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場Q2復甦真相:比特幣霸權下的結構性裂變與DEX崛起

翻譯整理:Top.one

原文:Coingecko 2025 Q2 Crypto Industry Report

一場3.5萬億美元的市值反彈背後,比特幣鯨吞62%的資本份額,中心化交易所現貨交易量卻暴跌27.7%,而PancakeSwap單季增長539%的交易量正悄然重塑行業格局。

2025年第二季度,加密貨幣市場以24%的市值增長宣告強勢復甦,3.5萬億美元的總估值距離年初高點僅一步之遙。然而CoinGecko最新發布的行業報告揭示了一個分裂而矛盾的市場圖景——在比特幣突破11萬美元創歷史新高的同時,山寨幣深陷資金外流困境;當Circle上市首日股價暴漲864%引發市場狂熱之際,中心化交易所現貨交易量卻連續兩個季度萎縮;而DEX正以25.3%的交易量增長和0.23的DEX:CEX比率歷史新高,悄然掀起一場交易行為革命。

本文依託CoinGecko最新發布的2025Q2加密行業報告深度解讀行業趨勢,穿透市場復甦的表象,從資金流向、平臺更迭與監管突破三個維度,深度解析這場靜默發生的行業結構重構,為投資者揭示2025年下半年關鍵機遇與風險。

一、市場復甦的表象與裂痕:數據背後的結構性變革

從表面數字看,2025年Q2無疑是加密市場的勝利季度:總市值單季暴漲6636億美元,成功收復Q1的全部失地。比特幣從83,000美元低位一路衝高至111,900美元,季度漲幅達28%,成為拉動市場情緒的核心引擎。更令人矚目的是,6月5日Circle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其股價從發行價31美元飆升至299美元,創下864.5%的漲幅,成為2025年加密領域首個里程碑式IPO。

但繁榮表象下卻暗藏三重結構性裂痕

  • 交易量與市值的背離:儘管市值大幅回升,但中心化交易所(CEX)現貨交易量環比暴跌27.7%,降至3.9萬億美元。這已是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日均交易量萎縮至107.8億美元,較高點下跌26.2%4。市場活躍度未能匹配價格回升。

  • 資金集中化加劇:比特幣市佔率從59.1%飆升至62.1%,創2021年以來新高。資本瘋狂湧向BTC的同時,山寨幣遭遇集體失血,“其他”類別代幣的市值佔比萎縮2個百分點至13.7%。

  • 交易所格局洗牌:幣安雖然保持37%-39%的現貨市場份額,但其交易量在4月和6月兩度跌破500億美元。MEXC和HTX取代Crypto.com和Bybit躋身前三,而Crypto.com交易量暴跌61.4%,從頭部交易所滑落至第八位。

這種市值與交易量的歷史性背離,映射出當前復甦的脆弱本質——機構資金通過ETF等合規渠道進場推高資產價格,但散戶投資者仍未大規模迴歸15

二、比特幣霸權與山寨幣困境:資本避險邏輯下的生態重構

本季度最顯著的特徵是比特幣碾壓性的資本統治地位。62.1%的市值佔比不僅是數字上的霸權,更反映了市場風險偏好的結構性轉變:

  • 宏觀避險需求激增:在美國潛在經濟衰退、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比特幣的“數字黃金”屬性被機構重新定價。Glassnode數據顯示,比特幣長期持有者持續增持,虧損狀態下仍堅定持有,表明戰略投資者將其視為宏觀對沖工具。

  • ETF通道的虹吸效應:儘管Q2初市場調整,比特幣現貨ETF仍吸引超120億美元資金流入,總餘額達1250億美元。這種機構主導的資金流動進一步強化了BTC的流動性優勢,形成良性循環。

  • 山寨幣資金通道變革:傳統“BTC上漲→資金溢出→山寨季啟動”的輪動模式已被顛覆。CryptoQuant數據顯示,穩定幣正取代BTC成為山寨幣主要資金來源,2025年Q2穩定幣報價的山寨幣交易量佔比達歷史峰值。這意味著資金不再經由比特幣溢出,而是直接通過穩定幣注入特定敘事板塊。

在此背景下,以太坊雖以36.4%的季度漲幅領跑山寨幣,但仍未收復年初失地(Q2收盤價$2,488 vs 年初$3,337)。其主導地位僅微升0.8個百分點至8.8%,機構OTC交易取代公開市場操作成為大額交易的主要渠道——ETH在CEX的日均交易量從Q1的244億美元降至195億美元即是明證。

更值得警惕的是山寨幣板塊的生態分化:“敘事驅動、快閃式輪動”成為新常態。據Gate研究報告,2025年的山寨季已從持續數月的普漲,退化為“敘事爆點→板塊快閃→熄火→下一敘事”的碎片化輪動,單個主題生命週期縮短至數週。

三、CEX退潮與DEX崛起:交易行為的歷史性遷移

當CEX現貨交易量萎縮至3.9萬億美元時,DEX生態正經歷爆發式增長:

  • 現貨DEX:Top10平臺交易量達8763億美元,環比增長25.3%,DEX:CEX比率創下0.23的歷史新高。

  • 永續合約DEX:季度交易量達8980億美元,同步刷新記錄。其中Hyperliquid以72.7%的市場份額和6532億美元交易量,躋身全交易所(含CEX)第八位。

PancakeSwap成為本季度最大贏家,交易量環比暴漲539.2%至3926億美元,佔據DEX市場45%的份額。這一爆發直接源於幣安5月推出的Binance Alpha,該產品將交易路由至PancakeSwap執行,使BSC鏈超越以太坊、Base和Solana,成為DEX交易量最大公鏈。

與此同時,Solana生態DEX遭遇重創:Orca、Meteora和Raydium交易量分別下滑40.5%、56.8%和73.4%。曾經佔據39.6%市場份額的Solana(2025 Q1),在本季度因 meme 幣熱潮退散而光芒不再。

交易所格局的洗牌映射出更深層的行業邏輯:

  • 安全信任轉移:Gate等交易所憑藉126.03%的超額儲備率(BTC儲備溢價44.4%)逆勢增長,反映資金正流向透明性更高的平臺。

  • 產品創新分化:成功整合代幣化股票交易(如Gate的xStocks) 和衍生品創新的平臺獲得增量用戶,而單純依賴現貨交易的交易所持續失血。

  • 監管套利終結:新加坡金管局(MAS)全面禁止無牌公司在海外展業,迫使項目方在“完全合規”與“遷離本土”間二選一,加速了平臺合規化進程。

四、新興勢力與創新突破:IPO、L1與監管破局

本季度三大創新突破值得重點關注:

  1. Circle上市與加密IPO浪潮:Circle(CRCL)的紐交所IPO不僅是傳統資本市場的認可標誌,更掀起加密公司上市潮。其發行價31美元,首日收盤83.23美元,6月23日飆升至298.99美元,864.5%的漲幅創下科技股神話。這一表現直接推升市場對Kraken、Gemini、Grayscale等潛在IPO項目的預期。

  2. L1競爭格局重構:以太坊儘管價格表現疲軟,但鏈上基本面持續改善——Q2日均交易量升至130萬筆(Q1為120萬筆),Gas費降至3.5 Gwei(Q1為6.9 Gwei)。與此同時,泰國政府宣佈發行1.5億美元“G-Tokens”數字債券,成為主權國家發行鏈上債券的首個案例

  3. 亞洲監管差異化破局

    • 香港將於8月1日實施穩定幣立法,首批受監管穩定幣預計Q4面世;

    • 越南國會通過《數字技術產業法》,實現從加密貨幣禁令到全面合法化的歷史性轉變;

    • 泰國SEC放寬實用型代幣上市規則,推動政府主導的數字資產創新。

這些突破性進展表明,加密生態正從邊緣創新走向主流金融基礎設施,合規化與制度化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五、2025下半年展望:四大關鍵變量與投資策略

基於Q2數據軌跡與宏觀環境,我們認為下半年市場將圍繞四大變量展開博弈:

  1. 降息週期與流動性:若美聯儲結束量化緊縮,全球流動性擴張將直接支撐加密市場估值。但若貿易摩擦升級或地緣衝突加劇,避險情緒可能進一步推高比特幣市佔率至65%以上。

  2. ETF二期效應:比特幣ETF已積累125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以太坊ETF若在Q3獲批,或為山寨幣引入增量資金。但需警惕大型券商的准入限制放寬後可能引發的需求波動。

  3. DEX創新臨界點:當DEX:CEX比率突破0.23歷史峰值後,訂單簿DEX、跨鏈清算等新模型可能顛覆衍生品市場格局。Hyperliquid等原生DEX平臺有望挑戰Bybit、Bitget等二線CEX地位。

  4. 政治代幣化浪潮:隨著美國大選臨近,PolitiFi敘事可能復燃。但需警惕類似LIBRA(阿根廷總統Milei推廣代幣)的rug pull風險——該項目曾從46億美元市值崩跌至2.21億美元,導致Pump.fun新幣發行量暴跌56.3%。

對投資者的核心建議:

  • 守正出奇配置:核心倉位(BTC+ETH)不低於60%,利用穩定幣資金參與敘事輪動(如AI、RWA、DePIN)。

  • 交易所遷移策略:將50%以上現貨資產轉移至儲備金率超100%的平臺或非託管錢包,優先選擇支持Proof of Reserves的交易所。

  • 關注監管紅利:重點佈局香港持牌交易所、泰國G-Tokens關聯項目及越南合規入口,規避新加坡監管高風險平臺。

結語:在結構性變革中尋找新均衡

2025年Q2的加密市場復甦,本質是一場由機構資金驅動、合規化進程加速、交易架構遷移共同塑造的結構性變革。比特幣的霸權地位不僅是避險需求的體現,更是市場從野蠻生長向制度成熟過渡的必然產物。

當Circle站在紐交所敲響上市鐘聲,當泰國政府發行鏈上債券,當香港頒發首批穩定幣牌照,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季度的數據反彈,更是一個新興產業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成年禮。而那些在DEX戰場創造539%增長的創新者,在CEX寒冬中堅守126%儲備率的堅守者,正在為下一輪全面牛市積蓄真正的能量——因為最終,信任才是加密貨幣世界最稀缺的資產。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