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追隨邁克爾·塞勒戰略公司(之前稱為微策略公司)腳步的公司來說,第三季度是一個艱難的時期。
由於這些公司的總股價跌破了其加密貨幣持有量的價值,因此其股價正在下滑。
一些數字資產庫(DAT)開始回購自己的股票。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尼庫·阿斯加里(Nikou Asgari)表示,這可能是即將崩潰的徵兆。
- 在加密貨幣轉型計劃宣佈後不久,幾家 Strategy 模仿者的股價便達到了頂峰。
- 現在他們必須借入高達 2.5 億美元來回購股票,因為他們希望此舉能夠推高股價。
- 這一趨勢與整個數字資產金融行業的動盪相一致。其中許多資產的價值低於其持有的比特幣。
回購
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重點關注了七家規模相對較小、但企業比特幣之路卻坎坷的公司。文章列舉了Semler Scientific、ETHZilla、Empery Digital、CEA Industries、Metaplanet、SharpLink Gaming和Ton Strategy。其中五家公司的市值目前低於其持有的比特幣。
其中大多數公司幾個月前才宣佈轉向加密貨幣。這些公司宣佈轉向加密貨幣後,股價通常會在短期內大幅飆升,隨後出現下跌。最近幾周,所有這些公司都開始回購股票,希望以此提振股價。
這些公司需要以高於其基礎加密資產的價格交易股票。否則,他們將無法遵循塞勒的策略並繼續購買加密貨幣。這些DAT通過債務籌集了數千萬美元甚至數億美元來回購股票。
阿斯加里認為,這些例子預示著他所謂的“比特幣國庫熱潮”即將消退。文章引用了加密貨幣分析公司 Kaiko 分析師摩根·麥卡錫的評論:“這可能是其中一些公司瀕臨死亡的跡象。”
麥卡錫表示,這些公司正在試圖爭取時間,希望能夠利用下一次加密貨幣反彈。
與此同時,阿斯加里指出,股票回購並非企業加密貨幣債券的特有做法。這是企業尋求提高股價的常見策略。
Semler Scientific 與 Strive Asset Management 合併
雖然《金融時報》的文章質疑了數字資產積累是否是一種有利可圖的策略,但它表明,崩盤並非唯一可能的情況。阿斯加里指出,陷入困境的比特幣資金管理公司可能成為收購目標。Semler Scientific 就是一個例子,該公司於 9 月 22 日被維韋克·拉馬斯瓦米的 Strive Asset Management 收購。此次合併創造了第三大比特幣資金管理公司(規模為 10,900 BTC),併為 Semler 股東帶來了 210% 的溢價。
《Wolf of All Streets》播客主持人斯科特·梅爾克(Scott Melker)表示,這筆交易可能標誌著比特幣領域企業整合的開始。他補充說,對塞姆勒科學公司的收購併非最後一次此類併購,而且“幾乎肯定不會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紙質比特幣的夏天”熱嗎?
2025年上半年,比特幣財務公司曾是炙手可熱的話題。然而,到了7月,已有多家公司試圖通過押注其他加密貨幣來複制塞勒的成功,這些加密貨幣包括以太幣、Dogecoin、特朗普官方貨幣以及其他各種加密資產。
大約在同一時間,許多BTC國債表現不佳的情況變得明顯。最臭名昭著的例子之一是大衛·貝利(David Bailey)持有的中本聰股票,單日暴跌超過50%。
DL News 援引高盛前分析師 Dom Kwok 的話稱,股票價格與基礎加密貨幣價格出現分歧,導致投資者望而卻步。
數字資產財務公司面臨困境的一個顯著跡象是,Metaplanet 也在考慮回購股票。日本公司 Metaplanet 是該地區最大的企業BTC持有者,也是全球第五大企業比特幣財務公司。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西蒙·格羅維奇(Simon Gerovich)表示,公司可能會進行回購併發行優先股。如果公司市值跌破其BTC資產負債表的價值,則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
不僅如此, BTC資金業務策略的創始人 Strategy 本身也面臨著一些動盪。截至 8 月底,Strategy 市值縮水約 15%,實際上損失了其持有的比特幣的溢價。
2025年,Strategy發行了一系列優先股,引發了人們對其資產稀釋甚至“龐氏騙局”的批評。隨著以太坊和其他加密貨幣在7月份開始搶佔風頭,比特幣的國庫券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人們的關注,損失了投資者急需的資金。隨著該公司繼續購買比特幣(目前持有超過63萬枚BTC),MSTR的股價持續下跌。
2024年,MSTR的總價值是Strategy持有的比特幣價值的2.5到3倍。然而,到了2025年8月,這兩個數字卻非常接近。這損害了投資者的興趣,並限制了該公司繼續執行其戰略的機會。9月,Strategy被標準普爾500指數委員會拒絕,儘管許多人認為該公司完全符合該指數。
任何交易過加密貨幣的人都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擊敗比特幣幾乎是不可能的。
—《萬街之狼》(@scottmelker)2025 年 9 月 16 日
你需要無可挑剔的時機和選擇,即使在 alt 季節也是如此——因為你總是需要輪換回來。
財務公司的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同。
他們都在試圖擊敗比特幣。
雖然這種趨勢並不一定意味著數字資產庫會在短期內消失,但一些由頂級投資者支持的雄心勃勃的項目仍在不斷湧現。然而,它們也面臨著同樣的現實:庫務公司正在失去人氣,收益也越來越小。
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Bullish,一家由彼得·泰爾(Peter Thiel)支持、備受矚目的公司。該公司於8月成立。Bullish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其當前價值幾乎與其持有的比特幣價值相同。時間將證明,無論是合併還是其他形式的整合,能否拯救比特幣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