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Eck:以太坊(ETH)威脅比特幣作為長期價值儲存手段的地位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以太坊(ETH)正在崛起,成為可能威脅比特幣(BTC)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地位的資產,這一分析recently浮出水面。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反埃克(VanEck)在最近的報告中提出了這一觀點,認為以太坊的通脹結構和治理模型可能比比特幣更有利。

根據報告,企業數字資產管理策略中以太坊的需求顯著增加。這背後的原因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監管變化、穩定幣和代幣化的普及等,大大擴充套件了以太坊的應用範圍。特別是,許多交易所和中介機構開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發行代幣化股票,使實際使用案例更加明確。

過去,比特幣因其固定發行量和穩定性而被視為數字國庫(企業持有資產)的代表,但如今情況已有所不同。反埃克表示,由於以太坊的靈活性,參與者能夠實施更復雜的金融策略,從而更有效地累積ETH。

以太坊在引入權益證明(PoS)機制後,透過質押可以參與網路並獲得收益,這是比特幣難以看到的特徵。實際上,參與者可以透過質押額外獲得ETH,這提高了其作為具有收益性的運營資產的吸引力。

從代幣供應機制來看,以太坊正迎來新的轉折點。反埃克分析稱,以太坊的供應量從2022年10月的1.206億ETH下降到2024年4月的1.201億ETH,呈現約-0.25%的通縮結構。相比之下,同期比特幣供應增長了1.1%,這意味著從持有者角度看,以太坊變得更加稀缺。

比特幣的區塊獎勵每4年減半,整體發行結構可預測,但這也受到依賴通脹性獎勵的批評。事實上,去年比特幣礦工透過通脹性獎勵獲得的金額高達140億美元(約合19.46萬億韓元)。反埃克擔心,隨著區塊獎勵減少,收益下降,比特幣的安全性可能會受到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網路維護成本需要透過交易手續費或價格上漲來彌補,這也為長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相比之下,以太坊基於權益證明的治理以代幣持有者為中心,核心決策更直接且對使用者更有利。而比特幣的決策往往以礦工為中心,可能與持有者的利益產生衝突。

總的來說,反埃克綜合這些結構性差異後認為,以太坊作為長期價值儲存手段的優勢正在提高。這不僅僅是基於技術實力或市值,更是從可實現的經濟激勵結構和網路治理的系統性角度受到關注。

實時新聞...前往Token Post電報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

#以太坊#比特幣#反埃克#資產管理#價值儲存#質押#通縮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