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瑞波幣(XRP)報告:「傳統銀行沒有區塊鏈就無法生存」…千億美元押注數位資產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本文章基於Ripple、CB Insights和英國區塊鏈技術中心於2025年7月聯合釋出的《數字資產銀行業務:傳統金融如何投資區塊鏈》報告資料撰寫。內容主要總結了2020年至2024年傳統金融機構在區塊鏈和數字資產領域的投資和應用案例、監管變化以及技術基礎設施。[編者注]

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大舉押注數字資產。從2020年到2024年,全球銀行向區塊鏈基礎創業公司和技術企業投資了超過1000億美元,參與了超過1萬筆交易。隨著監管明確性和技術成熟度的提高,區塊鏈正從邊緣技術轉變為金融戰略的核心。

監管明確化促進投資……美國、歐盟、迪拜等同步制度化

金融監管機構正在迅速完善區塊鏈和數字資產的監管。歐盟在2023年通過了《加密資產市場監管》(MiCA),並於2024年開始實施。美國透過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會計指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加密資產指南以及比特幣ETF的批准,建立了進入正規市場的基礎。迪拜、新加坡等金融中心也透過獨立監管機構吸引區塊鏈企業。

銀行正在各個領域引入區塊鏈技術,包括代幣化、實時全球支付和智慧合約等。特別是使用穩定幣支付因其清算效率和成本節約效果而備受關注。此外,數字資產託管和基於區塊鏈的交易後處理基礎設施等實質性金融創新正在顯現。

投資筆數1萬筆·大規模輪融資33筆……專注於機構基礎設施

2020-2024年,銀行業的區塊鏈投資中相當一部分針對種子輪和A輪早期企業。據CB Insights統計,超過1億美元的大規模輪融資共有33筆。投資領域依次為機構代幣化和交易基礎設施(27%)、支付(24%)和託管(21%)。

2022年下半年FTX崩潰後,銀行業投資熱情一度降溫。2023年年度投資額下降至5.6億美元,但2024年投資金額再次開始增長。分析認為,監管明確性和機構信任的恢復重新激活了投資動力。

數字資產銀行業務:傳統金融如何投資區塊鏈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傾向於聯合投資和合作策略

花旗集團、高盛、摩根大通、三菱UFJ等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審慎接近區塊鏈的同時,積極參與市場。在2020-2024年間,這些銀行進行了106筆區塊鏈投資,其中14筆為大規模輪融資。相比單獨進入,聯合體形式的共同投資和技術合作更為普遍。

  • SBI集團:收購德國Solaris等,加速進入歐洲市場。對Ripple等主要區塊鏈公司進行戰略投資。

  • 高盛:透過GS DAP平臺發行數字債券,提供ETP產品,大量投資加密貨幣基礎設施企業。

  • 摩根大通:透過自有區塊鏈Onyx和Kinexys主導代幣化支付。在公共區塊鏈上成功結算美國國債。

  • 滙豐銀行:世界首家實現黃金代幣化商業化,同時進行量子安全區塊鏈實驗。

SBI集團大膽投資德國Solaris等歐洲金融科技公司,正在構建數字資產生態系統。高盛透過GS DAP(數字資產平臺)發行歐洲投資銀行數字債券,同時加強自身能力並進行多樣化的創業公司投資。摩根大通運營Onyx、Kinexys等自有區塊鏈網路,併成功在公共區塊鏈上測試了國債結算。

波士頓諮詢集團(BCG)預測,實物資產代幣化市場到2033年將達18萬億美元。目前,滙豐銀行已將"黃金代幣"服務商業化,併成功進行了首筆應用量子抗性安全技術的代幣化交易。

ISO 24165,透過國際識別符號標準化確保信任

數字資產的國際標準正在完善。ISO 24165為數字代幣分配唯一識別符號(DTI),支援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的監控和風險管理。目前已應用於2,000多個代幣,為市場透明度和制度信任建設做出貢獻。

區塊鏈正在成為金融的核心技術。隨著技術發展、監管明確化和市場成熟,"規模擴張"和"建立信任"已成為關鍵任務。傳統金融機構正在主動進行投資和合作。預計在未來十年,區塊鏈將成為金融的新常態。

實時新聞……前往TokenPost電報頻道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