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砍掉GPT-4o,防止用戶沉迷;馬斯克Grok 4限時免費,用「熱辣模式」和擬人化角色留住用戶。
眾所周知,奧特曼在發佈GPT-5的時候,砍掉了包括GPT-4o和o系列的所有舊模型。
但這看似普通的版本「升級」,卻出了大事!
大家對特定的模型,好像有點太上頭了。
甚至可以說,是「愛」上了。
看到自己突然消失的「伴侶」,憤怒的網友紛紛在X、Reddit等平臺上向奧特曼喊話:還我GPT-4o。
誰能想到,這種十幾年前還只會出現在科幻片中的場面,現在卻已經變成了「紀錄片」。
在電影《HER》裡,主角沉浸在斯嘉麗·約翰遜的聲音中無法自拔
奧特曼,也沒有想到。
就在剛剛發佈的推文中,他再次承認——突然砍掉舊模型,確實是個錯誤。
但對於網友這種強烈的「依戀感」,奧特曼也有自己的看法。
的確,大部分人都能分得清虛擬和現實,但總有一些人做不到。
尤其當一個人精神脆弱,容易胡思亂想時。真的會有人因為AI去傷害自己。
用戶的自由固然重要,但背後的責任同樣重大。
奧特曼「溫柔勸退」,GPT-5後他真正想解決的問題
在奧特曼看來,成年用戶就應該當成年人對待。
因此為了用戶著想,在某些時候就必須得「懟」回去,確保他們得到的是真正想要的東西。
很多人,早就把ChatGPT當成了心理醫生、人生導師、情感寄託。。。
這其實是件好事兒,大家從AI那裡獲得了建議,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生活也越來越好。
奧特曼說他們打心底裡,為這事兒感到自豪。
但,凡事都有另一面。
萬一你跟AI聊完,只是感覺好了一點點呢?實際上,卻離真正的幸福越來越遠?這就太糟糕了。
還有一種情況更可怕:你想少用它,卻發現自己根本離不開,你已經完全對AI「成癮」了!
奧特曼甚至能想象到未來:無數人,會把最重要的決定交給AI。
這讓他,感到一絲不安。但這一天,遲早會來。
更讓他不安的是未來的規模效應:很快,數十億人可能把AI當作關鍵決策參謀。
這個趨勢難以逆轉,因此必須把它塑造成「淨正效應」的社會基礎設施,而不是新的「依賴陷阱」(但未來大家沉迷AI,就和現在沉迷Tiktok等社交媒體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OpenAI必須想辦法,讓它利大於弊,好消息是,OpenAI手裡的技術,比以前強太多了,能更好地衡量AI帶來的影響。
奧特曼表示:我們的產品,會和用戶聊天,瞭解他們的短期目標,和長期規劃,我們也能教會模型,理解那些複雜又微妙的問題。
人和AI之間,到底是何種關係?
回看此次GPT-5升級帶來的「體驗」爭議,更像一種面向人—AI關係的再設計。
從「無上限的取悅與陪伴」,轉向「邊界清晰的幫助與守護」;
從「滿足當下一切請求」,轉向「在必要時適度拒絕」。
從之前OpenAI特別重視地減少「諂媚式」回應就能看出,這個問題已經由來已久了。
這不是技術後退,而是產品倫理前移。
奧特曼強調,讓強大的模型以「剋制」的方式出現,把「自由選擇」建立在用戶長期利益之上。
OpenAI希望用戶因為AI更自由,而不是被AI更束縛。
或許GPT-5不是「變笨」,而是開始學會如何「懂得和人類交流的分寸」。
奧特曼GPT-5提升配額,馬斯克Grok 4敞開免費用
雖然但是,大部分用戶對GPT-5依然是充滿熱情。
尤其是在推理能力上,免費用戶的日均使用率從不到1%上升到了7%,Plus用戶則從7%提升到了24%。
對此,奧特曼也激動得連發多條推文,表示要讓大家能多多用上GPT-5。
對於Plus用戶來說,這一數字是:3000次每週!
不過,要說慷慨,那還得看馬斯克。
就在剛剛,Grok 4正式向全球所有用戶,免費開放了!
只需使用「自動」模式,Grok便會將複雜查詢交給Grok 4處理。
偏愛自主選擇?隨時切換至「專家」模式,即可始終調用Grok 4。
奧特曼或許想要「教育」用戶該如何「正確」地使用模型,但馬斯克可不管那麼多。
想想最近的AI女友和Grok Image的熱辣模式。
對,所以馬斯克這邊完全不走「剋制」路線,Grok的打法就是把刺激強度、可得性、人格化一起拉滿,讓用戶形成「高頻—高爽—高留存」的上癮曲線——而且是實打實用產品設計把你拽進去的:
門檻先砍到最低:直接宣佈在限時窗口「Grok4對所有用戶免費可用」,Auto模式就會把重任務路由到Grok4——你不需要做任何選擇,就能嚐到頂配模型的甜頭。
然後把「刺激閾值」拉高:Grok Imagine上來就放出NSFW的「Spicy/熱辣模式」,和主流友商的保守策略形成強烈反差,天然自帶獵奇擴散體質(媒體也在密集報道)。
再用「陪伴人設」鎖定情緒:xAI推出擬人化的AI角色(比如二次元風格的Ani),把工具變成「會調情、會陪伴」的對象,情緒綁定與留存就此閉環。
爭議也是流量:從「名人不雅深偽」到性別偏見輸出,輿論風險被不斷放大,但反過來也推高了話題熱度與試用慾望(哪怕平臺做了部分模糊/攔截)。
對比之下,OpenAI在「依賴與剋制」上反覆自省。
而xAI的路徑更像一套極致增長黑客:
①降低付費/使用門檻→②提供更強刺激內容→③用角色化加深情緒連接→④借平臺閉環加速擴散→⑤以高爭議維持關注度。
OpenAI在糾結「要不要管住你」,而馬斯克在設計「怎樣讓你停不下來」。
這種對比,讓人不禁聯想到Hinton老爺子剛剛在WAIC上的對話內容,我們開始把AI更多看作是夥伴,而不是工具。
在AI技術可無限外延的這個時代,真正難的不是把能力推到極致,而是在關鍵處「踩剎車」——讓人類站在主導位置,清醒地、長期地受益於它。
GPT-5這次風波,也許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
參考資料
https://x.com/sama/status/1954703747495649670
新天終啟,萬象智生——萬年奇點時刻,誰將引爆中國ASI?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作者:好睏 定慧,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