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Saylor:比特幣激情時刻已經過了!散戶會「越來越無聊」

密情侶都有厭倦的時候,曾經讓散戶多巴胺飆升的比特幣 (Bitcoin) 如今可能走向「無聊」,Strategy 執行董事 Michael Saylor 直言,波動性收斂正是華爾街巨鯨入場的代價,也象徵 BTC 這項資產踏入成熟金融體系的新門檻。

隨著聯準會降息、現貨 ETF 資金湧進,比特幣雖少了一日內漲跌「數十%」的波動張力,但背後的資金流動與規模,正把加密市場帶進一個穩定的風景線。

波動度滑落,散戶退場?

Michael Saylor 在 17 日訪談指出,比特幣波動性下降替機構投資者掃除最大的心理障礙,也讓比特幣從「投機賭博」蛻變為「資產配置選項」。

數據呼應這番說法:比特幣在 8 月 14 日觸及 124,100 美元高點後便橫向整理,截至 9 月 20 日僅回落至 115,760 美元;過去 12 個月卻仍累計上漲 81.25%,漲勢緩慢推進。

研究顯示,2025 年第三季比特幣季度波動率縮水至 32.9% 至 35% 區間,與黃金或標普 500 指數相去不遠。這對期待「翻倍行情」的散戶來說,刺激感確實降低,也讓部分短線玩家轉而看淡後市,離開比特幣。

ETF 資金推動市場「機構化」

波動度收斂背後,是巨量長線資金的灌注。根據資料,2025 年中期,現貨比特幣 ETF 管理資產規模已突破 2,190 億美元。另據BitcoinTreasuries.NET,掛牌公司手握的比特幣價值約 117.91 億美元,顯示企業與基金採取「買了不賣」的策略,連帶壓縮流通籌碼,增添比特幣價格韌性。

市占提升也讓宏觀政策成為主要驅動因素。9 月 17 日聯準會降息後,市場並未出現過去常見的劇烈拉抬或拋售,反而以溫和走勢消化消息,反映機構資金更重視可預測性而非情緒炒作。

去中心化理想碰撞「集中持幣」現實

穩定度提升並非毫無代價。研究統計,2025 年機構在加密配置中的占比達 86%,交易所比特幣淨流出 16%,代表籌碼集中度持續升高。流通量往機構方向聚攏,雖能降低短期失序風險,卻引發「中心化」與「流動性枯竭」隱憂。

更嚴格的監管也在同步醞釀,意味滿手比特幣的上市公司、ETF 發行商將受到更細緻的合規檢視。這些變數很可能在特定時點放大價格衝擊。

但一個共識正在成形:比特幣正由高風險投機品,漸變為機構認定的「可靠數位儲值」。Michael Saylor 更將 2025 年至 2035 年視為下一階段「成長期」,他強調:

會有很多不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出現,同時會有錯誤和財富被創造出來。

在這條軌道上,比特幣或許不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無聊」不代表熄火,而是比特幣邁向成熟金融資產的必要過渡。對於去中心化主義者,理想被某種形式實現了。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