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富達數字資產的一份新報告,到 2025 年底,比特幣(BTC)總供應量的約 28% 將實際上處於非流通狀態。
富達投資預計,到今年年底,休眠地址(超過七年不活躍)和持有超過 1,000 BTC的上市公司的總持有量將超過 600 萬。這種整合可能會對市場造成重大的供應衝擊。
稀缺心態取代富足心態
2010年,比特幣生態系統迫切需要更多的BTC流通。一些網站甚至提出只需點擊一次即可獲得五個比特幣。
如今,1 BTC的價值已超過 10 萬美元,這樣的努力已不再必要。富達的研究凸顯了一個關鍵趨勢:未流通的比特幣數量穩步增長,與十年前相比出現了急劇逆轉。鑑於比特幣的總供應量固定為 2100 萬枚,非流通比特幣數量的增加增加了價格上漲的可能性。
富達的報告指出了造成這種非流動性供應的兩個關鍵群體。這些群體包括七年或更長時間沒有記錄任何移動記錄的地址。它們還包括持有至少 1,000 BTC的上市公司。
預計到 2025 年底,這部分人群的BTC持有量將超過 600 萬枚,佔比特幣總供應量的 28%。富達進一步預測,到 2032 年,這些人群的BTC持有量可能會增長到 830 萬枚。
獲利回吐的可能性
一個關鍵問題是,這些長期持有者是否會開始獲利了結。富達數字資產研究員扎克·溫賴特 (Zack Wainwright) 表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這兩組人持有的比特幣價值超過 6280 億美元(以每BTC 107,700 美元計算),是一年前持有價值的兩倍多。
雖然這代表著鉅額的未實現收益,但溫賴特並不認為這會扭轉流動性不足的供應趨勢。不過,他承認,已經出現了投降的早期跡象,2025年7月將有8萬枚“古老比特幣” (十多年來從未流通的貨幣)被拋售。
溫賴特的結論是,流動性供應的減少將持續下去,投資者應該瞭解這種轉變,以制定他們的長期投資組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