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加密貨幣市場可以總結為"比特幣獨領風騷,替代幣默默無聲"。以美國現貨ETF為中心,機構資金流入比特幣並延續上漲趨勢,而替代幣則在供應過剩和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大多呈現下跌態勢。
特別是2025年,數十億美元規模的代幣解鎖集中進行,再次凸顯了替代幣市場的結構性脆弱性。
上半年比特幣上漲7%……以太坊下跌25%,Solana下跌18%
根據市場資料,比特幣從2025年1月初約100,000美元開始,截至6月底約為107,000美元左右,上漲約7%。
相比之下,以太坊(ETH)在同期下跌約25%,Solana(SOL)下跌接近18%。因此,比特幣與主要替代幣之間的收益率差距擴大至最大32個百分點。
ETF和制度性資金集中流向比特幣,而替代幣市場則面臨結構性拋售壓力和關注度下降。
據分析,比特幣和替代幣上半年的收益率差距約達30個百分點。
590億美元代幣解鎖,替代幣"舉步維艱"
根據區塊鏈行業資料,2025年上半期,Arbitrum、Optimism、Polygon、SUI、ApeCoin等主要專案約進行了590億美元(約8萬億韓元)規模的代幣解鎖。
這與2021-2022年高峰期募集的投資額開始大規模進入市場相吻合,加劇了由供應過剩帶來的價格下跌壓力。
下半年預計還將有超過300億美元的額外解鎖,投資者的警惕情緒正在升溫。
個人投資者加速撤離……迷因幣和主題幣交易量急劇下降
迷因幣和主題類替代幣也遭受投資情緒惡化的直接衝擊。Doge、Pepe、Floki等幣種相比歷史高點下跌超過60%,市場交易量已縮減至2021-2022年的一半。
據DappRadar資料,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鏈上去中心化應用的活躍使用者同比下降18%。谷歌趨勢和TradingView等平臺的搜尋流量持續下降,表明個人投資者的關注度正在實質性流失。
"技術性反彈存在空間,但結構性恢復尚未到來"
市場分析機構Santiment表示:"在恐慌情緒極度高漲的情況下,可能會因空頭頭寸平倉而出現反彈",並指出"部分替代幣的資金費率轉為負值,暗示短期反彈可能性"。
不過,專家們指出:"這僅僅是技術性反彈,如果沒有代幣流通結構、使用者需求、盈利模式等基本面的改善,中長期恢復將非常困難"。
ETF資金集中於BTC……替代幣市場結構亟需改善
目前,加密貨幣市場以ETF資金為中心,比特幣正逐步成為制度性資產,而替代幣仍被歸類為投機性高風險資產。
業內人士表示:"從投資者角度看,替代幣仍是一個供應主導的市場,很難找到內在價值提升的因素",並強調"解鎖壓力的緩解以及專案實質性盈利模式的確立刻不容緩"。
實時新聞……前往TokenPost電報頻道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