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feeds 導讀:
那些將定義下一個加密時代的應用,不會只是模仿 Web2。它們將原生於新互聯網,具備情感吸引力、極致簡潔,並以用戶所有權為核心。Web3 賦予用戶超能力:他們不僅使用應用,更擁有其一部分,參與決策,並將資產和身份自由帶入其他平臺。
文章來源:
https://x.com/hazeflow_xyz/status/1953130715287040307
文章作者:
Hazeflow
觀點:
Hazeflow:在過去的 15 年裡,加密行業經歷了基礎設施為主導的漫長階段。從構建公鏈、共識機制、錢包、跨鏈橋、預言機到金融原語,開發者們花費大量時間在底層架構的可靠性與可擴展性上。比特幣實現無銀行的貨幣,以太坊探索代碼即法律,DeFi 展示無需中介的金融活動,NFT 帶來可編程所有權…… 但所有這些創新,一直受限於可擴展性、延遲與複雜度,難以變成日常應用。然而,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隨著鏈上性能大幅提升,加密應用逐步具備與 Web2 可比的速度與易用性。穩定幣的每日交易量已遠超傳統支付網絡;高性能 DEX(如 Hyperliquid)正抽象掉鏈上覆雜性,對標中心化交易所;Polymarket 顯示預測市場可以規模化運行,Pump.fun 則將 memecoin 打造成流動的社交貨幣。這些跡象表明,可用性已成為加密新階段的核心特徵 —— 應用時代正在開啟。傳統 Web2 應用通過 API 和數據壟斷構建護城河,而 Web3 則以開放、可組合、可驗證為核心特徵。所有鏈上行為都是公開的,這使得任何人都能構建自己的 Uniswap 前端或分析所有 OpenSea 交易,無需 API Key。Web3 用戶擁有對數據的主權,得益於 ZK、MPC 等隱私技術,他們可自由決定何時、向誰共享數據。此外,治理權通過代幣分發給用戶,用戶不再是產品,而是真正的參與者和決策者。應用的功能也更易於組合:一個遊戲內 NFT 可以用於 DeFi 抵押、作為 DAO 成員憑證,甚至用於跨鏈通信。更重要的是,錢包作為身份與支付的統一接口,徹底改變了登錄即參與、支付即所有權的範式。與 Web2 中嵌套式支付系統不同,Web3 應用的價值轉移是原生的,治理、激勵、身份皆融合於鏈上。這些差異構成了 Web3 獨有的技術和經濟結構,決定了其應用形態將不同於以往。為了衡量哪些加密應用有潛力成為真正的每日必用 App,作者提出了 Everyday App 框架。該框架將評估分為四類:使用前(onboarding)、使用中(體驗與功能)、使用後(是否復訪)、加密原生價值(如數據主權、開放治理、可組合性)。每個維度按 0-3 分打分,統一歸一化到十分制。評估結果顯示,Pump.fun 雖在核心功能上極具吸引力,但在治理與可組合性上得分低;Polymarket 上手門檻低、目的明確,但難以形成長期留存;Hyperliquid 則幾乎在各維度得分優異,是目前最接近主流交易體驗的產品;Farcaster 用戶門檻較高,但在去中心化、生態繁榮等加密原生價值上具備優勢。總結來看,加密應用已不再僅是技術堆棧的展示,而是正朝著用戶體驗與情感共鳴並重的方向發展,基礎設施已足夠強大,真正決定加密是否普及的,是它能否讓用戶每天都想用。
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