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警告稱,大多數持有或計劃購買加密貨幣的人缺乏所需的資金和數位技能,這種差距使他們面臨著損失金錢、陷入騙局或面臨技術故障的高風險。
這個由38個主要已開發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於2025年9月8日發布了這份報告,使用了39個經濟體的數據。報告顯示,加密貨幣持有量正在上升,尤其是在年輕人中,但基本貨幣和數位技能仍然很低。
經合組織稱金融技能薄弱增加加密貨幣投資者的風險
經合組織在39個經濟體進行了一項調查,旨在測試成年人對基本貨幣問題的理解程度以及他們如何使用數位金融工具。調查發現,大多數人尚未準備好應對投資數位資產的挑戰。
報告顯示,個人缺乏識別騙局的技能,也缺乏了解波動性如何影響其持有資產價值的技能。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儲存和保護自己的代幣。這些差距增加了人們損失金錢、被犯罪者欺騙或犯下永久性錯誤的風險。
調查結果顯示,39個經濟體的識字率僅53分(滿分100分)。這還不是最令人震驚的,71%的成年人識字率低於經合組織認為參與數位金融所需的最低基本水準。
除此之外,全球僅有 29% 的成年人和經合組織國家僅有 34% 的成年人達到了 70 分(滿分 100 分)的識字目標分數。這意味著全球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已開發經濟體中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能夠負責任地應對數位金融的風險。
數據也顯示,儘管只有少數人擁有加密資產,但人們的認知度已經非常高,而且傳播速度很快。 41% 的成年人表示他們了解加密資產,但全球只有 3.2% 的人真正擁有加密資產,經合組織國家只有 3.8% 的人真正擁有加密資產。
盧森堡等經濟體持有11%的加密貨幣,芬蘭持有9%,愛爾蘭持有8%。這表明加密貨幣在某些國家已成為主流,並成為投資者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合組織表示,這些不斷增長的數字只會加劇風險,因為新的市場投資者缺乏保護自身和投資所需的知識。
或許最令人震驚的是,55% 的加密貨幣持有者知道這些數位資產在其管轄範圍內並非法定貨幣。近 50% 的加密貨幣持有者認為其運作方式與其政府發行的官方貨幣相同。經合組織表示,這種誤解會導致這些人承擔未經計算的風險,最終可能摧毀他們的財務狀況。
經合組織也表示,許多人投資加密貨幣,主要是因為擔心價格上漲時會錯失良機,或看到朋友和陌生人在網路上快速獲利。這種從眾行為導致人們在最糟糕的時候做出錯誤的決定。
政策制定者採取行動傳授技能並保護散戶投資者
經合組織表示,政策制定者需要迅速採取行動,因為許多個人和機構在沒有充分了解相關風險的情況下就冒著財務風險。經合組織敦促政府和監管機構投資金融教育,開展能夠直接應對加密資產特殊風險的項目,而不是僅僅教授理財知識。
報告建議政策制定者應在學校課程和成人掃盲課程中增加加密貨幣相關內容。他們還應該教授基本的數位安全技能,例如設定和管理錢包、保護私鑰安全,以及識別可能存在詐騙或虛假平台的可疑資訊。
經合組織也表示,各經濟體需要向公眾明確,加密貨幣在大多數國家並非法定貨幣,存款擔保也很少能保護它。這意味著,如果交易所倒閉或投資者失去金鑰,無論他們如何努力,都無法收回資金。
然而,經合組織表示,僅靠教育是不夠的,因為即使是消息靈通的投資者,也會因為規則薄弱、市場監管不力以及忽視基本標準的平台而損失資金。監管機構必須將教育與強而有力的消費者法律結合,為人們提供降低風險所需的知識和保護。
最後,經合組織表示,教育應該持續進行,因為數位金融總是隨著新產品、新市場和新平台而不斷變化。因此,各國政府應持續監測進展,以發現任何差距或過時的方案,並在為時已晚之前做出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