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最新消息,兩位消息人士指出,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已建議部分當地券商,暫停在香港的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業務,時間節點正值香港力拚打造數位資產中心的關鍵階段。北京突然踩下急剎車,不僅反映出中國大陸對離岸加密熱度的憂慮,也讓一國兩制下的監管邊界再度變得模糊。
官方發佈非正式指導意見叫停 RWA
報導指出,最近幾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已對至少兩家主要券商發出非正式指導意見,要求其暫停在香港的 RWA 代幣化業務。
一名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透露,監管方擔心部分專案包裝過度,導致底層資產與鏈上代幣「脫節」,因此要求券商重新檢視風險;另一名人士補充,暫停令重點並非「一律禁止」,而是要求機構在取得充分法律與技術支撐前,不得貿然推動。CSRC 內部觀點則可概括為:
「加強風險管理,並確保公司所聲稱的業務有強大、合法的支持。」
目前尚不清楚這一指導意見將持續多久,中國證監會、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及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FSTB)也均未立即回應此事,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也拒絕發表評論。
北京謹慎,香港開放
2021 年,中國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理由是擔憂金融系統的穩定性。上個月,中國監管機構進一步要求大型券商停止發布支持穩定幣的研究報告,以遏制國內投資者對數位貨幣的熱情。
但與此相對,香港正積極推動數位資產發展,包括進行 RWA 代幣化的法律審查,顯示兩地在數位資產政策上的分歧。過去幾個月,也有多家中國券商在香港積極布局 RWA 代幣化業務。例如,廣發證券香港分公司在今年 6 月就推出了「廣發代幣」,這是一套基於美元、港幣和離岸人民幣價格的收益產品,由其合作夥伴 HashKey Chain 提供支持。除券商外,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新城控股集團也在香港設立研究所,推動 RWA 代幣化業務,顯示中國企業對香港數位資產市場的濃厚興趣。
中資券商的兩難
RWA 是指將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轉換成區塊鏈上的代幣。數據供應商 RWA.xyz 統計,目前全球 RWA 規模約 290 億美元,但不少機構預測指出,到 2030 年,RWA 市場規模可能將會躍升至超過 2 兆美元。
在香港註冊的中資券商原本寄望 RWA 成為其新的增長曲線,但如今北京下達禁令,這些公司也將不得不面對專案延緩、合規成本墊高的現實。以雲鋒金融為例,該公司近期正積極布局鏈上債券與房地產代幣,卻必須同時回應香港證監會的技術測試以及大陸監管對其母公司的審核。若遵循 CSRC 指導停下腳步,可能將會錯失先發優勢;若貿然前行,則將面臨跨境監管出現衝突的風險。
延伸閱讀:馬雲入局?雲鋒金融斥資 4400 萬美元囤 ETH,聯手螞蟻數科佈局 RWA
K綜合來看,這種政策分歧可能對香港作為數位資產樞紐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對依賴內地資金和企業的市場參與者而言。短期內,中國券商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其在香港的業務策略,尋求更符合監管預期的營運模式。長期來看,隨著全球 RWA 市場的快速增長,中國或許也可能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放寬相關政策,以找到控制風險與因應全球趨勢的平衡點,但具體將會以怎樣的監管政策引導創新,還有待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