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BTC難復昔日榮光

avatar
Bitpush
08-12

自4月份ETH回落跌破1400刀,ETH/BTC低至0.017,逼近7年來的極低點,而後絕地反彈,一路拉昇到如今站上4200刀,挺進2021年前高4900刀,ETH/BTC業已翻倍,來到0.035之際,唱多的聲音便又多起來了。

但是,把鏡頭拉遠,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如今雖已翻倍到接近0.04的ETH/BTC,距離2021年上一輪牛市頂峰接近0.09的匯率,以及2017年上上一輪牛市頂峰所達到的接近0.15的歷史高度,還有不小的距離。

Image

姑且假定BTC就在12萬刀一動不動了,如果ETH/BTC匯率回到0.09,那就意味著ETH要拉到1萬多刀;而如果要回到0.15,那就是1.8萬近乎2萬刀。

記得好像上一輪週期牛市最瘋狂時有人喊過3萬刀,稱其為所謂人類文明級別的創新云云。當然,後來就沒有下文了。當年的狂人,和被帶入坑的庸人,不曉得是堅持到了現在,還是已經割肉逃生。

回看一下教鏈自己在2022年12月熊市極寒、BTC跌至1.5-1.6萬刀、ETH跌至1150-1200刀時所寫的[《2022年終研報》],其中也給出過ETH在下一輪牛市或達2~3萬刀的展望,但這是建立在BTC能夠率先達到30萬刀的前提之上的。也就是說,ETH/BTC匯率依然會在0.06~0.1左右。

如今兩年半過去,現在看來,0.06謝天謝地,0.1頗具挑戰。

轉PoS後持續以近零成本增發的ETH,之於產量減半越減越少的BTC,如果能夠在長週期上跑贏和超越,那才是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有人或許會辯稱,PoS的質押者放棄了其所質押的ETH的流動性,從經濟學角度上講,增發ETH給予其利率補償是完全正當的。從生息的正當性上講,相較於顯性質押的ETH,不明確質押的ETH囤積者並不會得到任何放棄流動性的補償而言,我們可以將所有長期囤積BTC、放棄流動性的所謂“鑽石手”,包括遠古巨鯨、長期持有者以及最近的機構持有者等群體,均視作等效質押者,而BTC系統補償或者說激勵長期持有的方式,不是對他們定向增發新幣,而是讓所有的BTC一視同仁地升值,從而把價值的時間福利更加平等地贈予所有的持有者。

事實上,由於質押可以隨時解質押,不存在任何鎖倉承諾,以及諸如sETH等變相釋放質押ETH流動性的衍生品,還有re-staking等進一步放大流動性的次級乃至次次級衍生品的存在,所謂質押放棄流動性的價值增值,不會超過鑽石手持有BTC所帶來的價值增值。關於這一點,目前是教鏈的個人直覺,未來或許可以為經濟學學術研究所證明。

因此,基於此等假設,教鏈認為,囤積BTC即是質押ETH的等效,便是完全合理的判斷。

而幣價總是等於總價值量除以總幣量。如果BTC和ETH的總價值量都增加一個單位,而BTC的總幣量更少增加,ETH的總幣量有較多增加,那麼每個ETH的價值增量就要小於每個BTC,這就會最終表現在二級市場的價格上,從而被觀察到ETH/BTC匯率週期性震盪下行的現象。

而至於為何在局部時間窗口內ETH/BTC可以拉昇,也就是短時跑贏,其邏輯和其它山寨幣是十分相像的,即如網友 @Excellion 所解釋的,為何ETH/BTC難復昔日榮光:

Image

「讓我來解釋一下ETH/BTC的現狀。

大多數ETH持有者(ICO參與者/內部人)本身就擁有大量BTC,他們正將BTC資金輪動到ETH,藉助新敘事(以太坊戰略儲備公司概念)來拉盤。

等他們把ETH拉到足夠高位後,就會拋售ETH籌碼,製造新一代接盤俠,最終把獲利資金重新輪動回BTC。

說到底,根本沒人想長期持有ETH。」

本質上,BTC是價值(存儲),(storage of) value,而山寨幣(包括ETH)皆是工具,tool,是收割價值的“鐮刀”。

你問ETH好不好?請問,對於割麥子的農民,鐮刀好還是不好呢?當然好。

首先搞清楚自己是農民還是麥子。

當然,如果只是把工具當作工具來使用,花錢即消費,為的是購買產品或服務,就像花錢買了一臺物有所值的手機一樣,那就不是被收割。

如果你是內部人,手上握有大量鐮刀籌碼呢?那麼上面的都可反著看了。這樣的收割機會,是你最愛的暴富遊戲。

最好的遊戲是自己手握鐮刀,韭菜充足、肆意收割,穩贏穩賺的遊戲。(如山寨幣之於內部人,美元之於美聯儲)

次之的遊戲是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不存在差別優勢的、公平的遊戲。(如BTC)

最差的遊戲是自己是韭菜,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遊戲。(如山寨幣之於散戶,美元之於非美國家)

慎重地選擇。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訂閱: https://t.me/bitpush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