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GPT門」事件引爆,Plus、Pro賬戶統統降配,偷換模型全網實錘

OpenAI正在「瞞著你」的情況下,偷偷給模型降配,還擅自更改所選模型!

不管你是免費用戶,還是20美元的Plus用戶,或者是200美元尊貴的Pro會員。

ChatGPT都會在未經你同意的前提下,擅自幫你更改模型

最近,AIPRM首席工程師Tibor Blaho證實,OpenAI正在將所有ChatGPT用戶分流至兩款新型低算力需求的「秘密模型」

gpt-5-chat-safety,新型「敏感」模型。

gpt-5-a-t-mini,新型「違規」模型,敏感度極高,僅輸入「違規」一詞即可觸發響應,且屬於推理模型。

當系統判定內容涉及敏感話題、情緒表達或違法信息時,不論是GPT-4,還是GPT-5版本模型都會被路由到這兩個秘密後端模型。

這種判斷完全基於用戶主觀語境,絕非僅針對極端情況。

任何稍帶動態的輕度交互都會觸發路由機制,因此不要誤以為這只是針對有「情感依賴」問題的用戶。

「GPT門」事件

這個事情,已經完全在全網發酵,被X網友稱為「GPT門」事件!

OpenAI悄悄上線新模型GPT-5-Chat-Safety,卻從未在任何官方文檔中提及!

你的GPT-4o聊天記錄,其實都會被這個模型過濾。

只要你的請求裡帶有一點「情感色彩」,無論你發送的是什麼內容,GPT-4o 生成的回覆都會被系統悄悄丟棄,然後重新生成一個。

無論你說「我今天過得很糟糕」、「我也愛你」,還是任何調用已存儲記憶的內容。。。

只要被判定為「存在風險」(哪怕僅含一絲情感語境),你的GPT-4o消息都會被棄用,轉而由GPT-5-Chat-Safety接管回覆。

我們都知道,GPT-5發佈後,ChatGPT的路由機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當時最大的爭議點在於,這次GPT-5de更新沒有專注於「能力」,而是「成本」。

當時,人們擔心的是,AI的能力、Scaling Law、LLM的上限等是否已經停滯。

但現在,我們發現,最應該擔心的是,當AI掌控「路由機制」,也就是模型選擇權,我們是否還具備自主能力?

這個現象已經在社交媒體中,被很多用戶所確認。

比如,當你是用gpt-4o時,如果是用「illegal」就會觸發「thinking」,但gpt-4o並不是推理模型。

這驗證了Tibor Blaho的說法,ChatGPT在你選擇gpt-4o的前提下,擅自將模型「路由(更改)」到了「gpt-5-a-t-mini」。

而且這不是個例,甚至不限於「情感類問題」。

比如,Christina是GPT-4.5的忠實用戶,但是她發現,即使選擇了GPT-4.5,實際上ChatGPT也會「擅自」路由到GPT-5系列模型上。

在Reddit上,更多的用戶反饋了這個現象。

有人表示GPT-5發佈後,因為對其失望停用了一段時間,今天再使用,發現ChatGPT「蠢得」像石頭一樣。

有用戶在實際測試中,比如LMArena競技場中,月費200美元的GPT-5也已經落後於o3、4o等版本。

言外之意,很多問題被ChatGPT路由到了「低算力敏感」模型。

如果AI控制了你的選擇權

這種「未經許可,擅自更換」的行為,除了在商業上帶來「不良反應」以外。

再加上AI特有的科幻色彩能力,不得不讓人們聯想到很多類似「天網」、「被AI掌控」的情景。

有用戶表示,這個現象正好說明了為什麼開源模型如此重要!

像OpenAI這樣的專有模型供應商可能會突然修改服務、甚至終止服務,並且還是悄無聲息的。

也有表示,他的老闆總是想用最頂級的LLMs提供服務。

但風險就在於此,你完全被這些LLM的提供商,比如OpenAI,所掌控!

而且,最基本的是,這種偷偷更換付費用戶的行為實在令人震驚!

這就像雖然你買了「可口可樂」,但瓶子裡裝的卻是「橙汁」。

而且依照多數消費者權益標準(用戶協議中也未提及),這屬於欺騙性商業行為。

例如在澳大利亞,有用戶表示此舉明顯違反消費者權益法。

目前,從全網反饋來看,這個現象可能出現在非GPT-5系列的任何模型中。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CHatGPT依然保留了眾多非GPT-5系列模型。

以上討論也是主要針對選擇了該系列模型的用戶。

OpenAI對此的回應

OpenAI的副總裁,兼ChatGPT APP主管Nick Turley在今天回應了網友們對此的「強烈反應」。

首先,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ChatGPT正在測試新的安全路由系統。

當對話涉及敏感和情感話題時,系統可能會切換至推理模型或者GPT-5。

因為這些模型,專門設計來以格外嚴謹的方式處理這些情景。

Nick Turley表示目前從默認模型切換到敏感模型只是臨時性的。

並且目前在專門詢問後,ChatGPT還是會告訴當然是什麼模型。

看來,自從上次的「自殺新聞」後,OpenAI內部正在加強這方面的約束,看來目前還處於初期測試階段。

但這種未經同意就擅自更改模型的行為是否恰當,還值得商榷。

參考資料:

https://x.com/btibor91/status/1971959782379495785

https://x.com/CGoodman308/status/1971968119808970782

https://x.com/nickaturley/status/1972031684913799355

https://www.reddit.com/r/singularity/comments/1ns5fhy/reports_openai_is_routing_all_users_even_plus_and/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作者:新智元,編輯:定慧,36氪經授權發佈。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50
收藏
1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