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世界大一統

執行操作系統、收益與風險基礎設施、和機構與自動化通道共同構成了加密領域未來十年的基礎。

撰文:@arndxt_xo

編譯: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每一次持久的技術浪潮都以混亂為開端。

在加密領域,這種混亂表現為「App Zoo」,即一種寒武紀大爆發式的孤立實驗,每個實驗都有自己的代幣、流動性孤島和用戶體驗門檻。這一階段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它播下了原始技術的種子,市場對想法進行了壓力測試,併為開發者和用戶創造了共享代碼。

如今,這一技術棧正在固化為三個相互關聯的層次,它們共同構成了加密領域未來十年的基礎:

執行操作系統(Execution OSes):垂直集成的環境,託管、信貸、衍生品和收益在一個用戶體驗下運行,L2 和超級應用充當資本的「操作系統」。Hyperliquid 是這一領域最清晰的模板。

收益與風險基礎設施(Yield & Risk Plumbing):將資金費率、再質押和現實世界收益轉化為乾淨、可組合的收入流底層設施,包裝成固定或浮動收益產品,無論是普通用戶還是主權財富基金,都可以持有。

機構與自動化通道(Institutional & Agentic Rails):合規的身份層、零知識驗證、證明網絡和麵向自動化的公鏈,使真實資本和全天候自動化能夠在同一個流動性池中共存。

我們正在從一個用戶在不同應用之間跳轉的世界,轉向一個資本存在於平臺層、激勵嵌入操作系統的世界。在這種模式下,防禦性不再來自單一的殺手級功能,而是來自擁有分發渠道、資本效率和信任基礎設施,其他一切都在此基礎上構建。

這些變化告訴我們,加密領域正在成熟,整合為集成的金融操作系統,其潛力不僅在於意識形態,更在於純粹的、複合的實用性,從而超越傳統金融體系。

如果八月的第一週告訴我們什麼,那就是加密市場不再由短期交易者定義。

月初我們迎來了宏觀噪音的完美風暴:美國就業數據暗示經濟放緩,美元指數因新關稅政策逼近 100,投資者實時重新校準風險。儘管頭條新聞是降息概率模型(市場悄悄將下月降息概率定為 84.5%),但真正的故事在於市場結構的轉變。

以太坊:機構的需求

ETH 面臨了一次結構性壓力測試:74.4 萬驗證者排隊退出(約 26 億美元),退出時間延長至 9-10 天,槓桿化的 stETH/Aave 頭寸被大規模平倉。然而,ETF 資金流入(7 月仍增加 54.3 億美元)和國庫錢包增長(約 79 萬 ETH)使流動性供應保持在歷史低位。再加上三天內 3 億美元的鯨魚積累,市場在吸收退出壓力時保持了結構穩定。

ETH/BTC 突破 0.025 後,穩定在 0.031 附近。機構正在從 BTC 轉向 ETH,不是為了快速交易,而是為了持有一種現在被 ETF 包裝、被國庫驗證並通過質押產生結構性收益的資產。

比特幣:企業的底線

BTC 經歷了創紀錄的 ETF 資金流出(淨流出約 6.43 億美元),這在早期週期中會引發恐慌。然而,價格幾乎沒有下跌,保持在 11.3 萬至 11.9 萬美元的區間。為什麼?企業國庫已成為新的邊際買家。Strategy Inc. 和 Metaplanet 正在沿用黃金機構化的老劇本:大量買入,持有時間比任何人都長,讓稀缺性發揮作用。

這種轉變解釋了為什麼 BTC 在資金流出周的波動性較低,真正的需求是粘性且對價格不敏感的。

Solana 和 Toncoin:實用性的對沖

SOL 回調了約 14%,但 CME 期貨交易量增長了 252%,未平倉合約增長了 203%,7 月鏈上交易量達到 820 億美元。這不是「退出流動性」,而是衍生品市場為下一階段做準備。

TON 悄悄創下四個月新高,得益於 Telegram 錢包的採用(1100 萬活躍用戶)和流通量壓縮(質押率>59%,交易所餘額為 10 個月低點)。這是 L1 成為結構性輪動領導者的方式:首先是產品市場契合度,其次是價格動力。

香港:機構的入口

亞洲現在有了最清晰的受監管劇本。香港的《穩定幣條例》於 8 月 1 日生效,嚴格規定了儲備、託管和審計規則,並有意限制牌照數量。

與此同時,8 月 7 日推出的現實世界資產(RWA)平臺將把代幣化國債、大宗商品和私人信貸引入一個為合規資本流動設計的司法管轄區。這是資本配置者開始將 RWA 上鍊的開端,Ondo 和 Chainlink 是這一賽道中收益和結算的基礎設施。

Hyperliquid 作為交易所操作系統(以及 UTA 和超級應用的重要性)

Hyperliquid 正在成為一個操作系統,其中託管、信貸和衍生品在一個環境下運行,並通過 EVM 提供程序化訪問。UTA 消除了用戶體驗門檻,提高了有效槓桿(同一抵押品跨場所使用),並通過將所有操作集中在一個界面中,加速了積分飛輪。

指向操作系統整合的信號:

  • Mercury 超級應用:現貨 / 永續合約、Apple Pay、HL 保險庫、HyperEVM。
  • HyperLend UTA:跨 HyperCore、HyperEVM 和 HyperLend 的保證金管理,三重激勵。
  • SEDA:將機構級數據直接輸入 HyperEVM,支持結構化產品。
  • Pendle:在 HyperEVM 上推出固定收益的 sUSDe 市場,將資金 / 基差層整合到 HL 的操作系統中。
  • Rysk:原生 HYPE/kHYPE/PUMP 期權,早期目標為 1000 萬美元 TVL 和獎勵循環。
  • Hyperwave:在 Pendle 上推出 hwHLP 池,疊加收益、費用和積分乘數。

這種模式下的贏家:

  • 資本效率:實時優化抵押品分配的跨產品淨額結算引擎。
  • 統一風險儀表板:顯示永續合約、期權、借貸和固定收益頭寸的總 VaR。
  • 原生風險市場:與組合保證金集成的基差、期權、利率和波動性產品。
  • 分發渠道:超級應用和原生資金流動通道,將資本激活時間從幾天縮短到幾分鐘。

收益決定用戶體驗:資金、固定收益與結構化中性

「收益」不再是代幣激勵的副作用,而成為 DeFi 的核心產品。用戶不再容忍不透明的挖礦遊戲,他們想要透明的、按市值計價的收入,並明確風險等級。

收益正在被抽象為乾淨的記賬單位收益代幣(YTs)、本金代幣(PTs)和收益單位(YUs),可以編程組合成用戶熟悉的任何形式:保險庫份額、固定贖回票據或永續合約流。這些原語並不新鮮(傳統金融的固定收益和基差交易已存在數十年),但 DeFi 的可組合性、可轉移性和速度創造了截然不同的產品環境。

這種抽象層正在形成的信號:

  • Pendle Boros:將資金費率轉化為可交易單位,連接加密與傳統金融的收益率曲線。
  • GammaSwap gETH:Delta 中性的 ETH 敞口,將無常損失對沖抽象到代幣本身。
  • Strata 固定利率借貸:允許借款人和貸款人結構化匹配期限,併疊加獎勵。
  • Maple syrupUSDC 在 Kamino 上的激勵:將信貸市場收益與槓桿化結構化產品直接整合。

贏家特徵:

暴露真實無激勵的收益、允許用戶固定期限或浮動匯率、跨鏈無風險套利。

合規與機構:隱私保護訪問的到來

機構不關心模因、治理或投機敘事,他們關心的是在解鎖加密的可組合性和實時結算優勢的同時,履行受託義務。

現在的拐點是選擇性披露:允許證明合規性而無需揭示完整交易圖的系統。零知識憑證、隔離保險庫邏輯和可編程證明是構建模塊。這種架構讓企業國庫、家族辦公室和註冊投資顧問能夠進入 DeFi 生態,同時滿足合規、審計和監管機構的要求。

為什麼現在值得投資:

  • 基礎設施成熟:ZK 證明系統性能已足夠高效,可以在交易執行時實時運行證明。
  • 監管:歐盟的 MiCA、香港的 SFC VASP 制度和美國 SEC 對非證券質押的試點指導為合規 DeFi 打開了通道。
  • 機構資本:BlackRock 的 BUIDL 和 Franklin Templeton 的 BENJI MMF 表明,當合規性得到保證時,收益型代幣化產品可以規模達數十億美元。

市場升溫的信號:

  • Euler 的 zkVerified 保險庫(Avalanche):通過 Keyring 發行的零知識憑證控制機構存款。
  • Theo 的 thBILL:鏈上機構級貨幣市場基金,完全 KYC 但保留與 DeFi 的可組合性。
  • Spout:在 KYC 許可的 L1(Pharos Network)上代幣化美國債券和 ETF,合併傳統金融收益與 DeFi 可組合性。

證明、MEV 與信任的解綁

我們正在見證區塊鏈經濟學的兩個基礎層:證明生成和區塊空間價值提取(MEV)從單一協議棧中解耦。這兩項功能正在計算層商品化,但在分發層重新貨幣化。

結果:

  • 證明生成成為低利潤商品,差異化在於集成深度和 SLA 保證。
  • MEV 捕獲從礦工和驗證者的不透明利潤轉向明確的協議結構化收入共享,將 AMM 轉變為可預測的現金流工具。

為什麼現在重要:

  • Rollup 爆發:50 多個 Rollup 正在開發中,每個都需要高吞吐量 ZK/STARK 證明。
  • MEV 監管風險:OFAC 和歐盟對交易排序的關注推動透明、拍賣式 MEV 捕獲。

解綁的信號:

  • Succinct 的 Prover Network:代幣化經濟 + 質押,為 Rollup 提供確定性證明 SLA。
  • Angstrom v1:通過鏈下拍賣將套利價值重定向給 LP 和交易者。

穩定幣、積分與忠誠度:從獲客手段到資產負債表項目

DeFi 中的積分計劃最初是一種獲客手段,通過實時調整排放來吸引短期交易量和 TVL。但如果沒有經濟沉澱和贖回機制,這些積分就無法錨定企業價值。

下一階段是將積分視為準忠誠負債,像航空公司里程一樣管理:發行計劃、贖回模型和負債滾動表。對於穩定幣發行者來說,積分可以顯著影響浮動粘性和速度,直接影響儲備淨息差。

十億美元的機會在於忠誠度中間件,管理發行、贖回、和跨鏈優化的基礎設施。誰構建了 Web3 的「航空里程清算所」,誰就將擁有穩定幣浮動與長期用戶忠誠度之間的通道。

為什麼現在重要:

  • 穩定幣競爭加劇:超過 1600 億美元的穩定幣在流通,發行者正在爭奪錢包份額。
  • 資本在行為激勵下更粘性:獎勵持有時間、使用頻率和集成廣度的計劃可以將用戶 LTV 提高一倍。

轉變的信號:

  • WLFI USD1 積分計劃:從交易所整合擴展到質押、DeFi 使用和應用參與。
  • Noble 第 2 季:明確將代幣供應分配給積分持有者。

自動化代理:下一個主導用戶類別

未來 18-24 個月內,自動化代理很可能在交易數量上超越用戶錢包,成為最大的「用戶群體」。這些代理不是單一策略的機器人,而是跨交易、借貸、收益耕作、治理和多鏈執行的多領域參與者。

產品界面必須從人類儀表板轉向機器優先的 API,嵌入功能。人類將制定策略,但 99% 的執行將是自動化的。

為什麼現在發生:

  • 基礎設施成熟:zkSync 和 Starknet 等高吞吐量 L2 實現了亞分確定性交易。
  • 賬戶抽象:ERC-4337 使權限、支出限額和多場所白名單可編程。

市場形成的信號:

  • Heurist Chain:基於 zkSync 的 L2,專為代理設計。
  • INFINIT 的 IN 代幣:將注意力經濟嵌入協議經濟學。

RWA 與信貸:混合收益成為新常態

加密固定收益的下一個增長載體不是「純」DeFi 或「純」傳統金融,而是混合收益,將 BTC/ETH 計價的收入流從資金、基差、CeFi 套利和現實世界現金流中結合。包裝本身就是產品:每日流動性、透明的風險階梯和合理的贖回管理。

市場信號:

  • Solv BTC+:BTC 計價的多策略保險庫。
  • OpenEden/Resolv 雙收益池:結合 RWA 收益和加密原生質押獎勵。

未來的類別贏家是混合收益聚合器:透明的策略組合、可編程的贖回控制,以及通過錢包、交易所和託管人分發的「BTC/ETH 收益基金」。這不是「DeFi 收益耕作 v2」,而是構建加密固定收益的 BlackRock iShares,擁有可組合的鏈上分發渠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