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裡傳來早安!
這是一份由讀者支持的出版物。想要接收新文章並支持我的工作,請考慮成為付費訂閱者。
兩天前,我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當時我們騎的是一條很棒的小路,石頭很多,寬度也剛好合適。我把視線從小路上移開一秒鐘——想問問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喜歡這條小路——然後自行車就從我身下滑了出去。我完全沒事,但變速器,也就是自行車的傳動系統,完全變形了。
於是,我騎著自行車,爬上了半山腰,卻只能用一個檔位。我能蹬車,卻換不了檔。我或許可以往前走,但必須費很大力氣,而且效率低下。
打個比方——美國經濟就像那輛自行車。它還在行駛,但傳動系統卻完全失靈了。美國運轉時,三個齒輪壞了,無法再連接。目前美國有三個:
美國1(投機階層):第一個美國是投機階層,其引擎是人工智能。七巨頭每季度在數據中心上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這些是充滿希望的宏偉項目。它們消耗著大量的資本和電力,金錢和權力被投入到一場高風險的賭博中。
美國2(實體經濟):第二個美國是實體經濟。由於75%的新增就業崗位來自醫療保健和社會救助領域,我們的勞動力正被老齡化人口必不可少但資金不足的“維護經濟”所吸收。雖然它支撐了勞動力市場,但由於資源被投入到維護而非創造中,它無法創造能夠推動股市或長期增長的財富。
第三個美國(模因):第三個美國是連接前兩個美國的橋樑,對於那些買不起房、失去未來的人來說,它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心理上的“淘金盆” 。在這裡投入的資金大多是投機性的,並不能構建可持續的未來(我不知道投資模因幣是否有成效),但它能讓人們在這個原本幾乎無法給予他們任何東西的體系中感受到一種自主感和希望。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世界。
美國 1:投機階層(AI)
讓我們從最受關注的裝備開始吧——這個裝備應該會帶我們走向輝煌的未來——人工智能的世界。
人工智能很奇怪。德里克·湯普森(Derek Thompson)寫了一篇關於人工智能優點和效率的文章,指出它提高了工人的生產力(或者至少工人這麼認為),改變了我們的語言(深入研究),並且吸納了大量資金。但人工智能也帶來了心理方面的影響:
人們越來越沉迷於它,它可能會讓人崩潰:OpenAI 推出了該模型的新版本,改變了一些諂媚的傾向(以前它會誇你有多聰明、多漂亮,不管你說什麼)。它助長了人們的妄想,並導致了“聊天 GPT 誘發的精神錯亂” !在萬物皆陰謀的時代,這可不是我們需要的工具!
它還可能使人們變得更愚蠢,將自己插入我們和現實世界之間,正如 Ewan Morrison所描述的那樣,製造一個“技術楔子”,並且可能(?)奪走所有的工作(或至少是工作的敘述)——至少在醫療保健之外。
它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或許,讓他們根本學不到東西),也影響著他們可能找到的工作(或許,搶走他們的工作)。有趣的是,下圖顯示,OpenAI 的使用率在 6 月 6 日左右下降——這大約是學校放假的時間。人工智能或許首先是一種學校工具。
谷歌知道這一點——他們為學生免費提供一年的 Gemini,併為美國每位大學生投資 10 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和職業培訓。
這真是太奇怪了!我們的教學方式必須改變(增加課堂寫作,更加註重過程而非結果)。但總的來說,現在每個人的問題都比答案多——人工智能會是互聯網的下一個迭代嗎?它的存在只是為了給我們所有人帶來無限的男朋友和女朋友嗎?它會取代Salesforce的所有員工嗎?還是三個都取代?誰知道呢!雖然我們還在弄清楚人工智能是否正在摧毀我們的大腦,但我們已經把整個經濟押注於它了。
人工智能讓物價上漲,但同時也支撐了經濟
人工智能耗電巨大。這給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電力成本不斷攀升,而與此同時,特朗普卻決定不再需要可再生能源。(泰勒·諾里斯在這裡寫了一篇好文章,他指出:(1) 數據中心的電力成本更高,是的;(2) 我們可以這樣解決這個問題。)
正如傑森·弗曼所描述的,像 Meta 這樣的公司本質上充當著政府的技術和金融部門,推動著財政擴張。總得有人來支撐搖搖欲墜的美國經濟,它在增長放緩和關稅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開始崩潰。於是,我們才有了數據中心(它們每提供 1 美元的服務,就要繳納 26 美元的稅款)1 。但你知道,這一切究竟是為了誰嗎?
我的意思是,從經濟角度來說,這對企業中的人們來說是有利的!
人工智能資本支出佔GDP的很大一部分(並且還在不斷增長)
據彭博社報道,七巨頭“僅在過去三個月就在數據中心上花費了超過 1000 億美元”,並且“摩根士丹利估計,未來三年人工智能的資本支出可能超過 3 萬億美元”。
這些公司目前佔美國股市總市值的 35%(僅 Nvidia 和微軟就佔了近 15%)
過去兩年,這十大公司幾乎推動了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全部增長。
正如希瑟·朗最近所寫,經濟依賴於數據中心的正常運轉和富人的持續消費。沒有中間地帶。
超越人工智能的世界是怎樣的?
在我們向人工智能投入鉅額資金的同時,我們似乎決定將所有其他科學和創新都拱手讓給中國。現在,中國完全贏了——全球排名前20的研究機構中,有13個是中國的。中國科學院在2025年自然指數中位居第一,超過了哈佛大學。
這是內部的毀滅。中國正在獲勝,而美國正在積極失敗。
小羅伯特·肯尼迪剛剛取消了mRNA 疫苗研究,這是一項非常真實且重要的工作,可能有助於治療癌症。
美國的科研經費削減了50%。我們曾是重要研究的黃金標準,如今中國正在逼近,政府的回應是削減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經費。
但鐘擺當然又擺了回來——總督在國家氣象局解僱了 550 名員工,現在又獲得特別許可僱用 450 人來“緩解嚴重的人手短缺”。
這種奇怪的“進一退一進”模式,也是中國目前比美國更受歡迎的原因——美國提供的不過是人工智能、各種賭博和波動的關稅,而中國提供的是科技方面的巨大進步,以及一個人們真正可以相信的未來。中國的成功源於其對未來的鉅額投資,而美國則正在失敗。正如阿爾伯特·平託所言:“兩個世紀以來,西方首次不再是未來科技的領導者,而是追隨者。”2
我們需要生活在未來才能建設未來!
如今,特朗普已決定對進口半導體徵收 100% 的關稅,而將生產轉移回美國的公司則可享受免稅待遇(這裡的訣竅就是直接宣佈將生產轉移回美國)。臺積電獲得免稅。蘋果3獲得免稅(蒂姆·庫克向特朗普贈送了一座24K 鍍金雕刻獎盃,並承諾在美國投資 6000 億美元4 )。英特爾 CEO 就沒那麼幸運了。
當你隔離所有貿易伙伴時會發生什麼?
世界其他國家正試圖擺脫美國的影響繼續前進(例如,日本現在正轉向巴西購買牛肉)。蒂姆·薩海和凱特·麥肯齊在《2025年金磚國家》一書中撰文,探討了世界目前如何試圖擺脫美國的影響:
戰後地緣政治秩序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美國霸權、化石燃料能源體系以及開放的多邊貿易秩序。如今,美國對其碳氫化合物全球秩序的根基——這三大支柱——都發起了攻擊。如今,全球能源和影響力模式相互競爭:一種基於化石燃料,一種基於綠色技術,還有一種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中國的技術正在全球尋找新的市場,因為許多人都渴望獲得它。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真正全面的金融、貿易和技術轉讓支持——因為尚未建立可持續治理的新國際秩序。
這與吉莉安·邰蒂幾周前所寫的內容相呼應——“核心論點是,如今中國在製造業擁有霸權控制權(通過其在稀土礦物等關鍵供應鏈節點上的主導地位),而美國在金融領域擁有霸權控制權(因為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即使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美國仍然擁有美元。我們仍然是金融堡壘。但這種情況還能持續多久呢?
正當美國加大“重商主義和孤立主義”力度試圖遏制中國之際,邰蒂指出:“在亞洲等地,跨境貿易仍在增長;對許多國家而言,全球化遠未消亡。” 其他國家深諳有效之道——比較優勢、自由貿易、與中國的貿易——並正在效仿!
美國似乎正在發展一種以數據中心為主導的經濟,這種經濟以犧牲多數人的利益為代價,服務於極少數人(諾亞·史密斯對此風險的解讀頗有趣味,請點擊此處)。要麼投入,要麼沉淪。問題在於,世界或許不需要又一輪軟件和信息技術浪潮——相反,它可能需要的是驅動這些事物的事物,例如可再生能源和資源效率,而這正是中國所關注的,如上圖所示。
與此同時,《美國2》正在努力應對截然不同的現實。
美國2:實體經濟(醫療保健)
經濟的第二部分是醫療保健5 。
7月份新增就業崗位中有75%來自醫療保健領域。
醫療保健、社會救助以及州和地方政府佔去年新增就業崗位的近70%。
大多數其他行業都在裁員(7 月份製造業裁員1.1 萬名)。
近20% 的消費者表示現在找工作很難,比 1 月份增加了 5%。
到 2030 年,美國 20% 的人口將超過 65 歲,這意味著護理行業只會繼續增長
醫療保健行業提供就業機會,但並非資金流向。這就像南希·弗雷澤所說的“醫療危機”。這個行業支撐著勞動力市場,卻沒有支撐股市。醫療保健股是今年表現最差的行業之一。這主要是因為醫療保健成本對於患者和服務提供者來說仍然難以承受,而且儘管醫療保健是唯一一個增加就業崗位的行業,但仍然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這是股市與經濟之間根本脫節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而這正是關鍵所在——我們面臨著兩個平行的世界,它們都是:
那麼接下來還有一堆問題:如果不使用 Meta 的人工智能眼鏡,我們最終會生活在一個認知處於劣勢的現實世界嗎?如果許多工作都屬於維護而非創造,會發生什麼?人工智能當然可以幫助醫療保健,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美國 3:模因
所以,我們有人工智能,沒錯,美國在與世界隔絕之際,把整個經濟都押注於這個閃亮的巨物上——然後是醫療保健,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再次強調,人工智能在這方面可能會有所幫助,但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著名播客“Odd Lots”的喬·韋森塔爾(Joe Weisenthal)就分叉經濟撰文指出,醫療保健和人工智能的崛起:
很容易想象滯脹環境是什麼樣子:一個經濟體在許多領域都表現出平庸的增長,但維持著相當高的資源利用率,因為人工智能的建設對社會援助的需求(吸收勞動力)以及對電力和某些類型的工業設備的需求(吸收資本)非常大。
但其他人該怎麼辦?三叉戟經濟怎麼辦?那些被人工智能拒之門外、無法接觸醫療經濟的人怎麼辦?他們該怎麼辦?
賭注?
嗯……表情包股又開始泡沫化了——有點像心理上的黃金匯。高盛投機性交易指標已達到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週一,在特朗普發推文稱其競選活動是“最火爆的廣告”後,美國鷹股飆升20%(第二天幾乎抹去了所有漲幅)。但遠不止於此。
這就是拉布布/屁幣經濟——試圖在約束條件下維持自主權和社群,而不是耗費精力與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爭吵,後者曾說過“由於人工智能,整個社會結構將面臨爭論和重構”。這裡有兩個核心要點需要理解。
美學:拉布布6實際上是毛絨玩具兔子,有著塑料人臉和南瓜燈般的尖牙。它們以盲盒包裝出售(你無法選擇它們,你打開盒子,命運由你決定),由一家名為泡泡瑪特的中國公司銷售(從中國進口經濟虛無主義也頗具詩意。我們購買的盲盒玩具來自一個科研產出剛剛超過哈佛大學的國家。他們一邊向我們出售15美元的神秘盒子,一邊構建著真實的未來!)。過去六個月,他們的銷售額已接近10億美元。
遊戲化: Fartcoin是一款 memecoin,誕生於一個名為 Truth Terminal 的人工智能項目。它於 2024 年底推出,市值在 2025 年 1 月達到 20 億美元的峰值,目前約為 10 億美元。它越來越被視為美國國債等無風險資產的替代品。
Labubu 和 Fartcoin 是人們可以真正參與的經濟。它們是一種象徵性參與的形式,是在所有權遙不可及、表達取代積累時發生的事情。
兩者都代表著一種渴望的置換。當你買不起房子時,你會買一些神秘盒子,裡面可能裝著某種稀有的變體,這樣就足夠了。這是一種與消費文化互動的方式。當你感到被機構拒之門外時,你會購買模因幣,將金融虛無主義轉化為一種文化表達形式。
康納·森(Conor Sen)多次談論過這個觀點,他指出,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遠低於20世紀90年代末。尼克·馬格利(Nick Magguilli)最近也撰文探討過這個觀點。他的核心觀點是,人們(通常會買房的人)把錢投入金融資產,是因為房價太貴了。
約翰·伯恩·默多克指出,西方世界的年輕人極其不快樂,因為社會違背了給他們提供家園的承諾——人們對這個體系的未來沒有信心,所以人們開始互相攻擊。
Memecoin 和神秘盒子讓人們感覺自己參與了這股熱潮,即使他們無法獲得實際回報。當機構理財建議假設你擁有可支配收入、長線投資眼光以及對市場穩定的信心時——而這些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都不適用7 —— Memecoin 就成為一種理性的金融市場參與方式,因為你押注的是波動性而非增長性。
讓我感到困擾的是,也許一切都正在金融化,因為金融市場是僅存的能夠聚合分佈式信息並實現大規模協調的系統。顯然,上述示例8雖然荒誕不經,但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當傳統機構(媒體、教育、政黨、地方社區)失去信譽時,人們就會轉向市場進行經濟協調和發現真相。
這些機構的信譽正在喪失。特朗普在就業報告表現不佳後解僱了美國勞工統計局局長,這份報告(1)表現不佳(2)威脅到人們對美國數據的信任(3)進而威脅到人們對美元和美國國債的信任。同一天,美聯儲理事阿德里安娜·庫格勒辭職,這給了特朗普提名“影子美聯儲主席”的機會,這進一步加劇了不確定性(目前,有兩個“凱文”候選人正在角逐)。
拉斯維加斯的旅遊業正在衰落,人們會說“哦,這都是美國年輕人的錯”,這忽略了(1)博彩不同於賭博,(2)美國正在變成拉斯維加斯——而且是無處不在。我們本質上是在構建一個美化過的、投機性的幻想,而中國則專注於基礎性的、“枯燥的”科技進步工作。
三個美洲
這就是所謂的“三個美洲”。在人工智能和表情包的推動下,股市一路高歌猛進。人們對低利率(代價幾何,誰知道呢)和流動性感到興奮。股市可以忽略各種問題,因為它真正需要關注的只是數據中心的建設和表情包。
“汽車製造商、航空公司以及生產冰箱和洗衣機等家用耐用品的公司”等“真正的”公司在關稅和經濟形勢下受到了重創。
正如大衛·斯塔布斯所說:“我們希望人工智能投資能夠保持經濟發展。但你必須承認,擴大移民和增加財政支出帶來的一些利好因素已經消退。”
所以,如果我們放眼全局,美國經濟崩潰的槓桿系統是由這三個獨立的因素驅動的:對人工智能的制度性投機、醫療保健的人口義務,以及模因帶來的心理慰藉。在健康的經濟中,勞動力構建未來,但在我們的經濟中,勞動力(在必要的情況下)維持著老齡化人口,對人工智能的投機構建了一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帶有“你不受歡迎”標誌的未來,而模因讓我們假裝自己仍然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創造了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唯一增長的東西就是對人工智能有效的熱切希望、護士名冊(謝天謝地)以及你的模因幣可能暴漲的希望。
在那條路上,扎克憑藉他淵博的知識和細心,修好了我的自行車。他幾乎把變速器都修好了。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的經濟——這裡的知識和關懷令人驚歎。這三個經濟體可以而且必須互聯互通。我們擁有工具。我們甚至擁有資源——畢竟,我們正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投入數萬億美元。表情包不必成為我們唯一的信仰。
這是一份由讀者支持的出版物。想要接收新文章並支持我的工作,請考慮成為付費訂閱者。
謝謝閱讀。
正如阿爾伯特指出的那樣,這會產生非常現實的後果——如果我們停止讓外國資金流入美國國債市場,我們將面臨比文化戰爭更大的問題
印度生產了蘋果大部分的iPhone ,但最近卻因購買俄羅斯石油以確保能源安全而被額外徵收25%的關稅。世界上或許真的會有哪個國家瘋狂到停止生產美國所依賴的產品。而我們不可能那麼快就讓製造業復甦。
正如詹姆斯·蘇洛維茨基 (James Surowiecki) 指出的那樣,蘋果的資本支出和研發支出在 2024 年為 410 億美元,因此在四年內達到 6000 億美元將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