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漲勢如同掙脫引力束縛的火箭。7月10日凌晨,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11.2萬美元,24小時內漲幅達2.44%。
而市場的狂熱並未止步——次日,比特幣再度飆升5%,突破116,800美元關口,刷新歷史紀錄。與此同時,以太坊展現出更為驚人的爆發力,單日漲幅高達7.46%,價格衝至3680美元,鏈上活躍度與交易量呈現指數級增長。這場數字資產的狂歡背後,是宏觀政策、資本流動與技術創新三重引擎的協同發力。
一、宏觀變局:法幣信用危機下的“數字黃金”敘事重燃
美國財政政策的激進轉向成為點燃加密貨幣市場的第一把火。特朗普於7月4日簽署的3.3萬億美元《大美法案》,直接將債務上限提升5萬億美元,並導致美國債務即時增加4100億美元。這一“財政大放水”引發市場對美元貶值的深度焦慮。隨著美債規模突破35萬億美元,投資者開始大規模撤離傳統債券市場,轉向抗通脹資產。
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特性在此刻凸顯價值。渣打銀行數字資產研究主管明確指出:“比特幣正吞噬黃金的避險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購入24.5萬枚比特幣,規模達同期黃金ETF流入量的2.3倍,德國央行甚至拋售黃金儲備轉投比特幣。這種資產轉移趨勢在美聯儲縮表背景下加速——6月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縮減至6.66萬億美元,為2020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三年內削減超2.3萬億美元資產。當傳統金融體系的流動性支柱動搖,比特幣的“數字黃金”敘事獲得空前認同。
監管政策的明朗化進一步掃除障礙。美國《GENIUS穩定幣法案》通過參議院程序性表決,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滿足全額儲備金和定期審計,為千億美元級合規資金入場鋪平道路。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同步落地,亞洲資本加速佈局加密市場。聯儲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沈夏宜指出:“政策紅利使加密貨幣從小眾投資品轉向規範投資標的,吸引機構資金入市”。
二、資本洪流:機構主導的牛市新範式
比特幣ETF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440.89億
本輪上漲最顯著的特徵是機構資金成為絕對主力。貝萊德的現貨比特幣ETF(IBIT)資產管理規模在200個交易日內飆升至760億美元,而同樣的增長規模,最大的黃金ETF花費了15年。這種資金湧入速度改寫歷史——全球143家上市公司持有超85萬枚比特幣,價值953億美元,僅MicroStrategy一家持倉便達57.6萬枚。
空頭擠壓行情則放大了上漲動能。7月10日關鍵阻力位附近,2.8億美元比特幣空頭集中平倉,觸發被動買入浪潮。
Coinglass數據顯示,比特幣創歷史新高前後4小時內,各大交易所空頭爆倉金額接近3.4億美元,過去24小時加密市場累計爆倉近11億美元。
這種軋空效應與科技股風險偏好形成共振: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里程碑,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同步創新高,資金流向加密資產的閥門徹底打開。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結構已發生本質變化。Glassnode分析師指出,當前比特幣交易主要由大宗機構交易和長期持有者主導。非流動性供應量達歷史峰值,礦工拋壓降至2024年來最低,表明籌碼高度鎖定。這種結構性轉變使比特幣與傳統金融市場的聯動性增強,當標普500指數自4月低點反彈30%創歷史新高時,比特幣同步突破前高,成為宏觀風險偏好轉移的核心載體。
三、以太坊的獨立行情:機構加持與質押經濟的勝利
以太坊在此輪牛市中展現出獨特邏輯。Pectra升級完成關鍵基礎設施躍遷:將驗證者質押上限從32 ETH提升至2048 ETH(EIP-7251),Blob數量翻倍至6個,理論TPS提升至500,顯著降低交易成本。這一技術升級為機構應用掃清障礙——Robinhood整合Arbitrum Layer2解決方案,實現歐洲美國股票代幣化交易,凸顯以太坊作為華爾街資產結算層的地位。
機構資金對以太坊的配置呈現戰略級增持。
7月10日單日ETF淨流入達8200萬美元,七天累計流入3.31億美元,已連續實現五週淨流入。納斯達克上市公司SharpLink Gaming收購176,000枚ETH,成為全球最大公開ETH持有者。這種資本流動與衍生品市場形成共振:CME以太坊期貨未平倉合約飆升至32.7億美元,創2月以來新高,顯示機構對短期波動的押注加劇。
鏈上數據更顯露看漲本質。交易所ETH儲備持續下降,投資者通過質押鎖定以太坊的比例逼近歷史峰值。
分析師BlackMen指出:“這種模式是悄然牛市的先兆,表明持有者惜售情緒濃厚”。隨著21Shares、Grayscale等機構向SEC提交以太坊ETF質押機制申請,以太坊的收益屬性將進一步強化,形成“價格上漲-質押收益增加-拋壓減少”的正向循環。
四、技術面與市場情緒:狂熱中的理性座標
從交易維度觀察,比特幣已進入“價格發現”新階段。在突破106,000-110,000美元長達數週的盤整區間後,技術形態完成關鍵突破。
日線級別“上升三角”結構確認,MACD黃金交叉與RSI穩定在60以上的健康區間,未現超買信號。香港註冊數字資產分析師學會董事於佳寧指出:“若美國政策對數字資產友好,機構藉助監管窗口期入場,比特幣可能轉向12萬-13萬美元區間震盪”。
市場情緒卻呈現微妙背離。儘管比特幣突破歷史高點,比特幣恐懼與貪婪指數保持在70左右的“中性”區域,遠低於2024年末80以上的狂熱水平。這種剋制情緒反而為持續上漲創造條件——當市場未過度樂觀時,新增資金仍有入場空間。
期權市場的信號更值得玩味。看漲期權利率持續超過看跌期權,交易員普遍預期比特幣將在下週挑戰12萬美元。Uranium Digital首席戰略官Ryan Gorman預測:“隨著華盛頓加密周到來,積極勢頭可能推動價格差距在下週末達到12萬美元或更高”。
尾聲:新週期的價值重估
當比特幣衝破11.7萬美元、以太坊挺進3000美元,這場上漲已超越單純資金驅動,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範式轉移的縮影。傳統法幣體系的通脹壓力、美債市場的信任危機、科技股的風險偏好外溢,共同構成加密貨幣價值重估的底層邏輯。
渣打銀行的20萬美元預測並非終點。Blockstream CEO的斷言更富顛覆性:“比特幣終將吞噬黃金市場,市值或達10萬億美元”。而以太坊憑藉技術升級與質押經濟,正從“數字石油”蛻變為“收益生成型資產”,開闢與傳統金融體系融合的新路徑。
這場由合規化、技術革命與避險需求三重奏推動的牛市,既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反思,也是對數字價值存儲形式的全民投票。當代碼開始重寫金融規則,唯一確定的是——我們正站在範式轉換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