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傾向不制定全面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擔心系統性金融風險

份政府文件顯示,印度政府傾向不制定全面的加密貨幣監管立法,而是維持現有的有限監管模式,核心擔憂在於數位資產可能對金融體系構成系統性風險。

據媒體 10 日報導,一份最新政府文件援引了印度央行近期的表態,稱監管加密貨幣「難以有效遏制風險」,而一旦納入主流金融體系則或加劇系統性隱憂。這一政策取向將對國內外投資者與印度快速增長的數位支付生態形成直接影響。這是印度政府對此問題的正式看法首次被報導。

上述政府文件指出,如對加密貨幣實施監管,將會給予其「合法地位」,進而導致該行業「具有系統性」。與此同時,全面禁止雖然可遏制高風險投機行為,但難以打擊點對點 (P2P) 交易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印度央行也多次聲明,加密資產存在金融穩定風險。

目前,印度允許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在本地註冊後開展業務,但透過高額稅收打壓投機交易。市場數據顯示,印度居民的加密資產投資規模已達 45 億美元,但目前看來,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有限。印方態度趨於謹慎且與多國監管模式差異明顯,預計短期內仍將延續現狀。

監管的兩難:在合法化與失控之間權衡

印度政府的核心擔憂在於,為加密貨幣制定詳細法規會無意中為其背書,從而吸引更多資本流入,最終可能威脅到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文件警告稱,一旦加密資產規模變得具有系統重要性,任何潛在的風險都將被放大。

與此相對,另一個極端選項 — 實施徹底禁令 — 也被認為存在明顯缺陷。文件分析稱,儘管禁令能夠應對來自高度投機性加密資產的「驚人」風險,但它對於無法集中控制的點對點轉帳和去中心化金融活動則束手無策。

因此,印度似乎選擇了中間路線。文件稱,目前有限的監管清晰度幫助控制了加密貨幣對受監管金融體系的風險。同時,現行的稅法和其他法律對投機性交易起到了威懾作用,並能對詐欺和非法活動進行懲罰。目前,印度持有的各類加密貨幣投資總額約為 45 億美元,尚未對金融穩定構成重大或系統性風險。

穩定幣的潛在衝擊:對支付體系的擔憂

美國近期在穩定幣監管上的突破,是促使印度進行審慎評估的關鍵外部因素。7 月 18 日,川普總統簽署了《GENIUS 法案》,為與美元掛鉤的加密代幣 (即穩定幣) 設定了聯邦規則和指導方針。

對此,印度政府的文件指出,美國推動美元支持的穩定幣並將其作為支付工具,將對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產生深遠影響。鑑於全球流通的大多數穩定幣都與美元掛鉤,印度政府認為有必要對此進行「密切審查」。

文件進一步表達了對穩定幣可能衝擊本國支付系統的擔憂。文件提到,儘管穩定幣旨在維持價格穩定,但它們仍可能因市場衝擊或流動性限制而出現波動,從而影響金融市場。更重要的是,穩定幣的廣泛使用可能「割裂」像銀行間快速轉帳這樣的國家支付系統,並削弱印度引以為傲的統一支付介面 (UPI) 系統。

全球分歧與印度的審慎路徑

印度目前的立場,是在全球加密貨幣監管路徑出現顯著分歧的背景下形成的。文件指出,由於各國監管方法各異,「規劃一條清晰的前進道路或確定統一的政策方法並非易事」。

例如,美國正朝著監管的方向邁進;而日本和澳洲則在制定監管框架,但仍保持謹慎立場,未積極推動該行業發展。

回顧印度的政策軌跡,其立場也經歷了演變。2021 年,政府曾準備一份旨在禁止私人加密貨幣的法案,但並未推進。在 2023 年擔任 G20 輪值主席國期間,印度曾呼籲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數位資產監管框架。到 2024 年,政府原計畫發布一份關於其加密貨幣立場的討論文件,但隨後決定推遲,表示將在美國正式確立其加密貨幣政策後再作評估。

目前,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可在印度本地向一個負責反洗錢風險盡職調查的政府機構註冊後營運。未來,隨著國際穩定幣監管體系成形及各國產業政策演進,印度或將進一步檢視和調整自身立場。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