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伊始,加密市場普遍回調,BTC接連下挫。自7月14日創下歷史新高123k後,BTC持續於118k一線橫盤震盪半月餘。在經歷7月15日、7月25日兩次大幅砸盤後,8月1日的第三次砸盤終於未能如前兩次一樣此日反彈拉回震盪區間,而是深受其害,一舉擊穿30日均線115.5k,大幅回撤至113k附近暫守。
以30周均線(約200日)的視角來看,這波起於4月初74.5k的主升浪是否行將就木?
站在高山之巔,回望本輪牛市走到現在,自2023年1月開啟,已完成3波主升浪:第一浪,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從約16k到近30k,期間最高超30k;第二浪,2023年10月至2024年8月,從近30k到約60k,期間最高超70k;第三浪,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從約60k到超80k,期間最高近110k。
而起於2025年4月的這一波主升浪,已是第4浪。若按wyckoff模式來看,123k歷史新高似乎已成此浪高潮之樂章。
現在看來,教鏈在2025.7.30文章《遠古巨鯨清倉的啟示》中所介紹的那位在2025.7.16至2025.7.25之間清倉8萬枚BTC的早期巨鯨,真的是逃了一個好頂。甚至是不是可以反過來說,這個頂部的製造,亦是拜其所賜呢?
畢竟這市場就像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可是歸根結底,得先拉一個大陽線,引誘城外的千軍萬馬來闖這進城的獨木橋,城裡的巨鯨才好從容出貨,華麗退出。
對於高位出貨操盤的手法和邏輯,教鏈已經在2025.7.25文章《巨鯨砸盤》中寫過了。文章中教鏈對操盤手的心理如此推測:「25號這次拋售,造成了大幅下跌,破壞了橫盤結構,顯然是操盤手感覺市場承接力不足,他要加大力度主動拋售,以便更快完成任務。」「我們僅從操盤手的急切砸盤就可以推理出,他一定是從市場盤面上感受到了一些溫度的異樣,嗅到了一絲不詳的氣息。這異樣和氣息令他做出了主動砸盤而非呵護盤面的重大決定。」
後續,26號的自動反彈令機構分析師和KOL們紛紛讚歎,稱讚市場韌性十足。
誰敢說這些聲音裡面,又有多少是故意為之、別有用意的煙幕彈呢?為的是擾亂高位接盤者的心智,讓他們陷入接盤安全的錯誤認知當中呢?
直到操盤手第三次把市場徹底砸崩,市場上的分析師們還在為究竟是誰在積極賣出而爭論不休呢。
比如cryptoquant的分析師Amr Taha就在這次砸盤後發帖說,監測到大量散戶(retail investors)在把幣充入binance。這是暗示散戶砸盤。還說短期持有者(STH)群體充幣的量出現戲劇性的暴增,7日均值從1萬枚BTC暴增至七月底的3.6萬枚BTC。又說,巨鯨反而在積極囤積ETH,監測到大額提幣,云云。
而據glassnode在8月1日發帖披露的鏈上數據揭示,24小時拋售的主力是短期持有者(STH),拋售量182.4億刀(佔比85.5%)。長期持有者(LTH)僅31億刀(佔比14.5%)。

而cryptoquant官方號發帖指出,「剛剛迎來本輪牛市第三波大規模獲利拋售潮。7月下旬實現利潤驟增至60-80億美元,與2024年3月、12月的前兩次峰值持平。此次拋售主力是持倉較新的巨鯨,他們在12萬美元上方集中套現。」

鏈上數據監測有沒有漏洞?肯定有。老巨鯨把幣隱秘轉移給負責拋售的操盤手地址,操盤手搖身一變成為新巨鯨,公開出貨。你說這算是誰在賣出呢?
通常而言,煙幕彈就在於,你看到大宗籌碼轉移時,市場會向你展現韌性。但這也許其實不過是操盤手的刻意控盤。而當你看到市場開始瀑布時,卻只能聽到震耳欲聾的沉默。
這次疲軟瀑布還伴隨著宏觀面背離,似乎暗示了不同的兇險。非農數據大幅變糟,美聯儲降息概率上升,作為通常被認為是風險資產的BTC卻下跌,而非延續以往隨降息預期升高而上漲的邏輯,這便出現了宏觀背離。特朗普則發帖指責非農數據存在人為操縱跡象,更是為這一反常現象增添了幾分撲朔迷離的色彩。
…
“十年之約”實盤見證計劃繼續記錄。這是第51篇筆記。7月收漲不加。目前計劃執行已滿26個月,收益率110%左右(記賬口徑約為107%,摺合CAGR約40%)。

40%的CAGR符合教鏈一貫以來對於當前階段BTC複合增速的預期。
見證時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