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交易所面臨著日益增長的漏洞風險,需要實時安全、MPC 密鑰管理和 AI 監控來防止鉅額損失。
量子計算成為未來的威脅,推動區塊鏈項目在攻擊者發起攻擊之前採用量子安全加密技術。
加密貨幣市場面臨壓力:受宏觀經濟衝擊影響,比特幣跌破11.1萬美元,流動性壓力導致各平臺出現鉅額虧損。與此同時,違規行為持續發生。
最近,UXLINK 漏洞利用,攻擊者鑄造了數十億代幣並拋售,導致數百萬美元在幾秒鐘內蒸發。再加上近年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橋接攻擊事件,交易所面臨的風險從未如此清晰。
在接受Coinpedia採訪時,Baek 直言不諱:“交易所應該開始將區塊鏈風險視為實時運營信號。當數十億美元可能在一次攻擊中消失時,速度和準備至關重要。”
實時交換安全
Baek 建議交易所根據實時鏈健康指標(例如確認時間、驗證者流失率或可疑活動激增)來控制充值和提現。現代風險引擎應該像獨立的共同簽名者一樣,在批准之前模擬每筆交易。強大的密鑰管理(通過多方計算和硬件支持的簽名者)對於防止災難性損失也至關重要。
去中心化與合規性
Baek 認為,去中心化和監管並非死對頭,而是可以共存:“加密貨幣的未來更有可能以隱私保護合規為中心。” 零知識證明可以讓用戶在不暴露個人數據的情況下證明自己通過了審查,而人工智能驅動的監控工具可以實時檢測異常活動。這種混合方法既允許日常用戶開放訪問,又能為監管機構提供可驗證的機構交易保障。
即將出現的量子威脅
最長期的挑戰可能來自量子計算。像 Shor 這樣的算法可能會破解當今的加密簽名,使攻擊者能夠偽造交易或竊取資金。甚至在此之前,攻擊者就已經在收集加密數據,希望日後能夠解密。
Baek 警告說:“量子計算就像一顆我們已經可以在地平線上看到的小行星:我們知道它即將到來,我們有時間制定偏轉計劃——但前提是我們現在就開始準備。”
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項目已經在測試量子安全簽名和遷移工具。那些早日適應的項目可能會獲得安全性和用戶信任,而那些拖延的項目則有可能在第一次真正的量子攻擊成為頭條新聞時面臨混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