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持有量縮水 76%,金融公司損失慘重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比特幣國債曾被譽為確保加密貨幣在企業融資中地位的制度橋樑,但隨著華爾街撤退,比特幣國債如今急劇下跌,暴跌了 76%。

這種先前穩固的支撐非但沒有為需求(企業、養老金和機構持有比特幣)提供堅實的基礎,反而暴露了其脆弱性。最初支撐比特幣價格的企業支持正走向反面。

華爾街退出比特幣國債市場

根據 CryptoQuant 的數據,數字資產基金對比特幣的購買量從 7 月份的 64,000 枚BTC下降到 8 月份的 12,600 枚。9 月份迄今為止,這一數字僅為 15,500 枚BTC,較初夏的狂熱時期下降了 76%。

比特幣本週下跌近6%,以太幣等其他主要代幣也出現下跌。突然的清算和不溫不火的衍生品交易加速了拋售。

與此同時,幾家財務公司的股價下跌。一些在公開股權交易中因私人投資而泡沫化的公司,目前的股價已比發行價低了 97%。CryptoQuant 的分析師表示,如果壓力持續存在,這些公司的市值可能還會再縮水 50%。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監管機構目前正在調查與國債相關公告相關的異常交易。市場觀察人士還指出,這些公司持有的加密貨幣數量以及獲取價格的透明度有限。私人對帶有認股權證的公開股票的投資非常複雜,這使得監控真實的股份數量和稀釋風險變得更加困難。

曾經被宣傳為安全的加密貨幣機構入口,如今似乎岌岌可危。許多上市財務公司的股價如今與其賬面比特幣價值持平,甚至低於其賬面價值,抹去了投資者曾經支付的高額溢價。

機構賣家清除需求賬本

在2025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數字資產國債被視為逆週期買家,向比特幣注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並吸收了拋售。這增強了人們的信念,即華爾街可以充當市場的穩定力量。

這種信心已經動搖。沒有資本,他們就無法再行使購買力。這形成了一個逆向循環:機構需求下降導致價格下跌,導致新流入的資金逃離。

衍生品市場的壓力最為明顯。市場對較長期期貨的興趣已經枯竭,僅本週一天,就有超過2.75億美元的比特幣多頭被清算。這種逆轉反映出交易員越來越不願承擔風險。

然而,散戶市場依然舉步維艱,因為ETF仍是市場焦點。iShares比特幣信託ETF上個月吸金25億美元,較8月份的7.07億美元大幅增長。隨著企業買家撤資,小型投資者仍在追逐敞口。

Arca 首席投資官傑夫·多爾曼 (Jeff Dorman) 表示,這種輪動非常直接。隨著數字資產債券的暴跌,加密貨幣似乎表現疲軟。雖然這並沒有引發直接的拋售壓力,但卻有效地將一位財力雄厚的買家擠出了市場。

就連資深交易員也對當前的形勢變得謹慎起來。AirdropAlert.com 的運營者莫滕·克里斯滕森 (Morten Christensen) 表示,當比特幣 8 月份突破 12.3 萬美元大關時,他就看到了警告信號。

他表示,在他看來,財務公司的擴張是市場已經觸頂的跡象,並將其與早期的週期相比較,其特點是過度自信之後出現大幅下跌。

而此次大幅回調也指向了一個新的現實。比特幣非但沒有融入企業融資,反而給市場增添了另一層波動性。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