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創歷史新高後暴跌7000美元,三大原因解析此輪迴調

avatar
MarsBit
08-15

以太坊

比特幣市場在8月15日上演驚魂一幕。在創下​​124,500美元​​歷史新高僅數小時後,比特幣價格突然調頭向下,急速跌破117,500美元關鍵支撐位,日內跌幅達4.24%,最低觸及​​117,000美元​​水平。這場高達7000美元的暴跌如同冷水傾盆,澆熄了市場剛剛燃起的狂熱情緒。

以太坊

這場閃崩並非孤立事件。加密市場總市值24小時內蒸發3.9%,跌至4.09萬億美元。以太坊跟隨比特幣同步下挫,跌破4500美元關口,現報4568美元。

更慘烈的是山寨幣市場,REZ、SSV、ORDI等以太坊生態代幣普遍暴跌超​​15%​​,形成全線潰敗之勢。

通脹幽靈重臨:宏觀數據的致命逆轉

以太坊

美國通脹數據的意外變臉成為本輪暴跌的直接導火索。8月14日公佈的7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飆升​​3.3%​​,遠超市場預期的2.5%及前值2.3%,創下2022年6月以來最大月度漲幅。這與三天前公佈的“溫和”CPI數據形成強烈反差——當時7月整體CPI回落至2.9%,核心CPI連續四個月下降至3.2%,曾讓市場對美聯儲降息充滿期待。

​​通脹黏性的深度焦慮​​

交易員對PPI數據的劇烈反應源於其對企業成本和消費價格的領先指示性。更高的生產者價格終將傳導至消費端,迫使企業提價維持利潤空間,形成​​通脹螺旋​​。這一信號迅速改變了利率預期:CME FedWatch工具顯示,儘管市場仍預期9月降息概率達90.5%,但對2026年1月利率降至3.75%以下的概率已從一週前的67%降至61%。美聯儲推遲寬鬆政策的可能性,瞬間抽離了風險資產的上漲動能。

​​股幣背離的警示信號​​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傳統股市在消化PPI數據後迅速反彈,標普500指數連續三天創歷史收盤新高,而比特幣卻獨自深陷拋售漩渦。這種​​風險資產分化​​現象揭示出加密貨幣市場的脆弱性——當流動性預期發生微妙轉變,​​加密資產往往首當其衝​​成為套現目標。

政策預期落空:國家比特幣儲備夢碎

以太坊斯科特·貝森特採訪。資料來源:Foxbusiness.com

當比特幣社區還在憧憬美國政府將其納入戰略儲備時,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一盆冷水澆下。他在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採訪時明確表示:“​​政府沒有計劃擴大比特幣戰略儲備​​”,並斷然否認將國債黃金重估收益配置到比特幣的可能性。

​​特朗普行政命令的預期落差​​

這一表態與市場預期形成巨大落差。3月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曾明確提及“購買更多比特幣的預算中性策略”,點燃了機構投資者對主權資金入場的想象。貝森特的言論不僅粉碎了這一預期,更暴露了政策執行層面的分歧。當“​​數字黃金​​”敘事遭遇主權信用背書缺失,投機資金迅速撤離成為必然選擇。

​​監管寒流的連鎖反應​​

政策利空形成多米諾效應。美國SEC雖撤銷對部分加密項目的訴訟,但《GENIUS法案》等關鍵立法仍在推進中,監管框架的模糊性始終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加之德國、日本等國對主權比特幣儲備的討論仍停留在紙面,​​監管真空中的機構資金​​始終不敢大舉入場。

技術面坍塌:雙頂隱現與槓桿屠殺

以太坊比特幣三日走勢圖。資料來源:TradingView

在宏觀利空掩蓋下,比特幣自身的技術結構早已暗藏殺機。價格在突破123,000美元創歷史新高時,​​相對強弱指數(RSI)卻出現看跌背離​​,暗示上漲動能衰竭。更嚴峻的信號來自三日圖——比特幣赫然形成​​雙頂形態​​,這種結構曾在2025年1月引發35%的暴跌。

​​關鍵支撐位的心理博弈​​

以太坊比特幣四小時圖。資料來源:Cointelegraph

市場結構在117,500美元關口上演生死博弈。這個被技術派交易員緊盯的​​關鍵內部流動性區域​​一旦失守,立即觸發程序化賣單的連鎖反應。四小時圖上,擺動失效模式的出現,預示著市場將進入高波動震盪階段。當前112,000美元成為多空分水嶺,若有效跌破,可能引發向105,000-110,000美元區域的深度回調。

​​槓桿清算的死亡螺旋​​

以太坊

暴跌過程中最慘烈的當屬槓桿多頭。當比特幣跌破117,500美元,​​高達8.8億美元的多頭頭寸​​在24小時內被強制平倉,形成“多殺多”的踩踏慘劇。這種由期貨合約主導的被動拋售,進一步放大了現貨市場的跌幅,使回調演變為小型崩盤。

衍生品市場的冷靜悖論

以太坊BTC 3 個月期貨年化溢價。來源:laevitas.ch

與現貨和期貨市場的恐慌形成鮮明對比,專業衍生品交易員展現出驚人的冷靜。比特幣​​期貨年化溢價穩定在9%​​,堅守在5%-10%的中性區間。這一指標證明歷史新高並非由過度槓桿推動,專業資金對中期趨勢仍持謹慎樂觀態度。

​​期權市場的信心密碼​​

以太坊Deribit 比特幣 30 天期權 Delta 傾斜(看跌-看漲)。資料來源:laevitas.ch

真正的信心指標來自期權市場。儘管價格劇烈波動,比特幣​​30天期權Delta傾斜度僅3%​​,遠低於6%的看跌閾值。這意味著機構投資者並未大規模購買看跌期權對沖風險,市場情緒核心仍是​​中性偏強​​。這種專業投資者與散戶的情緒分化,揭示了市場不同參與者對暴跌性質的判斷差異——專業交易員視其為健康調整,散戶則陷入恐慌拋售。

​​巨鯨的逆向操作​​

鏈上數據暴露了精明錢的動向。持有超1000枚BTC的巨鯨地址趁暴跌​​累計買入1.8萬枚比特幣​​,成本集中在11.8萬-12萬美元區間。這些“聰明錢”的逆向佈局,為市場埋下反彈伏筆。

結構性矛盾的深度解析

比特幣此輪迴調暴露了其市場結構的深層矛盾。當美聯儲會議紀要釋放降息信號,標普500指數創歷史新高時,比特幣卻獨自走弱,揭示其​​風險資產屬性​​仍佔主導。儘管被賦予“數字黃金”光環,在實際市場波動中,比特幣更多時候表現為​​科技股替代品​​,與傳統風險資產高度聯動。

​​流動性傳導的滯後效應​​

全球M2貨幣供應增長與比特幣價格存在0.94的高相關性,但流動性傳導需要時間。當美聯儲縮減量化緊縮,市場流動性預期改善時,比特幣對政策的敏感度已下降,轉而更直接響應“​​實際利率​​”變化。這種貨幣傳導機制的改變,使比特幣在政策空窗期更易受短期情緒衝擊。

​​新興市場的對沖需求​​

值得關注的地域性變化出現在拉美市場。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巴西、墨西哥等新興市場資金外逃,這些地區的比特幣​​交易量激增40%​​。當本國法幣面臨貶值壓力時,比特幣的“​​逃匯工具​​”屬性凸顯,這種結構性需求為價格提供隱形支撐。

這場閃崩暴露了比特幣作為新興資產的脆弱性——當通脹數據逆轉、政策預期落空與技術面惡化形成三重共振,即使衍生品指標穩健,也難以抵擋恐慌情緒的蔓延。巨鯨們卻在此刻悄然行動,以10.5萬至10.8萬美元的成本吸納籌碼,為下一輪行情埋下種子。

市場目光現在聚焦於​​112,000美元的關鍵支撐位​​,此處不僅是多空分水嶺,更將檢驗比特幣能否維持“數字黃金”的敘事邏輯。隨著美聯儲9月降息窗口臨近,以及美國《GENIUS法案》等監管框架的落地,這場由通脹幽靈引發的暴跌,或許終將成為比特幣邁向成熟金融資產的​​殘酷成人禮​​。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