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6日凌晨,加密市場突發下跌。比特幣在持續多日徘徊在113,000美元附近後,突然跌破110,000美元關鍵心理關口,最低下探至108,909美元,日內跌幅達到3.3%。
風險偏好逆轉:宏觀環境悄然生變
本次下跌最顯著的特點是發生在相對平靜的市場環境中。與8月份因巨鯨拋售引發的閃崩不同,此次下跌並沒有出現單筆超過萬枚比特幣的異常交易。相反,市場呈現出一種"溫水煮青蛙"式的緩步下行走勢。
究其原因,市場風險偏好的轉變首當其衝。儘管美聯儲在9月的議息會議上如期降息,但市場對後續政策路徑產生了分歧。一些分析師指出,降息預期已經被過度定價,而美國政府的財政狀況令人擔憂。如果國會無法在10月1日前通過撥款法案,美國政府將面臨停擺風險,這種不確定性促使投資者轉向保守。
更值得關注的是,傳統金融市場已經提前發出信號。美股三大指數期貨在亞洲交易時段均出現下跌,納斯達克指數期貨跌幅達0.19%。這種風險資產的聯動下跌,反映出全球資金正在重新評估資產配置策略。
槓桿市場的"自我實現式"下跌
從技術面看,此次下跌具有典型的槓桿市場特徵。當比特幣價格跌破110,000-111,000美元這一關鍵支撐區間時,觸發了大量槓桿交易的止損平倉。根據Coinglass數據,過去24小時內全網爆倉金額達到11億美元,其中多頭爆倉佔比超過80%。
這種"槓桿清洗"現象在加密貨幣市場並不罕見。在流動性相對薄弱的亞洲早盤時段,較小的賣壓就可能引發不成比例的價格波動。當價格跌破關鍵技術水平時,程序化交易的止損單會集中觸發,形成所謂的"瀑布式下跌"。
機構資金流向出現微妙變化
儘管沒有出現8月份那種規模的巨鯨拋售,但鏈上數據仍然顯示出一些值得關注的跡象。根據CryptoQuant 數據,在過去一個月內,持有超過1000枚比特幣的地址總共減少了約14.7萬枚比特幣的持倉。這種持續的減持行為,可能與機構投資者獲利了結有關。
現貨比特幣ETF的資金流向也呈現出分化態勢。雖然貝萊德和富達等大型機構的ETF仍然保持淨流入,但整體流入速度明顯放緩。一些分析師認為,這表明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的短期走勢趨於謹慎。
本次下跌還反映出加密貨幣市場結構的深層次變化。與2021年週期相比,當前市場的機構參與度顯著提高,這使得價格走勢與傳統金融市場的關聯度增強。當美股出現調整時,加密貨幣市場很難獨善其身。
關鍵位分析
從技術分析角度看,108,000美元是一個重要的支撐位。如果比特幣能夠在這一位置獲得支撐,那麼後續有望重新測試111,000-113,000美元區間。多個技術指標顯示,比特幣目前處於短期超賣狀態,存在技術性反彈的需求。
然而,如果跌破108,000美元支撐,下一個重要支撐位將在105,000-106,000美元區間。這一區間不僅是前期整理平臺的上沿,也是多個移動平均線聚集的區域,預計將提供較強支撐。
基本面因素同樣需要關注。10月1日的美國政府撥款截止日期是一個重要時間點。如果出現政府停擺,可能進一步加劇市場避險情緒。此外,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報季即將開始,企業盈利表現可能影響整體風險資產表現。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訂閱: https://t.me/bit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