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引領亞洲ETF熱潮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隨著亞洲散戶投資者對美國科技股的需求飆升,從紐約到首爾,資產管理公司紛紛推出產品。亞洲對美國科技股的需求日益高漲,來自臺灣和韓國的散戶投資者紛紛湧入新的ETF。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引領了這一潮流。

本月初,摩根大通推出了一隻新的臺灣上市主動型ETF。該產品允許本地投資者投資於包括蘋果、微軟和英偉達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認購將於9月30日開始,持續至10月3日。摩根大通認為這是擴大其亞洲ETF業務的關鍵舉措。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亞太區 ETF 數字及直接業務主管 Philippe El-Asmar 表示,該公司將主動型 ETF 視為該地區的主要增長動力。

韓國的未來資產全球投資公司(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也在大力推進。本月,其旗下老虎ETF(Tiger ETF)推出了一隻投資於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美國軟件公司的基金。未來資產的高管表示,此舉是對散戶交易繁榮的直接回應。

未來資產 ETF 管理主管 Nathan Namki Kim 表示,散戶投資的興起對新產品開發產生了強勁的需求。

僅今年一年,這些新發行的ETF就使亞洲地區專注於美國科技股的ETF總數達到19只。這使得該地區的首發ETF數量超過了去年的22只。目前,共有63只此類ETF在亞洲上市。

零售資金助長勢頭並帶來風險

事實證明,亞洲各地的散戶投資者都是美國科技股的忠實擁躉,尤其是“七大科技巨頭”。這些公司包括 Alphabet、亞馬遜、Meta、微軟、英偉達、特斯拉和蘋果,自 2022 年底以來,它們推動納斯達克 100 指數上漲了 115% 以上。

然而,資金流動波動較大,因為過去三個月,亞洲的美國科技ETF淨流出超過5億美元。分析師警告稱,這輪漲勢可能過熱,過多資金湧入少數幾隻股票。

然而,總體趨勢依然完好:過去三年,亞洲投資者向美國科技 ETF 投入了超過 43 億美元,押注美聯儲降息和人工智能驅動的Optimism將延續漲勢。

截至9月24日收盤,納斯達克100指數9月份上漲逾4.5%,創下自6月以來的最佳月度表現。彭博行業研究ETF分析師Rebecca Sin表示,美國科技股在亞洲仍是一個強勁的增長領域,為發行方提供了諸多機會。她還補充稱,近期資金外流可能反映出在經歷了數月的穩健上漲後出現了獲利回吐。

亞洲ETF熱潮已超越科技領域

科技ETF的湧入是席捲亞洲ETF市場的一股更廣泛浪潮的一部分。僅在2025年的前八個月,就有461只新的ETF開始交易。這一速度可能超過去年508只的記錄。

彭博行業研究預測,到2035年,亞洲ETF資產總額將從目前的略低於2萬億美元飆升至8萬億美元。中國有望引領這一趨勢,但臺灣和韓國的市場也在快速增長。美國ETF市場規模目前已達到約12.5萬億美元。

像摩根大通這樣以散戶為主的亞洲市場,對全球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新機遇。韓國、臺灣以及該地區其他地區的短線交易員越來越多地尋求海外更高的回報,尤其是在美國科技領域。

這種勢頭並非沒有風險,因為如果市場情緒發生變化,ETF 高度集中於少數幾家美國大型公司,投資者將面臨風險。ETF 發起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也意味著任何產品都必須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

儘管如此,摩根大通的積極進軍仍使其處於領先地位。為了搶佔亞洲的零售需求,這家華爾街巨頭正在迫使競爭對手加快推出新業務。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