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來了!智商148、數學紀錄被刷新、英偉達點頭認可,但OpenAI真正的殺手鐧,不在智商,而在分配智商的「路由器」。
為什麼GPT-5會讓老用戶失望,但免費用戶沸騰到要限流?
為什麼一個聊天模型,會突然懂得「花錢買成果」?
為什麼OpenAI用GPT-5在下一盤大棋,可能讓廣告公司和搜索引擎都睡不著?
答案,全藏在一個看似普通的技術名詞裡——路由器。
它不僅能決定GPT-5的「智商」,也決定了OpenAI的「錢途」。
GPT-5是真「天才」
對許多ChatGPT Pro和Plus用戶等「真愛粉」來說,GPT-5讓人失望,呼籲GPT-4迴歸。
你要真覺得GPT-5智商不行,那就大錯特錯了。
GPT-5 Pro智商高達148,真超越了人類天才的140!
此外,在多個基準測試上,Epoch AI獨立評估了GPT-5,表現非常亮眼:
在數學上,GPT-5表現尤其突出,刷新了FrontierMath和OTIS Mock AIME 2024-2025的最佳紀錄;
在編程測試SWE-bench Verified上,GPT-5進步明顯,稍低於Claude 4系列;
在GPQA多選題測試中,逼近或略高於Grok 4和Gemini 2.5 Pro。
在推理和編程上,GPT-5得到了英偉達的認可。
但相比這些成績,OpenAI這次更在意的是「錢途」。
致力於半導體和AI分析的SemiAnalysis認為:「為廣告變現和超級應用,GPT-5搭建新平臺」。
為了GPT-5,OpenAI的Anuj Saharan透露算力增加了15倍,動用超過20萬塊GPU,服務7億用戶。
而7億ChatGPT用戶裡,免費用戶才是主流——他們才是OpenAI變現的關鍵。
OpenAI變現之路
重度用戶會失望是情理之中:這次更新本就不是為他們準備的。
對OpenAI來說,最大的機會恰恰在於這部分人——那些目前只是偶爾使用ChatGPT、還沒有貢獻收入的用戶,如何讓他們「間接付費」,才是商業化的關鍵。
如果只盯著模型能力,分析師往往忽視了一個更大的圖景:ChatGPT正在迅速積累網絡效應。
2023年11月,它都沒擠進去全球訪問量前100;而現在,它已經升至第5。
ChatGPT訪問量超過X/Twitter、Reddit、WhatsApp、Wikipedia,並正迅速逼近Instagram、Facebook、YouTube和谷歌
榜單上的其它網站無一不是成立多年的老牌平臺,而ChatGPT.com的崛起速度與未變現用戶的體量,令人驚歎。
但這一切,會隨著GPT-5的發佈發生轉變。
OpenAI正通過「路由器」,為迅速崛起的ChatGPT商業化鋪路搭橋,打響了AI大規模變現第一槍。
路由器才是GPT-5真正的重頭戲
OpenAI介紹GPT-5的網頁中,第二段提到的「One United System」(統一系統)專門聚焦於路由器,措辭耐人尋味。
訂單GPT-5由三部分組成:
一是能夠回答絕大多數問題、智能且高效的基礎模型;
二是專門處理更復雜難題的深度推理模型(GPT-5 thinking);
三是實時路由器,它會根據對話類型、複雜度、所需工具,以及用戶的明確意來迅速決定調用哪種模型。
從成本和性能兩方面看,路由器都至關重要。
成本端:將部分請求分流到mini模型可顯著降低算力開銷;
性能端:它首次讓海量用戶接觸到「thinking」——即CoT(Chain of Thought,思維鏈)推理。
OpenAI不同模型每百萬token的成本的比較
過去,超過99%的免費用戶,從未用過類似o3的深度思考模型;如今,對他們而言,ChatGPT迎來的是「質變」。甚至奧特曼發文慶祝推理模式太火,要限制試用次數!
上線首日,推理模型的日活用戶飆升:免費用戶數量激增7倍,付費用戶也增長近3.5倍。
顯然,路由器只是一個新功能,可真正的驚喜,還在後面:未來,它會持續根據用戶偏好評分自我學習。OpenAI也承諾模型效果會不斷提升。
但最危險的伏筆已經埋下:
只要給查詢請求打上「商業價值」標籤,路由器瞬間變身廣告分配器。
使用在線競價的在線廣告投放過程
AI廣告變現,奧特曼已改口
將免費用戶的使用體驗進行集中管理,為未來的變現策略留出了大量想象空間。
這種商業化的思路,其實OpenAI暗中佈局已久。關鍵節點,發生在今年5月:OpenAI任命Fidji Simo擔任應用產品CEO。
她的加入不僅是一項人事調整,更是戰略方向的暗示。看看她的履歷就能明白端倪。
- eBay(2007–2011):早年電商經驗。
- Facebook(Meta):從產品經理一路做到「Facebook App負責人/副總裁」。
在Meta,她成功證明了她的「變現超能力」——主導視頻自動播放、信息流廣告、移動端和遊戲收入方案,被公認為能把流量轉化成廣告收入的頂級操盤手。
而現在,她來到了一個過去十年增長速度最快、但尚未變現的平臺——ChatGPT,這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與此同時,奧特曼也改變了對廣告變現的看法。
過去,他談及「廣告」時口徑強硬:
說實話,我個人討厭廣告。我承認廣告曾為早期互聯網提供了商業模式,但廣告和AI的組合讓我感到非常不安。廣告,對我來說應該是迫不得已時才會選擇的商業方式。
但在最近的採訪中,他的表態卻明顯緩和:
我並不完全反對(廣告變現)……如果跟社交媒體或搜索相比,你至少能感知自己被變現。假如我們絕不篡改LLM的回答內容,而是在用戶點開某個鏈接後抽一點交易佣金,也許挺可行。OpenAI有可能做廣告,只是挑戰不少。
他甚至提到「take rate」(抽傭)、「affiliatemodel」(聯盟分成)等變現模式。這幾乎直指OpenAI的變現新方向。
而這一切的關鍵,正是GPT-5中的「路由系統」。
「AI路由器」變「印鈔機」
有了路由器,ChatGPT不僅能判斷該用哪種模型,下一步就可以判斷該不該賺錢。
邏輯鏈條非常簡單:
- 理解意圖——用戶是在搜索信息、寫作,還是購買?
- 判斷價值——這條查詢能否帶來交易或佣金?
- 觸發流程——調用外部工具、跳轉合作方、收取「過路費」。
最終形態,很可能是「主動式AI助手」:幫用戶決策、比價、下單, 而OpenAI則從每筆交易中抽取固定比例.
這既契合「AI應真正有用」的願景,又實現免費用戶的規模化變現。
簡而言之,路由器不是終點,而是通向免費用戶商業化的「奠基石」;配合Fidji Simo的商業化經驗與奧特曼新近的態度轉變,ChatGPT正在為下一波盈利模式悄然排兵佈陣。
那麼如何通過「智能體助手」(Agentic Assistant)這種形態,對齊奧特曼所追求的「AI組人的願景」,以及通過分成實現變現的雙重目標?
降維打擊:智能體購物
先對比一下智能體式購物體驗(Agentic Purchasing)與傳統搜索。
與搜索相比,大語言模型(LLM)一個獨特的核心特徵——邊際成本可按需擴張。
這與搜索時代的商業邏輯截然不同。
在聚合理論中,著名分析師Ben Thompson指出,傳統互聯網公司新增一個用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搜索引擎雖然有固定開銷,但處理一條額外查詢幾乎不花錢。智能體與LLM顛覆了這一假設。
文章鏈接:https://stratechery.com/aggregation-theory/
過去的軟件世界裡,「多花錢≠更好結果」;而如今,形勢變了。
在AI領域,這種現象尤為明顯:你可以選擇使用更多的推理token、更多算力,來獲得更深入、更優質的回答。也就是說,AI回答質量和資源投入之間首次建立了直接的成本關聯。
我們不妨將這種邏輯應用到一個新的消費場景中。來看兩個例子:
- 普通的信息類查詢:「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
- 商業價值極高的查詢:「附近最好的酒駕辯護律師是誰?」
在路由器問世之前,系統無法區分查詢價值;上線後,第一條低價值問題可被分配給GPT-5 mini,無需調用工具,也無需推理,服務成本幾乎降到搜索級別。
搜索引擎則始終用固定成本返回一頁排名結果,頂端或許再加一段AI摘要——供應是固定的,無法根據問題難度動態投入更多資源。
也就是說,搜索引擎的響應幾乎是「固定的」,而ChatGPT的響應能力是可「彈性擴展」的。
那個酒駕律師問題暴露了終極真相:
- 在谷歌:你看到的是競價排名廣告牆
- 在ChatGPT:AI會像頂級銷售那樣判斷——「這個客戶值得我燒$50算力,因為成交後能賺$2000律師費」
廣告業最恐懼的場景出現了:AI不再賣廣告位,而是直接參與交易分成。
當LLM能精準評估每個問題的商業價值時,搜索引擎的CPC(單次點擊成本)模型就像馬車對抗坦克。
這就是智能體系統帶來的根本變化:不再是為所有查詢提供統一質量的答案,而是通過「動態供給+商業價值識別」的能力,實現真正的差異化響應與智能變現。
這一切得益於路由器。GPT-5可以為該查詢預留50美元算力:
先制定行動計劃;
再收集案件信息、檢索本地律師、評估誰能最快響應、結合你的預算;
隨後代表你同時聯繫多位律師。
它甚至可「智能體式」(Agentic)地主動洽談,因為此類請求的轉化率更高。
這樣的ChatGPT極具實用價值,與用戶意圖高度契合,同時也為服務提供方輸送高價值潛客——既不打擾體驗,又足以讓眾多免費用戶立刻嚐鮮。
這種模式並不限於服務。凡是購買意圖強烈、適合智能體下單的商品——如日常雜貨、電商商品、機票、酒店——都願意為推薦支付佣金。
ChatGPT由此有望演變成2C的「超級應用」,成為人們日常規劃、購物和基礎服務的智能代理。
用戶不必通過訂閱付費,而是以成交抽傭或廣告提成的方式「隱形」買單。
AI依舊輸出最佳答案,卻能瞬間為企業帶來高價值業務,而後者也樂於為這種高效導流支付分成。
蛛絲馬跡早已寫在發佈日誌裡
在GPT-5的發佈說明中,你已經能看到未來商業化的投影:官方高調展示了Gmail、谷歌Calendar的集成,以及面向電信、零售、航空等行業的全新工具使用基準。
想象一下:與其在搜索廣告上燒錢獲客,不如直接讓一位樂於助人的AI助手幫你選出所在社區最划算的寬帶套餐——這就是路由器鋪就的道路。
事實上,這一切並非空想。
今年1月,Instacart已上線智能體代客下單功能。當時的Instacart CEO也入職了OpenAI——齒輪早已轉動。
更有甚者,Anthropic、OpenAI等AI實驗室正向創業公司支付數十萬美元,要求它們仿建熱門電商站點,讓RL智能體練習端到端完成交易。
變現問題不是「是否會發生」,而是「何時全面落地」。
未來圖景觸手可及:你只需告訴ChatGPT「幫我規劃本週晚餐菜單」,它便提出多套方案並自動把配料加入購物車;待你確認後完成結賬——搜索引擎被徹底繞開。
幾乎所有可以通過AI助手完成調研、計劃的消費決策,都有可能轉化為真實的商業交易機會,只要企業足夠快速地與ChatGPT建立合作關係。
企業也會迅速擁抱這種新消費習慣:訂機票、網購、點外賣……只要能接入網站和支付接口,就能在「免費」應用裡通過交易抽傭實現變現。
雖然距離全面實現尚有路程,但路由器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負責區分「輕量查詢」與「高商業價值意圖」,並將動態響應送達用戶。
這既契合奧特曼對「非侵入式廣告」的願景,也讓ChatGPT繼續以免費可信顧問的身份服務大眾——幫助用戶完成日常最重要的決策之一:購物。
而OpenAI與Shopify的結賬集成已經在路上。
參考資料
https://x.com/EpochAIResearch/status/1955411474026991684
https://semianalysis.com/2025/08/13/gpt-5-ad-monetization-and-the-superapp/#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作者:KingHZ,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