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化是金融領域的下一個 ETF 時刻,但華爾街尚未做好準備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1993年,首隻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問世。當時,華爾街的大多數人對此不以為然。共同基金佔據主導地位,券商佔據主導地位,投資者蜂擁而至,湧向一個新包裝的指數基金,這種想法似乎遙不可及。三十年後,ETF重塑了全球的投資方式。全球15,000只ETF管理著超過17萬億美元的資產,支撐著無數的退休投資組合,是金融市場的核心。最初的實驗如今已成為一種常態。

如今,我們正處於另一場規模可能更大的革命的風口浪尖。將現實世界資產 (RWA) 通證化到區塊鏈軌道上並非遙不可及的未來幻想實驗,而是正在發生。其核心理念很簡單:將傳統金融工具——債券、股票、信貸組合——以數字形式呈現在公鏈上。這使得它們可編程、可移植,並可即時轉移。換句話說,它讓投資者能夠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輕鬆地轉移美國國債。

在駿利亨德森,我們並沒有袖手旁觀。去年,我們與基礎設施提供商Centrifuge合作,推出了一隻直接在鏈上發行的流動性國債基金。隨著投資者尋求將傳統投資方式引入鏈上,該基金在短短几個月內管理的資產規模就增長到超過 4 億美元。在此基礎上,我們擴展了旗艦 JAAA 策略,該策略的規模已達到 7.5 億美元。這不再只是空談:而是投資者的資金正在通過新的渠道流動。

當然,傳統金融領域仍然存在大量質疑,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監管、根深蒂固的遺留系統或投資者缺乏信心上。但即使在最近十年,當ETF的趨勢已經完全顯現時,我們也聽到過類似的質疑。儘管爭論不斷,但幾乎每一次金融領域的突破性創新,質疑都是主要的反應。事實是,採用ETF並非由既有參與者改變其方式而線性發生。它緩慢地發生,然後突然發生,因為行業巨頭受到的顛覆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我們周圍的世界在變化,看似小眾的東西變成了常態。

代幣化不同於以往金融現代化的嘗試,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包裝或新的分銷機制,更是一個新的基礎。全球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發展緩慢,並且已經落後。結算需要數天時間,而原本只需幾秒鐘。成本被嵌入層層中介機構。訪問權限僅限於少數機構。投資者和發行人都感到沮喪。代幣化直接解決了這些摩擦。通過將資產轉移到鏈上,投資者可以獲得即時結算、徹底的透明度,以及將投資產品整合到去中心化金融中的能力。正如移動技術催生了新業務並改變了消費者行為一樣,區塊鏈將催生全新的金融模式。

其影響遠不止效率。代幣化開啟了構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體系的大門。想象一下,雅加達的一位教師將標準普爾500指數股票放入數字錢包,並用其為新的商業創意獲得貸款;或者,倫敦的一位員工向聖保羅的家人發送無摩擦、有利息的小額支付。代幣化使機構能夠服務於那些過去被傳統金融體系拒之門外的客戶。它還使已經使用這些投資的機構能夠徹底革新其資產管理方式。在可編程金融的新時代,它使這些資產更易於獲取、更便攜、更易用。

Centrifuge 的技術為代幣化基金的發行、管理和分配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使我們能夠快速安全地將這些產品推向市場。此次合作使這家擁有 90 年曆史、資產管理規模達 4500 億美元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能夠以區塊鏈技術獨有的速度、透明度、安全性和互操作性運營。這一成果預示著全球金融體系即將迎來平臺化轉型。

現在的問題不是代幣化是否有效。它顯然有效。真正的問題是,資產管理公司和監管機構能否迅速採取行動,抓住機遇,還是會眼睜睜地看著新進入者建立一個更能滿足全球投資者需求的平行體系。

傳統金融行業迫不及待地想要創新。金融的世代技術革命並非人工智能,而是區塊鏈。這項技術已經成熟,其優勢毋庸置疑,而且勢頭正盛。傳統金融公司面臨著一個選擇:是擁抱代幣化,塑造全球金融的新篇章,還是眼睜睜地看著這場變革悄然發生。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