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化正在通過允許高價值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和全天候全球交易來重塑訪問方式。
風險顯而易見:不確定的監管、流動性挑戰和託管脆弱性仍然是主要障礙。
採用過程可能是漸進的,短期內將補充傳統市場,但一些人預測長期來看將轉向全面顛覆。
代幣化的敘事:一百美元的夢想
在 CoinRank 最近舉辦的一次 AMA 活動中,主持人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如果你只花一百美元就能擁有蘋果甚至 SpaceX 的一部分股份,並且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進行交易,就像發短信一樣簡單,那會怎樣?
這一願景立刻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幾十年來,在高增長公司上市前,只有風險投資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和超級富豪的合格投資者才能參與其中。代幣化有望顛覆這一模式,它將證券分解成零散的、可編程的資產,任何擁有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連接的人都可以購買。
小組討論彙集了來自整個行業的六位專家,每位專家都為討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MirrorPay 的 Ben Wei 解釋了他的公司如何構建不僅僅是一個支付平臺。通過將人工智能驅動的路由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他們的目標是讓跨境轉賬更便宜、更快捷,將全球匯款變成一種主流體驗。ChainThink 的 Cecil 從媒體的角度發言,他指出,採用始於易於獲取的信息和教育;如果用戶無法理解產品,他們就無法參與。
Arbitrade 的 Roman 直奔流動性問題。他認為,如今代幣化股票仍然受到淺層市場的制約。他的公司正在通過提供連接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 API 來解決這個問題,為雙方提供支持真實股權支持資產的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合規性是 4E Global 的 Jack 關注的重點。他的公司持有跨司法管轄區的多個牌照,希望讓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都相信,代幣化可以在安全的監管框架內進行。
C Wallet 的 Tom 描述了一種不同的應用途徑——通過融合託管和非託管功能的錢包,提供批量支付、跨境功能,甚至零費用的代幣化股票交易。最後,EnergyX 的 Jimmy Wang 將討論的重點從金融領域拓展到其他領域,重點介紹了他的團隊如何在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市場將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基礎設施代幣化。他們在Solana上發行的電動汽車訪問代幣 (EVAT) 與現實世界的使用權和收益權掛鉤,並得到了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上市合作伙伴 BTCM 的支持。
綜上所述,這些介紹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圖景:代幣化不再侷限於資本市場。它正在成為金融與其他行業(支付、媒體、合規、錢包,甚至能源)之間的橋樑。
承諾與危險:代幣化的光明面與陰影
其優勢顯而易見。小組成員一致認為,通證化股票的首要特點是便捷性。用戶無需應對司法管轄權障礙、身份要求和高額的最低投資額,而是可以購買零碎股票並進行全球全天候交易。Cecil 指出,這種轉變有效地結束了市場對開盤鈴聲的依賴,而 Jack 則強調了效率的提升:股息、治理,甚至股票分割都可以在鏈上自動化處理。Roman 舉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回憶起他曾經不得不在校園裡打工一個學期,才能獲得一個在美國開設經紀賬戶的社會安全號碼——而通證化讓這一繁瑣的手續變得不再重要。
但每一種優勢背後都隱藏著同樣的謹慎。監管的不確定性籠罩著這場討論。不同國家對待代幣化證券的方式截然不同,突然的政策轉變可能會迫使平臺在一夜之間凍結交易。流動性仍然是另一個結構性弱點。雖然代幣化可以分散所有權,但它並不能保證市場活躍。“代幣可以反映股票價格,”湯姆警告說,“但如果沒有買家,你就只能持有一些賣不出去的東西。”
Jack 補充道,交易對手和託管風險確實令人擔憂。即使智能合約代碼健全,邏輯缺陷或不透明的託管做法仍可能使投資者面臨風險。雖然傳統市場採用 T+1 或 T+2 結算,但這種延遲有時可以起到緩衝投機的作用。在 24/7 全天候市場中,投機行為可能會不受控制地加速發展。
然而,Jimmy 的立場更為樂觀。他認為,全面代幣化最終可能在透明度和效率方面超越華爾街。“真正的風險不在於市場,”他說,“而在於個人。如果你丟失了私鑰,遊戲就結束了。”換句話說,代幣化最大的弱點可能不在於監管或流動性,而在於自我託管的紀律。
這種熱情與現實之間的平衡,賦予了AMA最強大的優勢。通證化開啟了新的大門,但通往這些大門的道路卻並不平坦——在某些司法管轄區受到監管,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則顯得脆弱,而且每一步都依賴於技術。
未來之路:漸進轉變還是徹底革命?
展望未來,小組成員分成了不同的陣營。塞西爾和傑克則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根深蒂固的體系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他們指出,日本政府去年才宣佈放棄軟盤,這提醒我們,一旦行業標準確立,變革將會多麼緩慢。對他們來說,代幣化股票將成為傳統金融的補充,而非替代——至少在未來五年內不會。
Roman 和 Ben Wei 的立場更為務實。他們認同代幣化不可避免,但認為拐點將在監管機構提供清晰的框架,且上市公司開始自行發行代幣化股票時到來。他們表示,只有這樣,代幣化的採用才能加速實現規模化。Tom 對此表示贊同,並指出,正如加密貨幣的採用需要多年的用戶教育和託管信任的建立一樣,代幣化股票也需要其自身的漸進式學習曲線。
還有吉米,他拒絕對沖。對他來說,代幣化不僅僅是系統的升級,更是一場正在進行的革命。他將通過銀行轉賬與鏈上資產轉移進行了比較:前者速度慢、成本高、繁瑣;後者即時、便宜、便捷。“一旦你體驗過更好的方式,”他說,“你就不會再回頭了。”
儘管發言者觀點不一,但他們都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潮流已經逆轉。股票代幣化已經走出概念階段,進入了實際實驗階段。它或許不會在短期內顛覆華爾街,但它已經在重塑投資者對獲取、所有權和效率的認知。未來五年,代幣化股票很可能會滲透到主流市場——這並非一場突如其來的革命,而是一場穩步的變革。
本次 AMA 活動最終未有定論,但其實也無需如此。對話本身凸顯了正在進行的轉變:金融正在從頭開始重構,而代幣化是支撐這一架構的關鍵框架之一。支付、錢包、合規層,甚至清潔能源項目——所有這些都在融合到這一新架構中。無論採用是漸進式還是爆炸式增長,股票代幣化正在成為近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實驗之一,成為連接傳統金融 (TradFi) 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橋樑,並有可能重新劃定全球金融的界限。
〈 CoinRank AMA:股票化股票如何架起傳統金融與區塊鏈的橋樑〉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 CoinR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