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需3天和400美元,手把手教你搭建一個Launchpad平臺

avatar
律動
09-01

上週末,我加班做出了 Blind 這個項目,就是為了證明:打造有意義的產品,不需要數百萬美元融資、數月工時,甚至不需要團隊。

Blind 是基於 Base 鏈開發的代幣發行平臺(Launchpad),依託 Flaunch 的基礎設施運行。它嘗試了一種全新機制:讓代幣創作者在發行代幣時,自主選擇公開哪些個人信息。

這樣一來,創作者既能利用自己的聲譽或資質背書,又無需完全公開真實身份,也不用承擔成為「代幣代言人」通常會帶來的麻煩。此外,創作者還能設置預售准入門檻,只允許滿足最低條件的用戶參與。

本文目的

本文旨在分享我從「想法」到「產品」的通用框架。

正如我常說的,當下這 6-12 個月是「想法落地黃金期」,藉助 AI 工具,將創意變為現實異常容易,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對於願意投入時間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套利機會。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激勵更多人嘗試 vibecoding,將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讓 Web3 迴歸那個由獨立開發者和小團隊主導、每日都有創新誕生的領域。

本文默認讀者已具備一定技術基礎,熟悉開發工具、代碼倉庫管理及常見組件知識。

階段 0:靈感來源

社交資本門控這個想法,其實在我腦海裡已經醞釀了幾個月。在頻繁使用 Kaito、Ethos、fantasy.top、time.fun 等工具及研究 SocialFi 指標的過程中,討論裡反覆出現一個問題:為什麼沒人做一個儀表盤,能整合顯示用戶在所有這些平臺的個人資料,用分數和數據來評估用戶資質?

過去 6 個月左右,「創作者指標」領域迅速崛起,如今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數據維度評估一個人或一個賬號的價值。

那麼,能不能用這些指標來設置「參與門檻」(比如代幣發行的准入條件)?又能不能讓創作者自主決定向公眾披露哪些指標,同時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

真正促使我動手開發的,是看到 Pump.fun 的 ICO 融資了 5 億美元,最近 heaven 的 ICO 也融了 2000 萬美元。在我看來,這兩個產品的開發難度都不算高,為什麼估值能這麼誇張?而且類似的成功發行平臺還有很多,都融到了鉅額資金。

公平地說,在這個領域,為了保持理性,我們其實已經不再糾結「代幣估值邏輯」;很多時候,估值本身就毫無道理可言。

但無論如何,這引發了我的個人挑戰:我能不能在一個週末內,以極低的成本、不依賴外部幫助,做出一個水平相當的產品?

我的目標不是打造商業產品、發行代幣,甚至不是賺錢,而是證明「這件事能做到」,並希望更多人追隨這條路徑。

階段 1:問題拆解

有了想法後,第一步是將其拆解為核心組件,並針對每個組件做決策。對於「帶社交准入控制的發行平臺」,我梳理出以下幾個 子問題:

鏈上技術棧選擇

首要決策是「部署在哪條鏈上」,這個選擇會影響後續所有實現環節。當時有兩個明確選項:Solana 和 Base。

Solana

優勢:

· 土狗幣交易量最高的鏈;

· 聚光燈效應:任何部署在這裡的項目都容易獲得一定關注度。

劣勢:

· 實現靈活性低,必須遵循現有代幣標準;

· 開發複雜度高,需要大量變通方案;

· 開發週期長;

· 基礎設施成本高且不穩定。

Base

優勢:

· EVM 系鏈中「土狗幣」交易量最高;

· 對開發者支持完善;

· EVM 開發體驗極佳;

· 可直接複用現有基礎設施。

劣勢:

· 「土狗幣」交易量不及 Solana。

由於 Blind 並非商業項目,只是一個週末練手作品,我們無需考慮「潛在財務回報」相關決策,只需選擇「不讓開發過程太痛苦」的方案。最終我們選擇了 EVM。開發區塊鏈應用時,EVM 是最成熟、體驗最好的區塊鏈基礎設施,能讓我們快速、高效且明智地推進開發。

可複用的現有基礎設施

確定鏈之後,下一步是尋找可複用的 SDK(軟件開發工具包)或現成合約,避免從零開始寫代碼。尤其是智能合約部分,優先使用經過審計的合約,能大幅降低安全風險。

幸運的是,EVM 生態中有大量可複用資源,我們主要有兩個選擇:

·基於 Uniswap 等 DEX 開發,在 Uniswap V4 基礎上自行搭建所有準入控制邏輯;

· 基於現有發行平臺的基礎設施(如 Flaunch 的 SDK)開發,該 SDK 已內置索引、元數據上傳、發行曲線配置、預售階段管理等功能。

我們再次選擇「阻力最小的路徑」:基於 Flaunch 開發。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專注於「發行平臺的社交屬性 + 前端展示」,無需在資金池配置、索引基礎設施、收益分成合約等基礎功能上浪費時間和金錢。

「既然比你聰明的人已經把活兒幹完了,何必再重複造輪子呢?」

代幣部署方式

確定 SDK 後,需要決策「誰來實際執行代幣部署」,有兩個方案可選:

方案 1:用戶發起交易部署代幣

· 需開發代理合約,確保用戶選擇的發行參數符合平臺要求;

· 需找到辦法,在 Flaunch 現有子圖索引器中追蹤所有已部署代幣。

方案 2:用戶向後端提交「部署請求」,由平臺機器人執行部署

· 所有代幣均由平臺自有 EOA(外部擁有賬戶)部署,便於在索引器中追蹤平臺發行的所有代幣;

· 可確保所有發行都遵循統一的標準化參數。

我們選擇了「後端服務部署」方案:這讓代幣追蹤更簡單,也能更嚴格地控制「部署內容與方式」,未來還具備升級空間。

所有代幣都將由後端控制的錢包部署。

本質上,我們相當於「精簡了 Flaunch SDK」,移除所有不需要的功能,只保留後端請求可調用的部分。

社交數據收集

接下來聚焦社交功能。我們需要確定哪些數據維度對發行平臺有價值。理想的數據組合應同時體現「用戶賬號狀態」與「用戶聲譽」。

最終我選定了以下數據維度:

· 粉絲數(X 平臺 API)

· 關注數(X 平臺 API)

· 賬號註冊時長(X 平臺 API)

· 點贊數(X 平臺 API)

· 高價值粉絲數(Moni API)

· 核心互動用戶數(Moni API)

· 聲譽分數(Ethos API)

· 內容傳播度分數(Kaito API)

這樣的組合能讓創作者在無需完全暴露身份的情況下,通過多維度數據證明自己的資質,脫穎而出。

社交數據處理與隱私保護

用戶註冊時,我們會收集上述所有數據,但隱私層面該如何設計?

我們的原則是「默認隱私優先」:所有數據默認不公開,避免洩露;用戶可自主決定每個數據維度是否公開。此外,還應允許用戶「模糊化展示數據」(比如實際有 4.3 萬粉絲,可選擇顯示「4 萬 +」),提供半匿名的數據參考。

另外,數據處理應依賴「中心化後端 + HTTPS 請求」,還是採用複雜的零知識證明技術?

我們的方案是兩者結合:

· 所有數據存儲在 Postgres 數據庫中,前端通過 HTTPS API 直接從數據庫獲取信息。預售准入控制則採用以下流程:

· 用戶希望參與預售 → 向平臺後端請求「准入證明」;

· 後端驗證用戶是否滿足創作者設置的門檻;

· 後端返回包含「用戶錢包地址 + 過期時間戳」的簽名消息;

· 智能合約驗證簽名有效性。

階段 2:開發實現

開始開發前,先列出所需「工具清單」:

· Railway(後端託管):20 美元 / 月

· Vercel(前端託管):15 美元 / 月

· Cursor(開發工具,含 Claude 4 MAX 模式):200 美元 / 月 + 100 美元 credits

· 網站域名:30 美元 / 年

· X Premium+(賬號會員,用於提升曝光 + 發佈長文):40 美元 / 月

· ChatGPT:用於設計 Logo + 品牌視覺,也可替換為其他熟悉的工具

· 總成本約 405 美元(假設 Vercel 未超訂閱限額)。

注:為加快開發,我實際用了比預期更多的 Cursor credits(啟用 MAX 模型)。如果不追求開發速度,可選擇更便宜的模型。

架構設計

大多數項目都需要 4 個核心組件:

· 前端:託管在 Vercel(單獨的 GitHub 倉庫);

· 後端:託管在 Railway(單獨的 GitHub 倉庫);

· 數據存儲數據庫:Railway 上的 Postgres 數據庫;

· 緩存數據庫:Railway 上的 Redis 數據庫。

簡單來說,Vercel 負責所有前端相關功能;Railway 則安全託管「用戶不可見」的核心服務,如數據處理、代幣部署、API 接口、信息緩存等。

大多數後端的架構都像下面這樣(沒錯,數據存在「球」裡)。

開發順序

我始終建議先開發核心功能,最後做前端展示。

對本項目而言,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需要先測試兼容性的功能)是代幣發行。

由於我們已確定「由後端 EOA 執行代幣部署」,因此我們可以為後端創建一個新的 git 存儲庫,並開始深入研究 Flaunch SDK 文檔。

該文檔概述了目前在啟動配置方面所有可行的功能,甚至提供了一些便於集成的代碼片段。它們還提供了一些用於檢索數據的 API 端點,以及一個子圖,可以自動索引 Flaunch 上發生的所有事情(包括從 Blind 前端啟動的代幣)。

1)測試代幣發行功能

在新的後端倉庫中,第一步是搭建本地環境,測試能否通過 SDK 成功發行代幣。我們可以先寫一個簡單的 Node 腳本,後續再將其改造為 Express 服務器接口,調用該接口並傳入指定參數,即可完成代幣部署。

這個步驟其實很簡單,大概率只需一次提示詞 + 少量調試就能搞定。

而且代幣部署的 Gas 費不到 0.01 美元!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為用戶提供完全免費的代幣部署服務。

2)拉取社交數據

第二步是開發另一個核心功能:社交評分。針對之前選定的所有數據維度,我們需要查看每個 API 的文檔,然後在 Express 服務器中創建一個端點,該端點會根據用戶名返回所有數據。然後,我們可以將這些數據存儲在我們在 Railway 上創建的 Postgres 數據庫中。

3)註冊流程

到這一步,開發會變得稍微複雜,需要同時推進前端倉庫的開發。我們選擇 Next.js 作為前端框架,原因是它對 Vercel 支持最好,且支持中間件實現身份驗證。

在註冊流程中,我們希望用戶首先鏈接他們的錢包,然後通過 X 進行身份驗證,最後通過調用我們的端點進行註冊。

我們首先查看 X 身份驗證 API 文檔,在前端實現一個簡單的註冊頁面,並在後端存儲庫上創建一個註冊端點。

在註冊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提取步驟 2) 中的所有數據並將其存儲在數據庫中,並額外添加一個錢包地址條目。所有發送至註冊端點的請求都應同時進行 X 密鑰認證和錢包簽名認證,以防止身份冒充。

一切正常後,我們還需要向代幣部署端點添加身份驗證,以便只有註冊用戶才能部署代幣。對於註冊端點之外的任何端點,我們決定僅通過錢包簽名消息進行身份驗證,以避免每次都使用 X 登錄。

4)隱私設置

完成註冊流程並實現數據存儲後,下一步是開發隱私設置:

· 在數據庫中創建數據可見性設置表(默認所有數據均為私有);

· 開發已認證用戶可調用的隱私設置修改接口;

· 編寫輔助函數,支持用戶選擇模糊化展示數據;

· 開發前端隱私設置編輯組件。

5)接口檢查與優化

核心服務就緒後,需做以下優化:

所有服務器核心功能均已準備就緒,現在我們需要確保所有端點在需要時都使用身份驗證,並且在公開訪問時不會洩露任何個人信息。我們還可以使用 Redis 緩存來優化部分 API,以避免服務器不必要的負擔。最後,我們添加了幾個 API,用於獲取用戶公開個人資料、代幣所有者及其數據、幣種數據等。

6)前端開發

現在是時候創建一個美觀的網站了。我們先確定主題、要顯示的頁面,並開始移除「私人」部分。對於顯示自定義排序的代幣列表和其他數據,我們可以依賴 Flaunch 的子圖,並根據部署者地址進行過濾,以此作為我們的 EOA。對於代幣詳情頁面,快速顯示圖表的方法是嵌入一個簡單的 DexScreener iframe。

7)測試

一切終於準備就緒。測試用戶流程,將所有內容部署到 Vercel 和 Railway,並與朋友分享訪問權限以獲取反饋。目標是打造一個與生產環境 1:1 一致的環境。

8)根據反饋優化

這是上線前的最後一步。

階段 3:公開上線

公開上線分為兩步:先做品牌建設,再進行市場推廣。

品牌建設

之前我沒提品牌建設,是因為它隨時可以做,但最好在前端開發前完成。品牌核心要素(名稱、Logo、配色、域名)需滿足「簡潔、易識別」的原則。

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個玩法是「單字命名 + 域名組合玩梗」:

· 項目名選了「Blind」(意為「盲投」,暗指用戶在信息有限的情況下購買代幣);

· 域名選了 goblind.xyz,巧妙融合了「go blind」(盲投)、「goblin」(地精,帶點趣味感)、「goblin'd」(地精化)三個含義;

· 配色方案故意選了亮到刺眼的淺色模式,搭配「野獸派」設計風格,讓人聯想到盲文文檔,呼應「Blind」的主題;

· Logo 設計:用 ChatGPT 生成(以現有主題為背景提示);

市場推廣

是時候讓全世界知道我們的 MVP(最小可行產品)了!通常來說,讓別人知道的最好方式不是 直白告知,而是 製造困惑。

困惑營銷

正式推廣前,建議先確保 MVP 功能完整。最好在上線前一週啟動營銷,這樣能將公眾注意力集中在一週內,更易佔據社交平臺話題榜。

這一週的核心目標是:

· 讓更多人關注項目的 X 賬號,並開啟通知;

· 發佈模糊的預告、玩梗內容,但絕不直白透露項目功能;

· 留下「線索」,讓網友自發在評論區猜測,讓他們替你製造熱度。

虛榮指標:讓用戶不再孤單

配合「困惑營銷」的有效手段是「排行榜」!人們既想「搶佔先機」,又不想「太早入場」。你的任務是「讓平臺未上線先『活』起來」。

「註冊 + 排行榜」活動有以下好處:

· 提前引導用戶註冊,分散網站流量,測試系統穩定性;

· 讓用戶持續關注項目:「早註冊有福利嗎?」進而開啟賬號通知;

· 人們喜歡「比別人強」的感覺:排行榜排名易分享,還能讓用戶發現自己賬號的有趣數據;

· 便於團隊對外宣傳「增長數據」。

Blind 上線前,預註冊用戶就突破了 4 萬人!

注:如果加入「邀請鏈接」機制,增長速度會更快。

24 小時倒計時預告

是時候揭曉 Blind 的核心功能了!文章發佈時請告知他們,這樣他們就能有個具體的時間去期待。最後 24 小時,鎖定你對 Blind 內容的猜測。24 小時讓所有時區的人們都能做好準備。

發佈上線文章

此時用戶都在刷新你的 X 賬號主頁,是時候發佈文章了!文章中需詳細說明:

· Blind 的核心功能;

· 正式上線時間;

· 無需過於技術化,也不用羅列所有功能,重點傳遞「開發動機」「核心想法」及「項目吸引力」;

如需補充技術細節,可在文章外單獨提供文檔。

階段 4:正式上線!

文章中需說明「上線時間為文章發佈後 24 小時」。此時預註冊用戶已做好準備,就等部署代幣了。接下來,我們要:

· 將所有環境切換到生產模式;

· 切換部署者 EOA 賬號;

· 隨時待命,應對上線可能出現的錯誤(錯誤總會發生)。

好了,正式上線!

總結

開發 MVP 時,永遠選擇「阻力最小的路徑」。無需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可在生產環境中逐步迭代優化。抓住時機往往比「等一切準備就緒」更重要。

但也要注意:第一印象至關重要。用戶第一次訪問平臺的體驗,會直接決定他們對平臺的長期認知,別指望大多數用戶會持續關注「功能更新」。

這個副業項目開發過程非常有趣,我學到了很多,也做出了一個「人們可能會用來發行代幣」的工具。

原文鏈接

點擊瞭解律動BlockBeats 在招崗位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賬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