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Shawn Tabrizi,Parity 工程主管
為了追求普及,許多 Web3 建設者都高度關注一個簡單而誘人的指標:每秒交易量 (TPS)。各種協議都大肆宣揚著足以匹敵傳統支付渠道的吞吐量,堅信純粹的速度是吸引數十億用戶和大型企業的關鍵。雖然這在直覺上很有吸引力,但還遠遠不夠。
採用率及其先決條件的實用性最終取決於容量,而非速度。雖然每秒交易次數 (TPS) 無疑很重要,但真正的軍備競賽並非圍繞速度最快的賽車展開,而是圍繞穩健、高效、靈活且可無限擴展的公共交通系統展開。金融應用通常需要速度,而基於計算的應用則需要充足且可用的區塊空間。這正是 Web3 作為全球不可或缺的去中心化超級計算機的願景。
在亞洲,這一點尤為必要,因為亞洲的傳統基礎設施歷來落後於北美和歐洲,正確的架構創造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區塊空間勝過TPS
對TPS的痴迷,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從根本上來說卻是一種誤導。古德哈特定律指出:“當一個指標成為目標時,它就不再是一個好的指標。” 太多人只注重吞吐量,而忽略了區塊鏈的核心原則,例如去中心化、安全性或進行有意義的複雜計算的能力。
如果網絡犧牲了其固有的去信任性,或者無法處理複雜應用程序所需的海量數據和複雜邏輯,那麼即使簡單的代幣傳輸也能保持較高的 TPS 值,其效用也微乎其微。它只是一種去除了細微差別的原始吞吐量指標,而非衡量實際效用或計算密度的指標。
這源於“區塊鏈僅僅是一個賬本”和“區塊鏈是世界超級計算機”兩種觀點之間的核心區別。快速賬本適用於算法,而非企業。阻礙 Web3 前景的瓶頸在於真正的區塊空間的稀缺性和缺乏靈活性——而真正的區塊空間是衡量去中心化網絡複雜數據存儲和可驗證計算能力的最佳指標。
思考一下區塊空間的真正含義。它不僅僅是衡量一個區塊可以容納多少筆交易的量化指標,更是衡量其承載有意義的計算工作和複雜、可驗證數據的定性能力。先進的 Web3 應用,包括可驗證的 AI 模型、複雜的去中心化金融和大型遊戲,都需要強大的計算環境,能夠處理複雜的智能合約邏輯、海量數據集以及安全、可審計的操作。
即使交通工程師可以,他們也不應只專注於打造速度最快的一級方程式賽車,而忽視完善的公共交通和強大的鐵路網絡。我們的行業必須超越單純的速度,關注真正的實用性和更廣闊的運力。
充足的區塊空間藍圖
充足的區塊空間藍圖基於三大支柱:並行處理、安全性和互操作性以及複雜計算。需要多個執行環境同時運行,類似於多核處理器。
這種方法在不損害底層網絡核心安全性的情況下增加了可用的區塊空間,提供了可根據需求有機擴展的原生、豐富的區塊空間。
安全性和互操作性在設計上是統一的。原生、去信任化的互操作性創建了一個無縫、可組合的生態系統,任何應用程序都可以跨不同的功能訪問和利用區塊空間。至關重要的是,所有環境共享的安全性確保為每個應用程序提供一致、強大的保障,從而消除了橋接碎片化網絡的複雜性和安全風險。
最後,第三個支柱在於實現複雜計算的靈活執行。多步驟邏輯以及對異步和同步服務的支持至關重要。這對於需要超越簡單狀態更改的高級去中心化應用至關重要,從而從根本上優化可用區塊空間的利用率。
亞洲豐富的區塊空間
這對亞洲的影響深遠。亞洲地區的加密貨幣採用率估計為22%,遠高於全球7.8%的平均水平,亞洲將從這場技術變革中受益匪淺。讓我們來看兩個具體的例子:代幣化和跨境貿易。
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綠色環保舉措蓬勃發展,實體資產(RWA)儲備雄厚, 為機構投資者在代幣化數字資產領域投資做好了準備。無論是房地產、商品還是需求,合規的RWA代幣化不僅能夠快速處理交易,更能構建一個能夠處理各種交易類型、複雜法律元數據和嚴格數據隱私要求的基礎層。
升級亞洲眾多法律和經濟區域的貿易融資、物流和供應鏈數據流網絡,僅僅依靠高TPS(交易每秒交易量)是無法解決的。作為全球製造和物流中心,亞洲的多層級供應鏈需要高密度、可驗證的區塊空間,以便大規模存儲詳細的來源數據、認證和合規文件。
在這兩個領域,速度都很重要,但還不夠。亞洲需要全新的經濟原語,需要深度計算密度和堅定的完整性,而這些只有豐富、安全的區塊空間才能真正提供。
構建所需內容
亞洲需要大規模的區塊空間,該地區已經做好了準備。
Web3 的建設者們長期以來一直吹噓速度,卻忽視了可靠、安全的計算能力。這種狹隘的關注點必須從 TPS 擴展到能夠提供充足、安全且可組合的區塊空間的架構。這是衡量可擴展性和實用性的客觀標準。巧合的是,這也是實現廣泛應用的關鍵。
真正有效且被廣泛採用的 Web3 將建立在先進的計算主幹之上,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助力行業轉型並賦能社會。TPS 或許會激發我們的想象力,但最終受益於區塊空間的將是亞洲的普通民眾和企業。
觀點作者:Shawn Tabrizi,Parity 工程主管。
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並非法律或投資建議,亦不應被視為法律或投資建議。文中表達的觀點、想法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並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