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神出鬼沒,他使用假名,自 2011 年發出最後一條訊息稱自己「轉向其他事物」以來,他一直隱姓埋名。
但 SharpLink Gaming 聯合執行長 Joseph Chalom 有一個“瘋狂的理論”,一旦原始加密貨幣面臨量子運算的生存威脅,中本聰就會現身。
一些專家認為,量子運算可能在未來十年內成為比特幣的“ 生存危機”,因為社群已經開始討論如何實現網路的量子防禦。為此,有些人提出了量子防禦硬分叉的想法,而另一些人則提議凍結中本聰的量子脆弱幣。
查洛姆 (Chalom) 是價值 36 億美元的以太坊財務公司的聯合負責人,他上週告訴Decrypt ,他相信比特幣創始人可能會在突破這一障礙時露面。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某個時候——五年或十年後——當比特幣網路需要量子防禦能力時,圍繞標準和加密技術將會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決定,」Chalom 解釋道。 “屆時將會有一些決定,例如是否需要對協議進行硬分叉,以及如何處理閒置的錢包。”
「當那個量子時刻到來時,有人會醒悟過來並說:『我不想被分叉。』或者有人會醒悟過來並說:『分叉我吧。』那可就損失慘重了,」他補充道。
Chalom 補充道,這個理論毫無事實依據,只是另一個大膽的理論,為長達 17 年的中本聰猜測雪上加霜。不過,Chalom 也表示,如果他的理論正確,他相信中本聰會透過一些很久沒活躍的「老舊帳戶」來暴露自己的身分。
這些舊帳戶可能包括許多人認為屬於中本聰的錢包——透過一種名為Patoshi 模式的方法進行識別。根據Arkham 的數據,在撰寫本文時,這些錢包持有 109.6 萬個BTC ,價值約 1219 億美元。
這使得這位神秘的創始人成為《富比士》全球第12大富豪, 而如果其身價上漲23%至1500億美元,他將躋身前十名。 Myriad的預測者認為,這樣的變化不太可能很快發生,因為9月90%的投票反對中本聰的人的淨資產達到了1500億美元。 (揭露:Myriad是Decrypt母公司DASTAN旗下的產品。)
被喚醒的舊帳戶也可能包括任何已知的與中本聰相關的電子郵件地址,或他在 Bitcointalk 論壇上的帳戶。這些帳號重新活躍起來表達中本聰的觀點,並不一定意味著揭露他的真實身分。
自2008年比特幣白皮書首次發布以來,關於中本聰真實身分的理論層出不窮。人們將矛頭指向比特幣的早期使用者、 政府機構,甚至 馬斯克。但比特幣的支持者們至今仍未就任何一個人的身分達成一致。
HBO 試圖在 2024 年的一部紀錄片中揭開這位難以捉摸的加密貨幣創造者的面紗,該紀錄片聲稱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彼得·托德 (Peter Todd) 就是中本聰。
《貨幣電:比特幣之謎》導演卡倫霍巴克重點介紹了托德發給中本聰的一篇論壇帖子,他認為托德在帖子中似乎控制著這兩個帳戶。這部紀錄片還指出了其他線索,例如托德的寫作風格、他之前對數位貨幣的嘗試以及他的電腦程式設計水平。
然而,加密貨幣社群最終駁斥了這個理論,稱其純屬推測,且基於錯誤的假設。 Todd 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反駁道:“ 我不是中本聰。”
截至目前,謎團仍然存在——但如果 Chalom 是正確的,那麼迫在眉睫的量子威脅也許會讓比特幣的創造者再次從陰影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