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歡迎的加密貨幣衍生品被稱為永續合約,交易者可以押注比特幣或以太幣的價格,但不持有這些資產。與傳統期貨不同,永續合約不會到期,並透過資金費率等機制維持現貨價格。交易者可以做多或做空,槓桿通常最高可達100倍。這項特點使得永續合約在中國法律體系中極具投機性且備受爭議。
《律師:中國法院如何認定虛擬貨幣合約交易? 》(作者劉磊律師團隊)永續契約這東西本身不算“違法”,但關鍵看你在哪用、怎麼用,在國內,這件事的紅線特別明確;法院認為,用戶“賭價”“猜漲跌”,跟賭博中的“押大小”沒有區別,閱讀全文: https://t.co/bKO5cbmmFHIKO
— 吳說區塊鏈 (@wublockchain12) 2025 年 9 月 27 日
法院判決賭博與合約相符
最高法院指導案例146號將賭博定義為基於機率的行為。中國法院在永續合約案件中曾運用這項原則,理由是,就像擲骰子之類的賭博一樣,人們押注價格的走向。高波動性以及平台內建的槓桿和清算規則進一步支持了這個解釋。
上海松江法院於 2024 年裁定持有虛擬貨幣並不違法,應視為有價值的財產。但根據《中國民法典》,投機交易合約無效。在此之前,在 2021 年,BKEX 案成為先例。透過USDT向營運商提供了 1000 倍槓桿的永續合約。法院認定這種操作是一種變相賭博,業者以及基於佣金的推薦代理人均有罪。第二個例子是深圳營運的離岸交易所,該交易所獲利 8,000 萬元人民幣。該平台被判犯有非法經營罪,儘管它聲稱自己的業務並未影響金融市場。
自2017年起的法規禁令
2017年,中國禁止境內加密貨幣交易,2021年又推出了《9·24通知》,禁止為中國客戶提供服務的海外交易所。 《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也禁止未經授權的期貨交易,例如永續合約。這些法規共同封鎖了中國持續進行合約實務的法律途徑。
對個人而言,與永久平台簽訂的協議站不住腳,交易者一旦資金損失也無法尋求法律援助。跨國交易也可能違反外匯法。佣金制招募有協助非法商業活動的風險。對於平台而言,未經國家許可提供永久合約,業者將因非法賭博商業行為而面臨刑事起訴,通常涉及巨額罰款和監禁。
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而其他司法管轄區則透過金融法來管理永續合約。英國將其視為衍生品,只允許合格投資者投資。自2023年6月起,香港允許散戶加密貨幣投資,但不允許衍生性投資。中國的策略是最嚴格的策略之一,旨在保護消費者權益並穩定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