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8月5日宣佈,將液態質押排除在證券法適用範圍之外。這是保羅·艾特金斯SEC主席主導的"專案加密"倡議的第一個成果,與蓋瑞·根斯勒前主席時期的強硬監管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根據這項指導意見,Lido、Marinade Finance、JitoSOL、Stakewise等主要液態質押協議將免於證券法註冊義務。SEC明確表示,"提供和銷售液態質押收據代幣不屬於證券交易"。
最受關注的是以太坊現貨ETF引入質押功能的可能性。諾瓦迪烏斯·韋爾斯公司的內特·澤拉西總裁評價稱,"現貨以太坊ETF質押批准的最後障礙已被移除"。目前,包括貝萊德在內的主要資產管理公司正在考慮在其以太坊ETF中新增質押功能,這為提供年度3-4%的額外收益開闢了道路。
然而,並非所有專家都表示歡迎。蓋瑞·根斯勒前主席的秘書長阿曼達·菲舍爾在X平臺上強烈表達了擔憂。她將液態質押比作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導致雷曼兄弟破產的"再抵押"做法,警告稱"資產被反覆質押可能會加劇風險"。
加密貨幣行業立即進行了反駁。Solana基礎設施公司Helium Labs的梅爾特·穆姆塔茲CEO批評稱,"將由可審計程式碼管理的透明系統與不透明的傳統金融進行比較是不恰當的"。Vaneck的馬修·西格爾研究負責人也認為這是"矛盾的說法",駁斥了菲舍爾的觀點。
法律事務所Morrison Cohem的合夥人傑森·戈特利普預測,這項宣告將"對跨鏈橋接或包裝代幣等其他DeFi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因為液態質押代幣被歸類為簡單的"收據",類似結構的各種DeFi協議也很可能免於證券法適用。
SEC的這一決定對韓國數字資產監管政策也具有啟示意義。目前,韓國透過虛擬資產使用者保護法專注於交易所監管,但對質押或DeFi等新服務領域缺乏明確的指導方針。美國的案例似乎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考資料,表明監管的明確性可以同時實現創新和投資者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