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stero Research 警告稱 RWA 代幣化可能引發“鏈上次貸危機”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市場在 2025 年增長 70% 後飆升至 265 億美元,但新的研究警告稱,快速擴張可能通過分析師所說的“ RWA 流動性悖論”引發“鏈上次貸危機”。

Tristero Research發佈了一項綜合研究報告,警告稱代幣化會在緩慢流動的實體資產和超快的區塊鏈市場之間造成危險的不匹配。

研究認為,將建築物、貸款和商品等非流動性資產包裹在流動的數字外殼中會放大系統性風險,而不是降低系統性風險。

市場增長和萬億美元預測克服了結構性擔憂

這一警告發布之際,該行業正經歷著巨大的增長。自 2020 年以來,RWA 代幣化規模已擴大 245 倍,市值從 8500 萬美元增長至目前的 265 億美元。

Tristero Research 警告稱 RWA 代幣化可能引發“鏈上次貸危機”
資料來源:Tristero Research

私人信貸和美國國債佔據了代幣化價值的近 90%,而以太坊則佔據了 55% 的市場份額。

儘管存在警告,但行業預測依然樂觀。Animoca Animoca Brands的研究表明,該行業可能進入 400 萬億美元的傳統金融市場,而Skynet 的《2025 年風險加權資產安全報告》預測,到 2030 年,該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16 萬億美元

預計今年僅代幣化的美國國債規模就將達到 42 億美元。

隨著國會批准的第一部重要加密貨幣立法《GENIUS法案》的通過,監管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該法案為穩定幣和代幣化公司提供了監管明確性,允許機構和技術公司在既定框架下運營。

主要參與者已做好戰略佈局。 貝萊德發行代幣化國債,Figure Technologies 擁有數十億美元的鏈上私人信貸,從新澤西到迪拜的房地產交易都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

流動性悖論警告:2008年金融危機可能重演

Tristero Research 的分析集中於當前標記化方法中的基本結構缺陷。

該公司辯稱,代幣化不會改變資產特徵。儘管數字包裝促進了即時交易,但辦公樓、私人貸款和金條仍然價格低廉且流動性不足。

該研究將此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進行了比較,當時次級抵押貸款通過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抵押債務憑證轉變為複雜證券,從非流動性基礎中創造了明顯的流動性。

Tristero Research 警告稱 RWA 代幣化可能引發“鏈上次貸危機”
資料來源:Tristero Research

緩慢的抵押貸款違約和快速波動的衍生品之間的不匹配將局部問題放大為全球衝擊。

RWA 代幣化可能會以區塊鏈的速度重複這種模式。該研究引用了新澤西州的一枚商業地產代幣,該建築的合法轉讓需要數週的產權審查和縣級備案。然而,其數字資產卻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全天候交易。

該研究概述了潛在的危機情景。例如,一個擁有 50 億美元代幣化中小企業貸款的私人信貸協議在預言機每月更新的情況下,面臨現實世界的違約。

市場價格在官方估值調整之前下跌,引發自動清算,形成反饋循環,導致整個系統在幾分鐘內崩潰。

第二種情況涉及代幣化的商業地產,其中託管人遭受黑客攻擊或自然災害會危及合法索賠。

鏈上代幣立即崩潰,而基礎資產卻保持不變,從而在使用代幣作為抵押品的 DeFi 協議中造成壞賬。

此外,該分析還警告稱,“RWA 平方”衍生品是將代幣化資產捆綁到指數和結構化產品中的第二層產品。

這些工具承諾實現多樣化,但通過 DeFi 基礎設施共享相關性,這意味著預言機故障或協議治理問題可能會同時導致所有 RWA 衍生品崩潰。

監管進展與市場擴張

《GENIUS法案》的通過為合規的科技公司創造了直接的機會。

Vertalo 首席執行官戴夫·亨德里克斯 (Dave Hendricks) 在接受Cryptonews採訪時表示,該立法對建築商的益處大於銀行,因為尋求加快上市速度的機構可能會收購而不是內部開發區塊鏈功能。

同樣,Paxos 的 Walter Hessert 與Cryptonews分享道,該法案驗證了 Stripe、Mastercard 和 PayPal 等企業多年來合規基礎設施的開發。

受監管的數字美元基礎設施現在可以實現大規模 RWA 代幣化,其中穩定幣作為重要的鏈上結算機制。

因此,傳統金融機構和區塊鏈技術公司之間的合作機會出現了。

銀行帶來客戶關係和監管專業知識,而科技公司提供基礎設施和合規框架。

例如,IBM 正在開發企業資產和銀行資金的標記化框架,以應對技術和治理挑戰。

然而,除了監管明確性之外,挑戰依然存在。Aptos Labs的Ryan Zega 在接受Cryptonews採訪時指出,鏈上網絡與鏈下金融系統之間的集成差距是主要障礙。

因此,他建議:“我們需要持續教育政策制定者、金融機構和公眾,讓他們瞭解這項技術的實際好處,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宣傳和猜測層面。這種理解將是長期應用的關鍵。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