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顯示,大量以太坊(ETH)由於使用者失誤而不可逆轉地消失。據統計,由於技術性錯誤(如銷燬地址或智慧合約故障),約91萬3,111個ETH,按當前價值約相當於4.7萬億韓元(3,430萬美元)的資產已永久無法訪問。
這份資料由Coinbase產品負責人康納·格羅根基於2025年1月31日的鏈上資料分析而成,相當於全部流通量的0.76%實際上已"蒸發"。他解釋,這類損失主要源於將ETH傳送到錯誤地址或將資金鎖定在功能存在缺陷的智慧合約中。此外,未計入統計的潛在損失(如私鑰丟失或被遺棄的錢包)可能更為嚴重。
報告還列舉了具體案例。例如,2017年Parity錢包的漏洞導致30萬6,000個ETH(約1.58萬億韓元)的使用者資金被凍結。加拿大加密貨幣交易所QuadrigaCX在智慧合約中鎖定的6萬個ETH(約3,105億韓元),以及Akutars NFT專案中因智慧合約錯誤造成的1萬1,500個ETH(約595億韓元)損失。使用者意外發送到銷燬地址的ETH也達到2萬5,000個ETH(約1,292億韓元)。
此外,以太坊被認為是遭受最多攻擊的區塊鏈網路。區塊鏈安全公司CertiK在2025年上半年的"Hack3d"報告中表示,整體加密貨幣安全事件損失約3.4萬億韓元(2.47億美元)。其中,針對以太坊的駭客事件達175起,損失約2.2萬億韓元(1.63億美元)。錢包駭客攻擊造成最大的經濟損失,而釣魚攻擊在數量上最為頻繁。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以太坊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中心,數千個智慧合約持續執行,這使其成為駭客極具吸引力的目標。此外,仍有數萬億韓元規模的資產存放在平臺上,這也被視為一個風險因素。
康納·格羅根表示:"目前統計的損失是最低估計",並指出"實際上無法訪問的ETH資產可能更多"。對以太坊持有者來說,迫切需要細緻的使用者教育、安全加強以及對智慧合約驗證程式制定嚴格標準。
實時新聞...前往TokenPost電報頻道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再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