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策略正在重塑華爾街…比特幣持有量現在是企業的核心資產。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在美國,上市公司越來越傾向於以加密貨幣作為核心資產,而傳統資產如黃金則因監管壁壘而失去立足之地。比特幣(BTC)、以太坊(ETH)、XRP、TON等主要數字資產正成為企業財務戰略的核心,資產導向的上市公司正在重塑華爾街的視角。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原傳統軟體公司現已實質上轉變為比特幣持有公司的策略公司(原微策略)的激進轉型。該公司已轉變為更看重加密貨幣持有量而非營業收入的結構,開創了新的資本募集模式。此後,其他上市公司也開始採取類似行動。例如,Sharpling Gaming成為首家將以太坊納入資產的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最近,位元礦(BitMine)在35天內購買了價值約1.157億韓元的以太坊(833,000 ETH),超過了Sharpling。

相比之下,黃金在這種模式中被排除在外。原因是1940年制定的《投資公司法》規定。根據該法律,如果企業僅持有黃金等傳統資產且沒有其他業務,則必須接受與基金相同的監管,這是大多數公司所迴避的情況。儘管黃金ETF已經活躍,但沒有人願意單獨成立一個純黃金持有公司,這是由於監管風險和敘事吸引力不足。

房地產也不例外。由於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受到分配要求和收益測試等嚴格限制,"持有→收益"的簡單結構仍然受到限制。

然而,加密貨幣則不同。監管的模糊性、誘人的投機性、透過質押獲得的利息收益,甚至空投的可能性,它們綜合具備傳統資產無法提供的優勢。此外,像以太坊和TON這樣的代幣可以作為企業直接參與生態系統活動或與社群共享敘事的通道。

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准則(GAAP),加密貨幣被歸類為"無形資產",即使不是單一收入來源,企業也可以將其作為戰略儲備持有。這實際上是一種不受監管且具有ETF類似功能的方式,企業價值將更多地取決於加密貨幣資產的漲跌,而非業務表現。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種類似於模因股票的參與結構,但實質上由加密貨幣持有量提供支撐,因此具有獨特性。

在當前的特朗普政府下,這種趨勢可能會進一步擴散。在加密貨幣友好的氛圍中,加強監管的可能性似乎很低,在制度和敘事的邊界上,基於代幣的企業模式正在結構性地擴張。

在黃金和房地產難以成為企業財務主角的這個時代,加密貨幣正成為涵蓋資產、敘事和收益的"完整套餐"。只要監管存在空白,新的數字資產法人將持續進入市場。

實時新聞...前往TokenPost電報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

#上市公司加密貨幣#企業資產策略#比特幣#以太坊#TON#XRP#GAAP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