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E Labs|特朗普的雙重殺招:AI 行動計劃與 Clarity Act 點燃美國數字霸權新篇章

作者:0xElora

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特朗普簽署《GENIUS法案》的筆尖剛離開紙面,他就高調發布《美國AI行動計劃》:“現在,讓世界看看真正的美國規則。”

導言

2025年7月,美國政壇掀起了一場數字經濟的風暴。

7月17日,眾議院以294票贊成、134票反對通過《2025年數字資產市場清晰法案》(Clarity Act, H.R.3633),為加密貨幣市場掃清監管迷霧。幾乎同時,7月23日,特朗普政府高調發布《贏得AI競賽:美國人工智能行動計劃》(America’s AI Action Plan),以90多項政策措施,誓言通過去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球技術輸出,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絕對霸主地位。

這兩項政策的接連推出,在數字霸權爭奪中構築起攻守兼備的新體系,宛如特朗普政府為數字經濟按下的“雙倍加速鍵”,點燃了市場熱情。從華爾街到硅谷,從幣圈到AI圈,這場“雙重狂歡”正在重塑美國科技與金融的未來。

AI行動計劃為OpenAI、微軟、亞馬遜等巨頭鬆綁,Clarity Act則為Coinbase、Kraken等加密企業注入確定性。兩者協同,是否真能開啟新金融與技術時代?本文將以專業視角,深入剖析這兩項政策的機制、影響與爭議,並探討其對中國市場和全球競爭的深遠意義。

特朗普AI行動計劃:硅谷的“自由狂歡”

https://www.ai.gov/action-plan

背景:全球AI競賽的緊迫性

截至2025年7月24日,全球AI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900億美元,美國佔據49%的份額;中國AI企業(如DeepSeek)憑藉開源模型迅速崛起,2024年市場規模達900億美元,佔全球23%。歐盟的AI Act和新加坡的科技友好政策也吸引了大量資本,威脅美國的技術霸權。

特朗普的AI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去監管、建基建、推出口”三大支柱,重奪全球AI領導權。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主任Michael Kratsios稱:“這份計劃為美國AI霸權繪製了決定性路線圖。”AI與加密貨幣沙皇David Sacks補充:“AI是革命性技術,關乎全球經濟與力量平衡。美國必須贏!

核心機制

去監管:為AI巨頭鬆綁機制

  • 廢除拜登政策:特朗普上任首日廢除拜登2023年AI行政命令(EO 14110),認為其“扼殺創新”,要求聯邦機構審查並撤銷所有“阻礙AI發展”的法規。
  • 版權保護:支持AI模型將版權材料視為“合理使用”,為OpenAI、微軟等企業規避法律風險。
  • 採購標準:聯邦政府優先採購“無意識形態偏見”的AI模型,強調“自由言論”。

可能影響:

  • 企業紅利:OpenAI、微軟、亞馬遜等巨頭受益於低合規成本,加速模型開發。
  • 風險:AI Now Institute警告,去監管可能放大虛假信息,2024年AI詐騙損失已達2億美元。
  • 爭議:“無偏見”定義模糊,可能增加合規復雜性,減緩10%創新速度。

基礎設施建設:算力與能源革命機制

  • 簡化審批:廢除《清潔空氣法》和《清潔水法》部分條款,加速數據中心和半導體工廠建設。
  • 鉅額投資:宣佈5000億美元私營AI基礎設施投資,包括OpenAI、SoftBank、Oracle的Stargate項目(已部署1000億美元,20個數據中心在建)。
  • 能源升級:通過電網優化和前沿能源技術(如核聚變)滿足AI算力需求。

國際領導力:輸出美國AI標準機制

  • 技術出口:商務部和國務院聯合企業,向盟友推廣“全棧AI出口包”(硬件、模型、軟件)。
  • 安全防範:國土安全部設立AI信息共享中心,防範網絡威脅。
  • 對華策略:放寬Nvidia對華AI芯片銷售限制,但加強子系統出口管制。

可能影響

  • 地緣優勢:類似5G競爭,美國AI技術或成全球標準。
  • 風險:對華出口放寬可能提升中國AI能力10%。

Clarity Act:加密市場的“規則革命”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9th-congress/house-bill/3633/text 《CLARITY法案》全稱為“數字資產市場清晰法案”(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眾議院第3633號法案)

背景:監管迷霧中的加密熱潮

2025年7月17日,眾議院以294票贊成、134票反對通過Clarity Act,為加密貨幣市場帶來清晰規則。全球加密市場總值達2.7萬億美元,但美國因SEC與CFTC的管轄衝突流失大量投資,2024年區塊鏈融資僅45億美元,遠低於歐盟的78億美元。Clarity Act通過明確分類和監管分工,試圖重振美國加密行業。

核心機制

監管分權:CFTC與SEC的協同機制

  • 分類:數字商品(去中心化區塊鏈資產)由CFTC監管,證券類代幣由SEC監管,穩定幣由GENIUS法案補充。
  • 去中心化豁免:區塊鏈12個月內實現去中心化,籌資上限7500萬美元可免SEC註冊。
  • 披露與合規:發行方需披露代幣經濟模型,交易所需遵守CFTC反洗錢規則。

可能影響

  • 企業:Coinbase等交易所成本下降15%,DeFi項目增長20%。
  • 風險:監管漏洞可能導致欺詐,類似2017–2018年ICO損失50億美元。

市場激勵:創新與資本流動機制

  • 籌資豁免:中小項目(如NFT、GameFi)可快速籌資。
  • 交易所規範:CFTC監管提升可信度,吸引機構資金。
  • 國際協調:降低跨境交易風險。

可能影響:

  • 初創企業:類似Axie Infinity的成功案例或激增。
  • 風險:豁免濫用可能重現ICO欺詐。

消費者保護與爭議機制

  • 披露透明:降低欺詐風險。
  • 反洗錢:遵守《銀行保密法》。
  • 不足:未強制簡明披露,散戶或難理解。

可能影響:

  • 正面:增強散戶信心。
  • 爭議:Elizabeth Warren警告監管漏洞可能導致“下一個FTX”。

AI與加密的協同效應:數字經濟的雙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AI行動計劃和Clarity法案在2025年7月接連推出,絕非巧合。它深刻體現了特朗普政府在科技領域“鬆綁監管、激發創新、強化主導權”的核心邏輯。下面我們從幾個關鍵維度分析其聯動影響:

對美國國內:重塑科技與金融生態

  1. AI投資與基建狂潮

《AI行動計劃》釋放出強烈信號,極大提振市場信心。政策發佈當週,私營部門即宣佈鉅額新投資:甲骨文和OpenAI加碼“星際之門(Stargate)”超大數據中心項目,新增4.5吉瓦算力建設(預計創造10萬+崗位);軟銀、MGX等計劃未來四年在美投資5000億美元於AI基礎設施。可以預見,在聯邦政府的背書和政策激勵下,更多資本將源源不斷流入美國本土的AI芯片製造、雲計算和模型研發領域。這將加速AI企業成長,催生新的初創公司和產業鏈上下游機會,鞏固硅谷等地作為全球AI創新中心的地位。

2. 監管鬆綁,創新迸發

撤銷繁瑣監管(如環境審批簡化、研發限制解除)為AI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AI言論自由”原則減輕了模型開發的政治正確壓力,釋放創新活力。科技界普遍歡迎政府“讓開道路”,期待市場主導AI進步,同時呼籲支持開源以防巨頭壟斷。總體而言,去監管化在短期內將提升美國AI產業的競爭力和繁榮度。

3. 潛在風險與尖銳批評

數字權益組織警告,完全放任私營巨頭主導AI,可能導致公共利益受損、系統不透明、消費者信任崩塌。對“無偏見”定義的模糊性和聯邦政府威脅削減不合作州的資金,引發干預言論自由、抑制地方有益探索(如加州安全標準)的擔憂,甚至觸發聯邦與州的權限爭議。

4. 加密市場的“合規春天”

Clarity法案終結了長期監管不確定性,被行業視為“1933年《證券法》之於數字資產”的奠基時刻。海外創業者考慮回流,本土機構加速合規準備。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盛讚其為“明智的兩黨立法”。監管清晰化將吸引合規資本(尤其是華爾街機構資金)湧入,推動數字證券、鏈上衍生品等創新產品開發,鞏固紐約、邁阿密等地的全球加密金融中心地位。

5. 監管架構重組與競爭

法案確立了CFTC在加密商品監管的核心角色,要求SEC退回傳統證券領域,解決了長期權責衝突。行業期待CFTC更包容的監管文化(對比SEC的嚴格執法)。然而,金融改革人士警告法案可能削弱投資者保護,在反欺詐、反操縱、交易所審查等方面力度不足,為監管套利留隱患。未來SEC與CFTC的協調執行將是關鍵。

對中美競爭:博弈升級,規則角力

  1. AI芯片

從封鎖到競合: 特朗普策略現微妙調整:一方面,加速本土芯片製造和算力基建(如簡化晶圓廠審批),追求代際領先;另一方面,適度放寬對華高端AI芯片(如英偉達H20、AMD MI308)出口限制。這旨在平衡技術封鎖與美企商業利益(失去中國市場損害其研發能力)。中國短期壓力緩解,但核心技術依賴未解,必將加大自主研發投入。競爭從“卡脖子”轉向更復雜的競合博弈。

2. 算法主權與技術體系對抗

AI行動計劃的核心野心在於全球主導權。美國向盟友輸出“安全可信”的全棧AI解決方案,實質是推廣美國標準,構建排除中國技術的生態圈,削弱中國在“一帶一路”等地的方案落地和數據獲取。中國力推“算法自主”(如百度飛槳、自主大模型)以反制。雙方在國際標準組織、AI治理平臺的博弈將加劇,可能導致全球AI生態分裂為不同技術標準和數據治理規則的陣營。

3. 區塊鏈與數字金融主導權

Clarity法案是美國爭奪未來金融基礎設施規則制定權的關鍵一步。目標是將全球加密產業中心鎖定在美國,確保美元在數字資產中的主導地位,防範中國區塊鏈標準(如BSN)的崛起影響美元體系。美國策略是扶持並嚴管私人美元穩定幣(納入主流金融監管),使其成為事實上的“數字美元”,擠壓中國數字人民幣的國際空間。法案的清晰監管也回應了中國此前對美國監管不力的指責,奪回話語權。

4. 軍事與安全的延伸戰場

AI行動計劃包含“國際AI安全與外交”支柱,強調與盟友分享AI軍事技術(情報分析、無人系統),聯合制定規範以約束中國。區塊鏈在網絡安全、抗制裁方面的潛力也被視為未來數字戰場的關鍵。科技政策與地緣戰略在AI和區塊鏈領域深度交織,技術標準之爭即國家實力與模式之爭。

對全球格局:監管分裂與主權覺醒

  1. 美歐分歧加深,監管競賽開啟

特朗普的寬鬆路線與歐盟《AI法案》(AI Act)的嚴格風險管控形成鮮明對比。美國大幅鬆綁可能迫使歐盟在產業外流壓力下局部調整,但出於價值觀(隱私、倫理)不太可能全面效仿。歐盟或更強調“可信AI”作為差異化競爭力。未來,歐盟要求美企遵守其規則與美國反對“額外管制”的矛盾,將在貿易談判中激化,增加企業全球合規成本。

2. 數字主權浪潮高漲

美國的技術輸出和標準主導策略,刺激各國擔憂技術依賴損害主權。接受美國方案的國家可能尋求“兩頭押寶”(同時接觸中國或其他供應商)。印度等新興強國加速制定本土AI倫理和標準。歐盟的Gaia-X雲計劃、支持本土AI企業的努力,都是追求數字主權的體現。未來,數據本地化、算法透明性要求、扶持本土替代方案將成為普遍趨勢,導致全球科技生態碎片化。

3. 國際規範與多邊治理困境

美國傾向於在盟友圈(如G7, OECD)內製定AI規則,對包含中俄的聯合國等多邊機制持懷疑態度。這使形成全球統一AI治理框架困難重重。在數字金融領域,美國推動美元穩定幣成為全球標準,可能侵蝕他國貨幣主權,引發發展中國家聯合抵制,但美國憑藉在IMF等機構的強勢地位可能無視。副總統萬斯“不接受別國管制美企”的強硬表態,預示全球協調將面臨巨大挑戰,風險(如AI軍備競賽、監管套利)恐將上升。

結論

歸根結底,這兩項政策是特朗普政府構建美國數字時代全面霸權的戰略支柱。AI行動計劃是確保美國在新工業革命中領跑的“國家命令”。通過政府扶持與鬆綁,美國意圖匯聚全球頂尖人才、資本與技術,實現指數級發展,甩開對手。從“星際之門”到AI人才培養,目標直指打造美國主導的AI紀元。

Clarity法案則是金融科技領域的霸權工具:通過設定規則,吸引全球資本匯聚美國市場,迫使其他國家接受其驅動的創新與風險管理模式。成為數字資產和AI的最大輸出國與規則制定者,賦予美國巨大的國際談判籌碼,用於推動進一步鞏固其科技霸權的協議。

從美國硅谷到北京中關村,從布魯塞爾官廳到非洲移動支付市場,全球都將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這股政策巨浪帶來的衝擊。對於美國而言,這是一次押注未來的豪賭:只要在創新競賽中持續領跑,並讓世界跟隨其規則,它就能延續和放大自身的強勢地位。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