Circle 仍難以撼動 Tether 的主導地位,Tether 擁有絕對的先發優勢、深厚的流動性基礎與對新興市場的強大覆蓋能力。 Tether 只需在「合規透明」與「市場擴展」之間找到新平衡點——提升儲備披露質量,主動迎合區域監管,同時繼續鞏固其在亞洲、中東、拉美等高需求市場的渠道佈局,就能立於不敗。
Dave 的遊資視角:Circle、Tether 邏輯上本質不同,再說 Tether 真的賺的很夠了。Circle 再上市 5 次都不一定能賺這麼多錢。
KuCoin Ventures:穩定幣市場的競爭是多維度的,遠不止於透明度之爭,更是合規路徑、市場策略和生態網絡的全面比拼。Circle 的優勢在於其「合規優先」的清晰戰略,通過主動擁抱監管和追求高標準透明度,它更容易獲得機構用戶和受監管金融實體的青睞,這是其搶佔增量市場的核心利器。
面對競爭,Tether 的策略並非坐以待斃,而是通過「用行動逐步回應質疑」來鞏固地位。儘管其歷史包袱較重,但 Tether 近年來在透明度上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以前外界完全不知道 Tether 如何保管數以億的儲備資產,只能通過蛛絲馬跡去猜測。然如今,從定期披露儲備報告,到引入華爾街巨頭 Cantor Fitzgerald 管理其美債持倉,再到主動與全球執法機構合作,都在逐步緩解外界對 Tether 壓力。Tether 真正的護城河在於其無與倫比的先發優勢、巨大的存量用戶和深植於加密交易生態的網絡效應。因此,短期內我們看到的不會是誰取代誰,而更可能是一個雙雄並立、差異化競爭的格局。
佐爺歪脖山:基本不可能搶佔 USDT 市場份額,Tether 已經搭上 Lutnick 的線,合規只是價格問題,在 2026 年中期選舉之前都不會遭遇真正的監管困境。
至於透明度,目前 Tether 已經定期披露財務狀況,所有的穩定幣企業都是選擇這種方式,Tether 並不特殊。
Zephyr:Tether 雖然近年來加強披露,但仍非實時審計。
Circle 的搶佔機會:借 USDC 合規優勢切入機構市場,吸引傳統金融客戶,有望贏得機構用戶、金融平臺、跨境貿易的長期合作。提升並鞏固市場地位和佔有率。
Tether 方面,我作為守法公民,監管對我說肯定是好事至少不影響到我。但說實話,影響到一些暗面的利益了,有些錢走區塊鏈不就是為了規避管制,所以 Tether 我倒是覺得不一定要被招安去走合規,儲備透明度我還是希望他用技術方法去改革和證明。可以考慮深化與交易所、項目的合作整合去鞏固地位。要走什麼路線就看 Tether 怎麼選了。
5.你持有什麼穩定幣?為什麼選擇它?
Little King:我持有 Ethereal 的 eUSD,Perena 的 USD*,Sui 上 Metastbales 的 mUSD。持有是因為它們會給我空投積分,我想靠空投發財,畢業就退休。
Sanqing:我鏈上主要持有 USDC,交易所則以 USDe 為主。之所以選擇 USDe,是因為我常用 Bybit,它的 USDe 持有即生息,還能作為抵押品使用,提高了資金效率。而鏈上選 USDC,是因為我主要活躍在 BASE 和 Plume 網絡,這兩條鏈幾乎沒有 USDT 的可選項,而且是 Plume 上的原生穩定幣 pUSD,當前其實也是以 100% USDC 儲備發行的。
Dave 的遊資視角:我持有穩定幣只看交易方便,有哪個穩定幣對我來說沒有多大影響,甚至安全問題都不影響,因為散戶那點體量十分鐘之內就全部撤完了,散戶其實沒有必要操心這些老闆才得考慮的事情。
KuCoin Ventures:作為一家風險投資機構,我們對穩定幣的選擇是高度場景化和需求驅動的,因此並不會單一地持有某一種。在日常運營和投資中,USDT 和 USDC 都是我們會使用的工具。我們的選擇邏輯比較務實,當我們需要在加密原生環境進行資金劃轉時,頭部穩定幣具備的良好流動性深度、多鏈路支持和廣泛市場接受度,是效率最高的選擇。
佐爺歪脖山:USDT,慣性。
Zephyr:我一直用 USDT。我唯一目的就是交易,所以 USDT 還是最方便的。全網流動性最強,在頻繁提幣、跨平臺資金調度時,USDT 的效率和成本都優於 USDC。OTC 也豐富,兌換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