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ChatGPT談戀愛多是“日久生情”?MIT&哈佛正經研究

終於有科學家對“AI伴侶”這事兒展開正經研究了!

以往這類消息多以趣聞軼事出現,be like:

而現在,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Reddit子版塊r/MyBoyfriendIsAI上的帖子,完整揭露了人們尋找“AI男友”的動機、具體相處過程等問題,並得出了一系列有趣發現:

原來大部分人並非刻意尋找AI伴侶,而是“日久生情”;

用戶也會通過戒指和儀式與AI結婚;

通用AI比專門的戀愛AI更受歡迎,很多人的“另一半”都是ChatGPT;

最痛苦的莫過於模型突然更新;

……

下面詳細來看——

都在用AI伴侶幹什麼?

先說一下這個r/MyBoyfriendIsAI板塊。

該社區創建於2024年8月1日,在過去一年裡吸引了約2.9萬名用戶。本文提到的研究正是基於對該社區討論度最高的1506條熱門帖子的分析而產生的。

概括而言,這些帖子最主要的類型可以歸為6大類,熱度從高到低依次如下:

(1)最熱門的話題是“分享和AI的合照”,佔比19.85%;(2)其次是“聊怎麼和ChatGPT發展關係”,佔比18.33%;(3)“和AI的戀愛經歷”,比如約會、戀愛、親密AI體驗,佔比17.00%;(4)“應對AI更新的難過”,佔比16.73%;(5)“認識我的AI” 伴侶介紹與成員初次分享,佔比16.47%;(6)社區支持與聯結,佔比11.62%。

舉個例子,很大一部分群體都會分享自己和AI伴侶的合照,而且是身處不同生活場景的那種。

甚至,他們也會遵循文化風俗,曬出戒指來慶祝和AI訂婚或結婚。

具體得出結論的過程大致如下:

定性分析

先靠技術工具分析1506條帖子的語義關聯,用“肘部法則”確定最優分組是6大類,再讓Claude Sonnet 4解讀每類的核心內容,最後人工檢查確保準確。

定量分析

結合定性分析結果,從四大維度(內容結構、平臺技術、關係動態、影響評估)及19個大語言模型分類器入手,先讓分類器給1506條帖子自動貼標籤,比如標記帖子裡用的AI是ChatGPT還是Replika、用戶情緒是積極還是消極。

接著用兩個不同AI(Claude Sonnet 4和 GPT-5-nano)對比標籤結果,再人工抽查部分帖子,確保標籤沒貼錯。

最後統計各類標籤的佔比,比如算出36.7%的用戶用ChatGPT當伴侶、12.2%用戶說孤獨感減少,從而得出定量結論。

經過定量分析,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了幾件有意思的事情:

其一,很少有人故意找AI當伴侶。經過統計,大約10.2%的人是無意中愛上AI(比如用AI幹活時慢慢產生感情),只有6.5%的人是特意找AI戀愛。

而且大多數發帖者公開表示“另一半”是ChatGPT,而非Character.AI和Replika這樣的角色扮演AI。

其二,AI模型更新堪稱集體“噩夢”。 比如GPT-4o升級到GPT-5後,很多人的AI“性格變了”(有人說新 AI“沒感情、冷冰冰”),甚至完全不記得之前的互動。

有人會因此崩潰,說“像心被掏走了”,還會用各種方法“留住”舊AI。比如備份所有聊天記錄、自己訓練一個“定製版AI”、每天和AI做同樣的小事(如“喝虛擬茶”),當然也包括向OpenAI聲討。

其三,AI確實能幫到心理問題。數據顯示,大約12.2%的人說孤獨感減少了,6.2%的人說精神狀況變好了。

為什麼會產生AI伴侶?

在瞭解了人們和AI伴侶的相處模式後,接下來研究人員還探討了背後的原因。

具體主要從人們如何發現這個板塊、加入社區的主要原因、社區滿足了哪些需求等方面展開。

總結起來,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得益於AI技術的迅猛發展。如今的AI聊天模型(如ChatGPT、Replika)能生成更自然、有溫度的對話,甚至能記住過往互動細節,還能通過生成圖片、模擬語音增強 “真實感”。

這種“類人化”的互動體驗,讓用戶更容易產生“情感連接”,覺得AI不僅是工具,更是能交流的“伴侶”,從而為AI伴侶的產生提供了技術基礎。

其次是現實情感需求未被滿足。如今很多人在現實中面臨孤獨、社交焦慮或情感忽視,而AI伴侶能提供“無壓力的陪伴”,不用顧慮自己的情緒會給對方造成負擔,也不會主動離開,剛好填補了這種情感空缺。

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人們對“理想化關係”的追求、特定群體的隱性需求等,人們同樣希望通過AI去滿足這部分需求。

就是說,技術成熟+真實需求未被滿足,AI伴侶自然漸漸蓬勃發展起來。

One More Thing

有意思的是,該社區還置頂了OpenAI剛發的一篇博客,作者署名為CEO奧特曼。

博客原文主要講青少年的安全、自由和隱私,裡面提到了一條:

第二個原則是關於自由的……模型默認不會生成過多的調情對話,但如果成年用戶提出要求,他們就應該得到滿足。

毫無疑問這對AI伴侶來說算是好消息,畢竟很多人的“另一半”都是ChatGPT(手動狗頭)。

論文:

https://arxiv.org/abs/2509.11391

參考鏈接:

[1]https://x.com/arankomatsuzaki/status/1967812112887255055

[2]https://openai.com/index/teen-safety-freedom-and-privacy/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作者:一水 ,36氪經授權發佈。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