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揭示:五百年來,舊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先後把拉美變成“專門輸血”的外圍,資源越富饒,血管越被切開。今天,區塊鏈的自主節點、開源代碼與分佈式賬本,為拉美提供了重建“血液循環系統”的技術可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的開發者正發行比索、雷亞爾計價的本地穩定幣,用智能合約把跨境手續費壓到分厘,讓僑匯、貿易融資不再必經美元清算。
正如任何一場技術革命,總有人迅速擁抱新事物,而大多數人要麼無法理解,要麼對變革心存畏懼。在拉美地區,“加密貨幣”或“穩定幣”這兩個詞仍會引發複雜情緒;儘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浪漫的加密敘事鋪開,但真正理解區塊鏈技術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的群體依舊只是少數。更不用說 USDT、USDC 仍以九成市場份額覆蓋拉美,美聯儲利率、美國監管一句話就能收緊閥門,新“貨幣殖民”若隱若現。
在通過之前一文梳理了拉美加密金融支付生態的鏈上全景之後,本文我們將依託 Frontera, LATAM crypto ecosystem: Leading the New Digital Economy 一文,對拉美新興加密行業進行深度、客觀地分析。
我們將從拉美加密生態的全景圖展開,來看加密貨幣/穩定幣在其中的用例:拉美究竟在用什麼方式採用加密貨幣、又是出於何種目的,以及構成其用例背後的加密項目、社區、投資者。然後通過對拉美主要國家(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的梳理,來最後推演拉美穩定幣支付項目的演化路徑。
給大家額外的思考題是:是否 Eduardo Galeano 在書中所詳列的史實所昭示的,與現實的差別只在於,過去是殖民地的銀礦與種植園,今天是每個人的數字錢包;過去靠槍炮與商船,今天靠代碼與節點——但“血管”被切開的角度,依舊指向同一個北方。
一、拉美的加密生態全景
1.1 整體概括
過去 15 年,加密貨幣從自由主義極客的小眾玩具,演變為全球金融版圖的關鍵組成,徹底改變了我們對貨幣與價值的認知與使用方式。TripleA 數據顯示,全球持有虛擬資產的人口已增至 5.62 億 (2023 年為 4.2 億),佔世界總人口的 6.8% 。
雖然過半用戶仍在亞洲,但南美卻是去年增速最快的地區,用戶量幾近翻倍,躍居全球加密採用第三大市場,超越歐洲。在拉美內部,阿根廷與巴西領跑,兩國因不同卻互補的社會經濟因素,成為穩定幣採用的雙引擎。
阿根廷持續的經濟動盪——多年惡性通脹與嚴格外匯管制——迫使大量民眾轉向比特幣、穩定幣等加密資產以求保值。儘管政府推行財政緊縮,通脹仍潛伏肆虐:2024 年 10 月消費者價格同比暴漲 193%,雖為年內最低增幅(9 月為 209%),卻是連續第六個月放緩。即便如此,購買力仍日復一日縮水,加密貨幣遂成救命稻草,穩定幣在阿根廷金融生態中的地位愈發穩固。高互聯網與移動設備普及率為這一進程提供了技術土壤,使其成為傳統金融的可靠替代。經濟雖動盪,DeFi、代幣化、支付項目卻遍地開花。
巴西作為拉美人口最多、最多元的國家,則憑藉科技圈的濃厚興趣與初創/金融科技沃土,加密採用率節節攀升。全國移動滲透率居拉美前列,加密應用與數字錢包觸手可及;年輕、懂技術的群體對新事物接受度極高。央行數字貨幣(CBDC)已上桌,監管框架快馬加鞭,投資環境愈發友好。高校與創新中心紛紛開設區塊鏈及加密課程,培育本土人才。加之巴西在拉美金融服務業的龍頭地位,加密資產已逐步融入傳統金融產品,進一步加速普及。
墨西哥的加密採用則主要受僑匯邏輯支配。作為全球最大僑匯接收國之一,每年數十億美元從美國回流,美墨間鉅額資金流動讓傳統匯款渠道成本高、速度慢的問題凸顯,加密方案恰好提供更快更便宜的選擇。相較阿根廷,墨西哥宏觀經濟穩定,加密更多被視為便利工具與投資標的,而非抗通脹盾牌。金融科技強勁,驅動採用,但多樣性稍遜,生態仍待成熟。
哥倫比亞的採用水平雖高,卻呈現不同圖景。經濟雖不及阿根廷動盪,但金融包容需求與僑匯效益驅動著加密社區壯大。大量哥倫比亞人在海外務工,僑匯佔 GDP 比重可觀,加密匯款更快更便宜,自然受到青睞。政府亦在循序漸進地出臺監管,可望為未來採用鋪路。
概言之,拉美加密生態的動態由各國迥異的經濟、技術、社會因素共同塑造。阿根廷與巴西仍是採用雙雄,前者因經濟避險,後者因技術紅利;墨西哥與哥倫比亞則相對低調,聚焦僑匯與金融包容。
1.2 拉美用戶對於穩定幣的青睞
在拆解生態現狀之前,我們必須回到其存在的原點:用戶。用戶是這場加密新風暴的震中,任何敘事都須先回答他們的需求與用例。儘管比特幣被賦予“對沖法幣貶值”的使命,拉美絕大多數用戶仍選擇穩定幣。Kaiko Research 的最新研究顯示,拉美地區超過 40% 的交易以 USDT 結算;在以巴西雷亞爾(BRL)計價的交易中,近半數通過穩定幣完成。
由於鏈下加密交易量難以精確統計,巴西政府的數據成為驗證趨勢的關鍵。巴西聯邦稅務局(Receita Federal)自 2019 年起建立全覆蓋報送制度,要求所有在營交易所及大額個人用戶逐月申報。官方數據證實穩定幣用量飆升:USDT 累計成交量逾 2,710 億雷亞爾,同期比特幣為 1,510 億雷亞爾,幾乎翻倍。
與全球市場相比,穩定幣在拉美扮演遠為核心的角色。以最大中心化交易所幣安的交易量為參照,全球範圍內比特幣仍佔大頭;而在拉美,用戶對穩定幣的偏愛折射出區域特色——本地貨幣劇烈波動、信心不足,加之通過傳統渠道獲取美元困難重重,使得“穩定”成為最稀缺的金融屬性。
二、加密貨幣在拉美的具體用例
拉丁美洲的加密貨幣用戶構成多元,涵蓋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個人、企業乃至政府機構。理解這種多樣性,是評估加密資產區域影響的關鍵。
2.1 個人用戶
A. 經濟避險
在阿根廷、委內瑞拉以及程度較輕的巴西,民眾把加密貨幣當作對抗惡性通脹的盾牌。阿根廷通脹率一度超 200%,數百萬居民改用 USDC、USDT 等穩定幣儲蓄,避免比索貶值。對於普通人而言,加密資產就是“數字美元”——在資本管制下原本無法獲得的穩定價值儲存。阿根廷平臺 Lemon Cash 順勢推出加密卡,用戶可用本地貨幣消費、後臺結算加密資產,還返比特幣現金獎勵,大受歡迎。
B. 更快更便宜的僑匯
僑匯是薩爾瓦多、墨西哥、危地馬拉等國家庭的生命線。傳統匯款手續費高、到賬慢;加密貨幣省去中間環節,費用低、幾分鐘到賬,對仰仗海外親屬每一筆美元的低收入家庭尤其重要。墨西哥龍頭交易所 Bitso 已佔據墨美走廊≥10%的匯款流量。
C. 獲得金融服務
拉美大量人口——特別是農村——處於無銀行或銀行服務不足狀態。加密錢包讓他們無需傳統賬戶即可儲蓄、支付甚至貸款。DeFi 提供了去中心化的銀行替代方案,在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更具吸引力,個人得以自主掌控財務未來。
D. 投資與財富增值
除對沖通脹外,部分拉美人把加密視為投資標的。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資產高波動、高回報、進入門檻低,成為他們財富增長策略的一部分。
2.2 企業與創業者
A. 加密收付款
為避免傳統銀行高昂手續費與延遲,拉美中小企業開始接受比特幣和穩定幣付款。巴西部分商戶通過加密結算,既能對沖本幣波動,又能對接已熟悉加密支付的亞洲客戶,擴大全球市場。
B. 供應鏈溯源
區塊鏈的透明性正被多行業借用。阿根廷門多薩的 Costaflores 酒莊推出“OpenVino”項目,打造全球首批開源酒莊:從葡萄種植到裝瓶,所有數據上鍊,消費者可驗證真偽並瞭解可持續實踐。酒莊還發行“葡萄酒背書代幣”,一枚對應一瓶實體酒。
C. 自由職業者與個體工作者
遠程辦公興起,使得需要接收海外酬勞的自由職業者大幅增加。阿根廷平臺 Takenos 用量激增,許多自由職業者選擇比特幣或穩定幣收款,以避開本幣匯率波動。
2.3 政府與機構採用
A. 區塊鏈優化政務
除個人和企業外,一些拉美政府正探索區塊鏈來提升透明度和效率。例如危地馬拉利用區塊鏈記錄選票,打造不可篡改的選舉賬本,降低舞弊風險。
B. 央行數字貨幣(CBDC)
巴西走在區域前列,試點“數字雷亞爾”(DREX),旨在現代化金融系統、降低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尤其服務無銀行賬戶人群。
拉美加密圖景正快速演進,用戶數量與用例與日俱增,凸顯區域獨特需求與挑戰。從僑匯、日常支付,到通脹對沖、政務透明,加密貨幣正在全方位重塑拉丁美洲。隨著“必要”與“創新”雙輪驅動,拉美有望在全球加密市場佔據領先席位,併為世界提供可借鑑的實踐樣本。
三、拉美加密項目、社區與投資人
四國對比顯示,拉美加密生態呈現差異化格局:
巴西以 71 個項目、15 個活躍社區及強勁的機構興趣領跑,結構完整且多元化。
阿根廷(42 個項目)藉助經濟困境反而成為創新溫床,尤其在資產代幣化與 DeFi 領域;規模雖小,卻憑藉韌性與創造力產出高度貼合本土需求的解決方案。
墨西哥擁有 21 個加密社區,居四國之首,表明採用率快速上升,但項目數量(29)仍偏少。
哥倫比亞僅 10 個項目、11 個社區,處於萌芽階段,亟需更多資本與時間釋放潛力。
多樣性是決定加密生態強度與潛力的核心指標。生態越多元,涵蓋的項目、參與者與技術路線越廣,對監管、經濟或技術突變的抗衝擊力就越強。多樣性帶來持續創新、降低對單一賽道或巨頭的依賴,並分散風險,使系統更健壯;反之則脆弱且轉型遲緩。
借自生物學的 Shannon 多樣性指數可量化這一特徵。該指數同時考慮“類別數”與“各類別個體數”,值越高代表越均衡、越多元。指數範圍通常 1–3,>2 即視為健康且分佈均衡。
對四國加密生態的計算結果:
巴西 2.51 —— 區域最高,項目、社區、投資者在各大類目分佈均衡,韌性最強。
阿根廷 2.19 —— 多樣性良好,雖略低於巴西,但生態維度豐富且活躍。
墨西哥 1.68 —— 多樣性中等,部分賽道集中度較高,存在單一依賴風險。
哥倫比亞 1.45 —— 多樣性最低,生態集中於少數領域,處於早期培育期,擴容與多元化空間最大。
綜上,巴西與阿根廷已形成分佈均衡且多元的生態,具備更強的適應性與抗風險能力;墨西哥與哥倫比亞多樣性相對較低,在後續擴張中既面臨挑戰,也蘊含巨大提升機遇。
3.1 加密項目:開發用戶所需的產品
拉美加密項目的獨特之處在於“極致適應”與“就地創新”。它們往往是對本土社會經濟痛點最直接的回應:供應鏈不透明、融資門檻高、通脹侵蝕儲蓄……創業者把區塊鏈當成“補丁”,快速拼出傳統系統缺位的環節——從溯源物流到合規 DeFi,從社區代幣到跨境支付,用例遠超金融單一賽道。
創新之外,“協作”與“社區”是另一生命線。開發者、投資人、用戶結成緊密網絡,想法一週一迭代,產品一月一升級,市場風向變了,團隊連夜換軌。也正因這份協同,拉美項目能在動盪中保持高速進化。
它們同時把目光投向海外,主動對接國際資本與全球節點,用外部資源把本地實驗做成可擴張的商業模式。如今,不少項目已出現在全球路演幻燈片裡,不再只是“拉美故事”,而是“全球賽道”的必備案例。
當然,監管灰犀牛仍在路上。法規一日不定,合規成本就一日懸在頭頂。但多數團隊已學會“邊航行邊修船”:在條文更新前留好接口,在政策落地時迅速切換。最終誰能跑出,取決於各國監管框架的清晰度。巴西就是“清晰”帶來的紅利樣本。明確的上位法、可預期的合規清單,讓全國集聚了區域近半數項目,資本與人才持續南下。相反,在法規多變或缺位的墨西哥,團隊把大量精力花在“猜政策”上,創新節奏被迫放緩,生態天花板提前被焊死。
一句話:拉美加密項目憑“痛點驅動 + 社區加速 + 全球嫁接”三連跳,已把地域劣勢轉成試驗優勢;下一步,能否把監管不確定性轉化為制度紅利,將決定它們只是區域明星,還是全球主流。隨著各國監管框架逐步成熟,合規項目將獲得更大生長空間;而“ Regulatory Arbitrage ”時代結束後的勝者,一定是那些既懂全球規則、又能深耕本地痛點的拉美原生項目。
3.2 社區:為生態注入加速脈搏
社區是拉美加密增長的核心,社區發揮著根本性作用。他們絕非一群對區塊鏈感興趣的“散客”,而是一個與地區多元社會經濟深度交織、充滿活力的生態。在這裡,激情與生存需求奇妙匯合,形成了獨特的化學反應。社區成員包括用戶、開發者、創業者、投資者、教育者和愛好者,他們協力把技術推向極限,並推動社會變革。
拉美加密社群的真正獨特之處,在於它們的起點:多數源於一群堅信“加密貨幣能解決本土難題”的熱血個體,從零星小群自發集結,最終成長為影響區域話語權的運動。他們並未止步於佈道,而是化身為推動全地區採用的引擎。在傳統金融體系受限或難以觸及的拉美地區,社區充當催化劑:它們普及知識、組織活動、黑客松與工作坊以加速區塊鏈落地,甚至為新興公司對接潛在投資者,真正實現了機會的民主化。教育者與意見領袖通過 YouTube、Twitter、Telegram 免費輸送知識,把原本高牆內的信息拆成大眾可消化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版本,完成知識平權。
各國的“推動因素”各不相同:阿根廷社區核心訴求是逃離通脹——加密是生存工具而非潮流;巴西社區更注重創新與 DeFi 技術的落地;墨西哥、哥倫比亞社區的僑匯與金融包容是主要敘事。布宜諾斯艾利斯、聖保羅、墨西哥城、波哥大已成為區域樞紐,定期舉辦見面會、大會和黑客松,促進人脈與協作。
真正讓社群保持黏性的,是“用”而不是“炒”。在墨西哥與薩爾瓦多,僑匯是家庭經濟的生命線;加密貨幣把跨國轉賬從“天”縮到“分鐘”,手續費砍到傳統渠道的幾分之一。在銀行觸角未至的偏遠地帶,社群不僅推銷數字資產,更把它當成打通金融包容最後一公里的工具。
協作是另一底色。這些社群不僅在本國深耕,還主動對接全球項目,把新技術、資金與知識引入拉美;同時,區域內跨國聯動頻繁,阿根廷開發者、墨西哥創業者、哥倫比亞設計師共寫代碼、同發代幣,形成“無國境”創新帶,讓本土生態因互聯而更抗脆弱。
社會影響力同樣顯著。在傳統金融缺口巨大的地區,加密貨幣被視作賦權利器:存錢、投資、支付均可繞開銀行。眾多社區項目把鏈上透明性用於慈善捐款、用加密支付扶持本地小商戶,讓“技術紅利”直接落到街角雜貨鋪與鄉村學校。
會議與黑客松則是社群的“線下加油站”。LABITCONF (拉美比特幣暨區塊鏈大會)等老牌峰會每年吸引全球開發者、基金與監管者南下,把拉美從邊緣市場寫入主流議程;各國每月的 Meetup 與 Hackathon 繼續孵化新團隊、新用例,讓創新循環保持高速。
當然,熱情背後亦有陰影。監管不確定性是最大攔路虎——各國政策口徑不一,社群倡議常被突然變化的條文打斷。然而,在阿根廷與委內瑞拉等惡性通脹國家,經濟崩潰反而成為最佳演示場:社群用“今天工資到賬立刻換 USDT”的鮮活案例,把危機轉化為加密實用性的公開課,韌性可見一斑。
歸根結底,拉美加密社群已深嵌當地社會經濟紋理。他們不僅是愛好者俱樂部,更是技術落地的搬運工、金融缺口的修補匠、區域創新的發動機。隨著社群持續擴張,他們將在全球加密產業的下一幕裡扮演更具分量的角色。
3.3 投資者:為未來注資
風險投資(VC)與各類基金正決定性地塑造加密生態的演進,為最具創新與顛覆性的初創企業提供資金。這些投資者不僅向早期項目注入資本,還憑藉戰略經驗與關鍵資源幫助其擴張運營。它們正集體把目光鎖定拉丁美洲:獨特的經濟痛點、加密與區塊鏈的飛速滲透,加上本地初創公司拋出的創新方案,共同構成了“下注”理由。過去幾年,a16z、軟銀、紅杉等全球頂級機構已重金押注當地加密項目,賭它們不僅能顛覆傳統金融,還可能改寫其他支柱行業的遊戲規則。
本土基金同樣不可或缺。Kaszek Ventures、Monashees 等早期玩家持續給種子輪“輸血”,幫團隊把原型做成可跨區域擴張的產品。然而,經歷 2021 年的爆炸式增長後,隨著全球加息、流動性收緊,2023 年拉美 VC 進入整合階段。投資總量雖與疫情前持平,但相較 2021 峰值大幅回落,機構愈發挑剔——只投盈利路徑清晰、能在後續融資冷凍期自帶現金流的“硬”項目。
這一節奏與全球同步:世界 VC 總量在 2021 登頂後連跌兩年,2023 年不足 2021 一半,僅與 2020 持平。但拉美跌幅更劇烈,2023 年投資額僅為 2021 年的 25%。原因在於市場體量小、對全球宏觀波動更敏感。儘管如此,資金仍在流入,只是更謹慎;金融科技、電商等“剛需”賽道展現出韌性,證明拉美對風險資本依舊有吸引力。
隨著全球 VC 市場逐步企穩,拉美有望迎來新一輪資金回潮,尤其那些針對社會與經濟痛點、合規紮實、模式可規模化擴張的項目將成為“香餑餑”。在更挑剔的資本環境中,只有價值主張最強、監管風險最低、商業模型最經得起壓力測試的團隊,才能拿到通往下一輪的船票。
最後,我們還發現一批傳統公司正將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融入自身運營,標誌著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步。該類別包括銀行、電商等成熟機構,它們已將加密服務整合進既有業務,以滿足市場對更敏捷、去中心化解決方案的需求。例如:
銀行推出加密資產託管服務,讓客戶能夠安全地存儲和管理數字資產;
電商平臺直接開放加密貨幣的購買、託管與出售功能,實現“一站式”加密體驗。
四、拉美各國的加密貨幣採用
4.1 阿根廷
阿根廷已成為拉美加密貨幣採用的“震中”,這絕非偶然。惡性通脹、比索持續貶值以及對傳統金融體系信任崩塌等多重經濟因素,迫使數百萬阿根廷人把數字資產當作避風港。在此情境下,加密貨幣不僅是投資工具,更是極端波動中保存價值的手段。與此同時,本地加密社區蓬勃壯大,為去中心化解決方案的創新與落地提供了沃土。這個多元且快速擴張的生態由活躍社區、創新項目、大膽投資者構成,雖挑戰重重,卻蘊含巨大機遇。
為什麼選擇阿根廷?作為加密採用無可爭議的領跑者,阿根廷以僅佔巴西五分之一的人口,卻獲得了本地區最高的交易體量。憑藉成熟的市場,可用於實時測試的最大活躍用戶群體,以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塊鏈應用開發者群體,這個國家擁有巨大的創業潛力。現在正是利用這一勢頭、將阿根廷定位為區塊鏈技術與創新樞紐、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並進一步鞏固其在加密生態中領導地位的時候。
A. 社區
加密社區的壯大是阿根廷生態最具標誌性的推手。它們不僅普及教育,更搭建起交換想法、啟動顛覆性項目的協作網絡。最具影響力的群體包括:
Crecimiento:通過聚焦教育與共創空間,成為連接全國創新者與區塊鏈愛好者的樞紐。近期舉辦的大型活動吸引了行業大咖,也為初創企業與投資人牽線搭橋。
Ethereum Argentina:全球以太坊網絡的地方分支,通過黑客松與活動推動智能合約與 DApp 普及。
Polkadot Patagonia & Polkadot Argentina:專注推廣 Polkadot 生態,組織 interoperability 與平行鏈開發活動,夯實國家技術基礎設施。
FORK DAO:新興 DeFi 社區,致力於開發去中心化應用,把 DeFi 作為傳統金融的可行替代。
B. 項目
阿根廷項目版圖極其多元,從老牌交易所到資產代幣化、DeFi 平臺應有盡有,折射出本土創業者將區塊鏈適配到各行業的活力。
交易所
Ripio:阿國加密“老兵”,除撮合交易外還提供借貸、加密信用卡,把數字資產帶入日常消費。
Lemon Cash:以“每筆消費返 BTC”迅速走紅,讓加密支付走進千家萬戶。
資產代幣化
Agrotoken:把大豆、玉米、小麥等農產品上鍊,農民可用代幣融資或變現,打通農業金融新通道。
R3al Block:專注房地產代幣化,讓高價值物業可拆分交易,提升流動性並降低投資門檻。
金融解決方案與 DeFi
RSK Labs:在比特幣之上實現智能合約,生態涵蓋借貸、穩定幣等,為金融普惠添磚加瓦。
Beefy:收益聚合器,通過自動化策略幫助用戶在 DeFi 中獲取更高收益,成為替代傳統投資的新選擇。
基礎設施
Coinfabrik:提供區塊鏈開發、安全審計與平臺搭建,是本地生態的“建築隊+安保隊”。
Sensei Node:運營區塊鏈節點,增強網絡去中心化與安全。
C. 投資者
儘管經濟環境複雜,本土與國際基金仍將阿根廷視為技術創新的沃土。
Alaya Capital:押注加密基礎設施與 DeFi 初創企業,助力金融系統向更具包容性與韌性演進。
Kaszek Ventures:拉美最大 VC 之一,聚焦金融科技與加密產品,推動區域生態擴張。
NXTP Ventures:深耕拉美科技初創,已投資多家用區塊鏈解決本地痛點的公司,幫助項目規模化並改造金融行業。
D. 傳統公司困境
監管與經濟不確定性令傳統企業舉步維艱。最大私人銀行之一 Banco Galicia 曾嘗試上線加密服務,卻在央行直接干預下被迫叫停,凸顯監管框架缺失與當局對金融機構涉足加密的遲疑。
E. 阿根廷監管動態
2024 監管落地情況
2024 年是阿根廷加密資產行業監管格局的關鍵之年。3 月,《第 27,739 號法》生效,對《第 25,246 號法》(防止洗錢、恐怖融資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進行了修訂。新法首次在法律層面正式定義“虛擬資產”,並設立由阿根廷國家證券委員會(CNV)監管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國家註冊”,允許其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框架下合規運營。同時,VASP 被納入國家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體系,接受金融情報機構(UIF)的監督。
這一制度化轉向為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出臺鋪平了道路,也為加密與區塊鏈技術在傳統場景中的落地打開了大門,並帶來了以下里程碑:
以加密資產出資設立公司。根據《第 27,739 號法》,VASP 在阿根廷反洗錢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明確可用虛擬資產(VAs)實繳出資,並指定 VASP 作為“加密股本”驗證機構。關鍵要點:比特幣與 USDC 首次被 IGJ 正式認可為合法出資工具,可用於在阿根廷註冊公司;透明估值:股份數量按出資當日加密資產對比索的市價折算。
阿根廷首次將加密資產納入稅收特赦。2024 年 7 月 8 日通過的《第 27,743 號法》首次在法律層面明確將加密貨幣列為可申報的應稅資產,成為一次性稅收規範與資產外化制度的一部分。該制度允許阿根廷公民對最高 10 萬美元的未申報資產進行“洗白”:超出部分只需在指定期限內按優惠稅率一次性繳稅即可合規。參與條件為:相關加密貨幣必須存放在已在國家證券委員會(CNV)註冊為 VASP 的交易所,並提交正式申報。新制度帶動 2024 年 9 月加密資產充值量創歷史新高,其中比特幣充值額達到全年月均水平的三倍。
比特幣與以太坊 ETF 的 CEDEAR。證監會《第 1030/2024 號決議》為在阿根廷資本市場發行掛鉤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 的阿根廷存託憑證(CEDEAR)鋪平道路。投資者無需直接託管加密資產,即可通過 CEDEAR 獲得加密貨幣價格敞口。與底層 ETF 一樣,這些 CEDEAR 須經由 CNV 授權的券商購買,且不涉及標的資產的實際託管或直接使用權。
2025 年監管展望
隨著加密生態與資本市場、銀行體系等傳統領域的聯繫日益緊密,亟需出臺旨在促進這種融合、推動更廣泛採用和使用的監管規則;而任何對虛擬資產或其服務商的過度監管都是不必要的。為實現這一融合,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虛擬資產的稅收待遇。由於缺乏與時俱進的措施(例如是否將虛擬資產納入銀行借貸稅範圍尚未明確),阿根廷對虛擬資產的稅收待遇仍面臨諸多挑戰。《第 27,743 號法》朝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首次將這些資產納入資產規範與外化制度,但與其他投資工具相比,不平等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股票、金融資產和不動產的代幣化需要監管層面的更新,以便利用區塊鏈帶來的效率與安全性,對數字形式的所有權進行發行、交易和確權。這一過程已在多個國家展開,能夠讓人們更敏捷、安全、高效地獲得投資機會。為推動這一議題,阿根廷金融科技商會起草了一份改革建議,主張將代幣化資產與傳統監管框架區分開來。文件強調,區塊鏈通過分佈式登記、可驗證性、透明度和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夠提供與傳統機制相當的保障;並指出可利用受自治規則約束的智能合約,包括鎖倉/歸屬條款和自動分紅等功能。這種做法將帶來流動性提升、資產碎片化、中介成本下降以及投資准入的真正普惠化等好處。
以比特幣或虛擬資產構建國家戰略儲備。今年的另一項關鍵進展是一項草案的提交,該草案提議允許阿根廷中央銀行(BCRA)購買、存儲並挖掘比特幣,並建議將部分央行儲備配置於該加密貨幣。目前 BCRA 章程並未明確涉及加密貨幣挖掘;至於購買加密資產,現行法規允許交易“金融資產”,但未說明這一定義是否包含加密貨幣。
布宜諾斯艾利斯加密經濟特區。2024 年,阿根廷進一步鞏固了其拉美加密之都的地位,吸引數百家初創企業、公司和全球開發者進駐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為“成長之城”(Ciudad de Crecimiento)的 Aleph 科技中心。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是:出臺一整套量身定製的監管框架,涵蓋專門的稅收、勞動和社保制度,同時提供基礎設施優惠、法律確定性以及針對這項天然超越國界技術的投資激勵。
F. 挑戰與機遇
隨著哈維爾·米萊上臺,阿根廷加密生態站在“十字路口”。米萊公開支持加密貨幣,首提資產合法化方案,允許納稅人無需額外證明即可申報加密資產。若其推進大膽且進步的監管框架,既能保護消費者,又可讓阿國領跑區域。然而,宏觀指標仍劇烈波動,經濟不穩使投資者保持謹慎。一旦政策成功緩釋風險,資本信心與流入有望快速回升。DeFi 與資產代幣化的旺盛需求,加上阿根廷天生的創業基因,或將催生新一輪市場顛覆者。
G. 未來展望
在米萊任內,阿根廷加密前景將如過山車般刺激。監管若趨於清晰友好,國際資金或蜂擁而入,鞏固其“拉美加密之都”地位。一旦跨越監管與宏觀雙關,阿根廷有望在全球加密版圖佔據關鍵席位,成為西語世界的趨勢引領者與聚光燈焦點。
4.2 巴西
區塊鏈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巴西的每一個角落——從里約熱內盧的海灘到最數字化的貧民窟,加密貨幣已無處不在。通脹與金融排斥等經濟因素共同推動了這場“無聲革命”:昔日的小眾賽道,如今已成不可阻擋的全民浪潮。
背後的關鍵推手是巴西的加密監管法規。該法於 2022 年 12 月頒佈、2023 年 6 月正式生效,在拉美具有里程碑意義:巴西央行(BCB)獲權監管虛擬資產服務商,而被認定為證券的代幣項目則受證監會(CVM)監管。新規不僅保護消費者,也為區域樹立標杆,或加速鄰國跟進制定自己的監管框架。
A. 社區
巴西加密社區像一臺持續轟鳴的發動機,激情與改變現狀的渴望是燃料。
Blockchain Rio:匯聚開發者、企業與愛好者的年度大會,是拉美最重要的鏈上“社交磁場”。
Ethereum Brasil:通過黑客松與大型活動為智能合約和 DApp 注入持續動能。
Praia Bitcoin:把比特幣講座搬到海灘,讓加密真正“曬”進日常生活。
當地其他活躍節點:Polygon、Solana、Polkadot 等生態也設有葡萄牙語社區,形成多鏈並進的“桑巴節奏”。
B. 項目
巴西是加密創業的沃土,創意與膽量齊飛。
交易所
Mercado Bitcoin:全國最大、拉美標杆,率先打通資產代幣化,2021 年獲軟銀 2 億美元 B 輪。
Mynt(BTG Pactual):投行巨頭旗下,傳統機構直接下場做零售入口。
資產代幣化
Liqi:地產、股權、農業初創公司“碎片上鍊”,讓高門檻資產變成 100 雷亞爾就能買的代幣。
Amfi:合規代幣發行平臺,已落地酒店收益權、私募股權等多宗案例。
穩定幣
M^0(M-Zero):多發行人模式的“去中心化加密美元”,合格抵押品即可鑄幣,降低單點風險,目標直指新興市場的“鏈上美聯儲”。
金融解決方案與 DeFi
Hashdex:首批加密 ETF 製造商,BITH11(比特幣 ETF)與 HASH11(元宇宙 ETF)把 30 萬傳統投資人帶進加密。
Picnic:一站式 DeFi 入口,聚合收益、質押與保險,界面“巴西版支付寶”。
基礎設施
Parfin:Crypto-as-a-Service,為銀行、券商提供託管、流動性、撮合 API,客戶包括 Itaú、BTG。
Cointrader Monitor:實時價格、深度、套利雷達,本土交易員必備“行情神器”。
Atomic Fund:做市商,保證 Mercado Bitcoin、Foxbit 等本地交易所深度。
Arthur Mining:水電+太陽能礦場,PUE<1.05,ESG 敘事拉滿。
C. 投資者
Canary:2 億美元早期基金,投出 Hashdex、Liqi、Picnic。
Monashees:拉美老牌 VC,重倉 DeFi 與區塊鏈基礎設施。
Valor Capital Group:專注跨境 fintech,把美國 LP 的“長錢”帶進巴西鏈上世界。
D. 傳統企業進場
巴西傳統企業之所以積極擁抱加密貨幣,既有戰略考量,也受市場驅動,這使其在區域內獨樹一幟。一方面,加密資產為雷亞爾持續貶值提供了對沖工具,豐富了投資選項;另一方面,儘管監管框架仍在完善,巴西對金融創新的開放態度已顯著降低企業的合規風險。這種寬鬆環境讓傳統公司得以順勢擴展服務、吸引精通技術的新客群,並在數字化競爭中搶佔先機。加之巴西商界素來崇尚創新與快速試錯的文化,加密貨幣的集成不僅可行,更被視為提升競爭力的戰略必選項。
這一趨勢的典型案例如下:
XP Investimentos:作為巴西最大的券商之一,XP 已上線加密貨幣相關服務,彰顯傳統金融機構對加密資產的整合。
Nubank:巴西最大數字銀行推出加密貨幣買賣功能,標誌著加密服務正式融入傳統銀行體系。
Mercado Libre:這家拉美電商巨頭在其支付平臺集成加密貨幣功能,讓數千萬用戶觸手可及地進入加密世界。
BTG Pactual:巴西頂級投行之一,先後推出交易所、加密投資基金等產品,凸顯其在本地市場的重要地位。
E. 挑戰與機遇
巴西加密生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監管框架與財稅細則的最終落地——一旦政策過於嚴苛,可能束縛企業手腳、冷卻資本熱情。然而,這同樣是一次“化危為機”的窗口:巴西有望藉此打造一套既鼓勵創新、又保護消費者的成熟法規。最具看點的舉措當屬央行數字貨幣(CBDC)項目 DREX。若能順利推出,它將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包容性和系統效率,為巴西經濟注入新動能;也將使巴西在拉美率先擁有標杆性 CBDC,為鄰國提供可複製的“巴西模板”。
F. 未來展望
巴西具備成為全球加密樞紐的所有要素:活力四射的社區、層出不窮的創新項目,以及開放且漸進的監管框架,正合力推動該國引領拉美下一波金融變革。Liqi、M^0 等本土案例不僅展現了巴西擁抱新興技術的能力,更證明其創新足以產生全球迴響。隨著法規落地、項目成熟,巴西有望在去中心化金融的進化中佔據 C 位,不止重塑本國經濟,也將深刻影響世界加密版圖。
4.3 哥倫比亞
憑藉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氛圍,哥倫比亞開始在加密世界開闢自己的道路。儘管面臨經濟和監管挑戰,創造力仍推動著日益壯大的加密生態。然而,缺乏監管清晰度和地區技術差距,短期內限制了其成為真正加密樞紐的潛力。好在波哥大、麥德林等城市的活躍社群、創新項目以及投資者興趣日增,使哥倫比亞在拉美加密貨幣版圖上佔據一席之地。
A. 社區
加密社區是哥倫比亞生態的心臟,致力於教育、協作與創新。最具影響力者包括:
ETH Medellín:全國最活躍的以太坊社區,立足“創新之都”麥德林,定期舉辦黑客松、工作坊,推廣智能合約與 DApp 開發。
Celo Colombia:聚焦金融普惠,推動 Celo 區塊鏈在移動端的普及,為傳統銀行覆蓋不到的群體打開加密貨幣大門。
B. 項目
哥倫比亞已湧現出一批旨在用區塊鏈解決本地及全球問題的項目,這些方案具備可擴展性,覆蓋金融普惠到 DeFi 採用等多條賽道:
Littio:主打“數字美元”儲蓄與支付,對接本地商戶,使用門檻低,已成為日常加密消費的入門工具。
Wenia(Bancolombia 旗下):傳統大行直接下場,用戶可在銀行 App 內一鍵買賣加密貨幣,打通法幣與數字資產的最後屏障。
Tropykus:專注新興市場的 DeFi 平臺,提供去中心化借貸與存幣生息,為無銀行賬戶群體提供傳統金融之外的可行選擇。
Kravata:是一家致力於簡化 Web3 技術的基礎設施服務商, base 哥倫比亞。該公司通過其 “加密即服務”(CaaS) 解決方案,為拉丁美洲企業提供基於 API 的合規化數字資產接入服務,支持當地法幣與加密資產的安全、低成本、高效雙向兌換。其技術架構幫助拉美地區的個人和企業充分釋放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 Web3 的潛力。Kravata 在運營的第一年就處理了 2.15 億美金。2024 年 3 月,其獲得了 Volt Capital、Framework Ventures 及 Circle Ventures 等國際資本的支持,致力於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拉美地區的交易基礎設施難題。
C. 投資者
多家風投已被哥倫比亞加密生態的潛力吸引:
InQLab:聚焦本土區塊鏈初創,通過戰略投資推動生態成長。
Magma Partners:拉美基金,押注哥倫比亞金融科技創新,助力本地加密企業加速落地。
D. 傳統企業進場
哥倫比亞本土巨頭亦開始“鏈上”嚐鮮:
Rappi:外賣平臺已內測加密支付,用戶可直接用數字資產下單,體現傳統服務與加密的無縫融合。
Banco de Bogotá:率先參與央行 sandbox,試點銀行賬戶直充直提加密貨幣。
Davivienda:正積極探索將加密資產整合進現有產品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創新金融需求。
E. 挑戰與機遇
哥倫比亞加密生態要躋身區域樞紐,仍面臨多重掣肘。首要障礙是監管模糊:政府雖多次表態將立法,但推進遲緩、口徑不一,導致投資者與初創企業不敢大舉押注。缺乏明確規則保護消費者、界定企業責任,直接抑制了市場擴張。其次,技術鴻溝顯著——波哥大、麥德黎等一線城市基礎設施先進,偏遠地區卻網絡薄弱,數字化把最需要替代金融服務的農村人口擋在門外。
但機會同樣巨大。哥倫比亞僑匯規模居拉美前列,加密匯款可大幅降本增效;大量無銀行賬戶人群則為加密普及提供天然土壤。傳統金融機構的試水亦釋放積極信號:Bancolombia、Davivienda 等銀行已啟動加密沙盒,若監管方向明朗,金融主渠道的接入將瞬間放大用戶基數。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在“鼓勵創新”與“保護消費者”間找到平衡,出臺清晰且友好的政策。
F. 未來展望
哥倫比亞能否在拉美加密版圖佔據一席之地,取決於監管與數字基礎設施的進化速度。若能建立透明法規、補齊農村網絡短板,哥倫比亞有望憑僑匯與普惠金融兩大場景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區域不可忽視的玩家;反之,則只能繼續以“潛力市場”身份旁觀他國狂奔。結局如何,尚待政府行動。
4.4 墨西哥
墨西哥正在崛起為拉美加密版圖的關鍵角色。憑藉龐大人口與區域經濟影響力,該國加密採用與區塊鏈創新顯著提速;金融科技的躍升、創業文化的活躍,以及日益高漲的接受度,共同促使墨西哥成為加密蓬勃發展的熱土。
A. 社區
墨西哥加密社區是整條生態的脊樑,提供協作、教育與人脈空間。它們通過活動、黑客松和工作坊不僅傳道授業,更激發創新。最具聲量的群體包括:
ETH Mexico:聚焦以太坊與去中心化應用,舉辦大型黑客松和峰會,匯聚開發者、投資人和愛好者,助推本土項目成長。
Frutero Club:主打社交+教育,用輕鬆場景降低加密認知門檻,讓新手在聊天中學會用錢包。
H.E.R. DAO Mexico:致力於提升女性在加密領域的參與度,通過內部黑客松與工作坊組隊做項目,並選送優秀成果參加更大舞臺。
B. 項目
墨西哥同樣擁有一批重塑數字經濟的平臺和方案:
Bitso,是拉丁美洲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成立於 2014 年,總部位於墨西哥,業務覆蓋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倫比亞等 8 個國家,人稱“拉美 Coinbase”。截至 2025 年,其用戶量超 900 萬,服務包括個人和企業客戶,是拉美首家加密獨角獸企業(估值 22 億美元)。公司使命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推動金融普惠,構建無國界金融生態。
C 端支持 100+種加密貨幣交易,法幣 MXN、BRL、ARS、USD 通過 SPEI/PIX/ACH 秒級出入金
B 端 Bitso Business 為 1,900 家企業提供穩定幣收付、批量薪資及 API 結算,零本地牌照可接入拉美,旗艦產品 Bitso Transfer 用 Ripple 網絡+穩定幣跨境匯款,到賬秒級、費用比 SWIFT 低 50%;
推出墨西哥比索穩定幣 MXNB,巴西雷納爾穩定幣 BRL1,解決本地法幣兌換問題;
通過 Pay with Bitso 系統支持加密貨幣支付,集成線下 POS 機、電商平臺、數字娛樂平臺、訂閱公司等。
2021 年 C 輪獲 Tiger Global, Coatue, Paradigm 等 2.5 億美元,估值 22 億美元。持有直布羅陀與墨西哥雙監管牌照,500 人團隊遍佈 35 國,既是散戶買幣入口,也是跨國企業打通拉美穩定幣支付的基礎設施。
Bando:新興協議,專注鏈上支付,用去中心化金融方案降低大眾進入門檻。
The Ethereans:NFT 藝術團隊,在以太坊上發行限量數字藏品,已吸引藝術圈與科技圈雙重關注。
Kardashevbtc:大型礦企,以可持續與能效為核心,在墨西哥打造綠色算力基地。
C. 投資者
隨著金融科技與區塊鏈需求激增,本地及國際風投紛紛押注墨西哥:
Angel Ventures Mexico:聚焦高成長科技/金融科技初創,積極佈局加密賽道,助力企業搶佔數字市場先機。
Cometa:秉持長期主義,投資構建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加密團隊,推動國家級金融基建升級。
D. 挑戰與機遇
儘管增長迅猛,墨西哥仍面臨顯著挑戰。監管缺位是最大障礙:相比鄰國雖顯寬鬆,但政策不確定性仍讓創業者與投資機構舉棋不定。當局對加密資產持“邊走邊看”的謹慎態度,使傳統機構遲遲不敢入場,進而拖慢創新節奏,並削弱國際玩家落地意願。加之機構投資者對風險溢價的要求居高不下,新項目的資本管道依舊受限。
但機會同樣巨大。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年輕人口結構優越、金融科技生態火熱,為加密普及奠定肥沃土壤。傳統支付與匯兌體系難以覆蓋全部人群,催生對替代方案的巨大需求——其中僑匯更是頭號場景。當前墨西哥加密滲透率仍落後於阿根廷、巴西,而經濟總量卻居區域第二,這意味著只要政策明朗,增長空間將呈倍數級釋放。
F. 未來展望
儘管距離“區域加密樞紐”仍有長路,墨西哥的前景依舊光明。若能出臺清晰且友好的監管框架,便可吸引更多投資者與項目落地,逐步確立自己在拉美加密生態中的關鍵地位;假以時日,有望領跑全區域的加密貨幣採用與創新浪潮。
然而,現實障礙不容忽視:市場高波動性、政策不確定性,以及部分人口數字技能不足,都是墨西哥必須跨越的欄杆。能否妥善化解這些挑戰,將決定該國最終能否躋身拉丁美洲的加密創新中心。
4.5 秘魯
秘魯在拉美加密資產接收價值最高的國家中位列第七,同時是該地區增長第三快的加密市場。憑藉監管進展、技術整合以及公眾對比特幣等數字資產日益濃厚的興趣,秘魯已穩居美洲最具前景的市場之一。主要里程碑包括:
監管下的互操作性:在秘魯中央儲備銀行(BCRP)與電子清算所(CCE)的主導下,本地及外國金融科技公司(包括 Lemon)得以與秘魯金融體系實現對接。
金融科技滲透率提升:2024 年金融科技公司數量較 2023 年增長 20%,從 288 家增至 346 家。
直至 2024 年中,市場才迎來爆發式採用,加密應用下載量較上半年翻番,由此帶來一波新用戶湧入市場進行加密資產交易。
A. 採用率提升的原因
是什麼促成了這波突如其來的採用激增?正是 2024 年 9 月“互操作性”獲批。自那一刻起,秘魯在轉賬筆數以及本地與外資機構參與度兩方面均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便包括像 Lemon 這樣的“雙幣種錢包”,它讓索爾與數字貨幣得以共存。Lemon 藉助互操作性的落地,向秘魯市場拋出前所未有的價值主張:
這一進展不僅簡化了加密資產的准入門檻,更直觀暴露出秘魯民眾對加密資產巨大的潛在需求。此前,這片市場幾乎由經驗豐富的玩家壟斷,他們大多通過 P2P(點對點)平臺迂迴交易。互操作性的到來掃清了採用障礙,使得眾多因 2024 年 3 月比特幣歷史高點而錯失買入機會的秘魯人,得以在當年後續幾輪高點中重新上車。
在 Lemon,這股激增的熱情被 2024 年 12 月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時的歷史紀錄所印證:當月獨立用戶數量與比特幣購買量均創下平臺在秘魯的峰值。塑造 2024 年秘魯加密生態的另一關鍵現象是 Worldcoin(WLD)的崛起。
該項目主要吸引了熱衷新技術的人群,並凸顯出市場對“用戶友好型工具”的巨大需求——這類工具需能將加密資產無縫融入日常金融活動。
其熱度之高,以至於 2024 年在 Lemon 存入 WLD 的秘魯用戶中,有 1/4 同時也持有比特幣;而更常見的行為則是把 WLD 直接兌換成索爾或通過 App 掃碼支付。對新興技術的興趣與更便捷的生態准入相結合,催生了這場“完美風暴”,或將使秘魯成為拉丁美洲下一個重量級玩家。
B. 監管動向 2024
2013 年 1 月,《第 29985 號法》頒佈,在全國範圍內將電子貨幣視為金融普惠工具,對其基本特徵進行規範。該法明確了電子貨幣的發行指引、界定獲授權主體,並確立適用於“電子貨幣發行公司”(EEDE)這一非金融機構的監管與監督框架。
2022 年,秘魯中央儲備銀行(BCRP)通過“互操作性戰略”推動數字支付的大規模採用,該戰略分四個階段、不同範圍實施。前三個階段通過《支付服務互操作性條例》(BCRP 第 0024-2022 號通知)落地,針對服務商、協議及支付系統。
2023 年 7 月,BCRP 修訂《互操作性條例》(第 0013-2023 號通知),為專注電子貨幣的第三階段主體設定完成時限,強制要求數字錢包、即時轉賬及二維碼支付實現互操作。得益於此,Lemon 現已在秘魯為用戶提供完全互操作的功能,使其能夠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無縫獲取索爾,並在法幣與加密生態之間順暢操作。
在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領域,2024 年 7 月 30 日頒佈的 SBS 第 02648-2024 號決議,強化了反洗錢與反恐怖融資措施。該法規適用於已被正式列為“義務主體”並受金融情報機構監管的 VASP——相關地位通過利馬《最高法令第 006-2023-JUS 號》予以確認。
五、拉美加密項目的演進思路
我們也簡單梳理了下 Chuk Okpalugo 梳理出來的拉美加密金融生態全景圖,從穩定幣支付的角度發現:
大部分初創公司集中在 2021 年之後,多為 10 人左右的團隊,處於早期種子輪階段,服務本地市場;
基礎服務以 API 的形式呈現:
貨幣承兌:拉美本地貨幣與穩定幣之間的出入金;
全球支付:無論是通過法幣的路徑(SWIFT + 代理行)還是通過穩定幣的路徑(OTC + VA 賬戶能力)。
在這個基礎服務能力之上,去構建不同的場景,如 B2B 企業支付,P2P 出入金網絡,C2C 匯款,穩定幣收單,類銀行服務等。
原生項目的演進脈絡:早期會以本地渠道為主,馬上進入中期,將逐步覆蓋拉美幾個主要的經濟體(如在各地持牌 VASP,然後打通本地的網絡 PIX 等);後期將形成打通大洲的渠道(如 Conduit 的拉美——非洲通道),最終會以拉美本地為基礎,形成一個全球的穩定幣結算網絡(Bridge 這種網絡)。
傳統企業將會把加密貨幣/穩定幣,嵌入到他們現有的生態場景中去,這可能最能夠實現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依舊取決於監管的清晰以及市場的教育。例如 Nubank、Mercado Pago、PicPay、RappiPay 等拉美本土“超級 App”已效仿 Revolut、PayPal,把加密資產直接嵌入銀行棧,服務數億用戶。
目前依然還很早期,就像 Dune 報告所示:
交易所仍是核心金融基礎設施。它們支撐著整個拉美的散戶採用、機構活動和跨境價值轉移:2021–2024 年年度流量激增 9 倍,達 270 億美元。以太坊用於大額結算,Tron 用於低成本 USDT 支付,Solana 與 Polygon 則承載不斷擴大的散戶流量。
穩定幣是拉美鏈上經濟的脊樑。支付應用與穩定幣是區域的產品—市場契合點,傳統金融體系信任缺失與經濟危機催生了需求。2025 年 7 月,USDT 與 USDC 佔所追蹤交易所成交量的 90% 以上。同時,本幣錨定穩定幣也在崛起:BRL 穩定幣成交量同比 +660%,MXN 穩定幣同比 +1,100 倍,成為國內支付新工具。
支付應用正進化為“加密原生數字銀行” 。加密已成為後臺基礎設施,支付與儲蓄需求強勁。Picnic、Exa、BlindPay 等平臺把穩定幣餘額、儲蓄和現實世界消費整合進一個界面。無論是否有銀行賬戶,年輕、移動優先的用戶群體越來越多地用加密滿足日常金融需求。
六、寫在最後
拉丁美洲的加密貨幣生態已不再是“新生現象”,而是一股正在重寫金融規則的不可逆力量。經濟動盪、監管真空與創新活力三重共振,使這片大陸成為全球加密版圖中最富戲劇性與實驗性的戰場。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四國率先突圍,各自上演“鏈上資本再分配”的實況劇:舊財富被重新定價,新機會野蠻生長。
儘管監管是拉美房間裡的大象,但是正因如此,機會無處不在。本土初創企業乘勢而起,專攻金融包容、跨境匯款、通脹對沖等區域痛點,用穩定幣、DeFi、鏈上徵信等產品把“銀行網點”直接塞進用戶手機。只要手機有電,拉美民眾就能繞過傳統金融的層層關卡,完成儲蓄、借貸、投資、匯款的全套動作。
儘管前路多艱。經濟波動、政局不穩、貨幣貶值像定時炸彈;加密教育缺失更把大規模採用攔在門外,許多人仍把區塊鏈等同於“快速致富”或“快速破產”的輪盤。但未來依然光明。拉美擁有全球最年輕、最懂技術的人口結構之一,創業生態以兩位數速度擴張,是天然的創新溫室。只要監管框架演進得當,這片大陸完全有機會跳過傳統金融的“舊版本”,直接躍遷到加密經濟的“最新版”。
巴西已證明:清晰規則=機構資金+合規創新;阿根廷正處新政府擁抱行業的蜜月窗口,若及時立法,可鞏固區域龍頭;墨西哥一旦監管明朗,龐大的僑匯需求與金融科技積澱將瞬間放大鏈上流量;哥倫比亞則需先跨過技術與監管雙重門檻,才能把潛力變現。
拉美絕非單純的“新興市場”,而是一座等待噴發的火山。增長空間巨大,但欲乘勢而上者必須快速、敏捷,並做好在不確定中穿行的準備:跨越監管壁壘、教育大眾、用貼合區域痛點的創新方案贏得用戶,才能在這場鏈上資本再分配中留在牌桌,而非淪為腳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