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凌晨,OpenAI扔出一枚重磅炸彈,為旗艦產品ChatGPT推出名為“Pulse”的新功能。這標誌著ChatGPT正從一個被動的問答工具,正朝著能主動思考、預測用戶需求的私人助理飛速進化。
目前,這項新功能已向移動端的Pro用戶開放預覽,它旨在通過每晚的“異步研究”,在清晨為用戶推送一份量身定製的“每日簡報”,內容涵蓋個人興趣、工作日程、生活瑣事等多個方面。
Pulse的問世,不僅是OpenAI在“智能主體AI”(Agentic AI)領域的重要佈局,更預示著人與AI交互的範式即將迎來深刻變革。
目前,這項新功能已向移動端的Pro用戶開放預覽。
一、核心功能:從被動問答到主動提供服務
自誕生以來,我們和ChatGPT的互動模式很簡單:用戶只需提出問題,便能獲得學習、創作或解決問題的答案。然而,這種模式始終存在一個固有的侷限:它完全依賴於用戶知道該問什麼,並且總是將發起下一步行動的責任放在用戶身上。Pulse的推出徹底顛覆了這一現狀,讓ChatGPT首次具備了主動開啟對話的能力。
Pulse的核心體驗,是為用戶提供每日清晨的個性化簡報。每天早晨,用戶會在移動設備上收到一組精心策劃的更新,這些更新以設計簡潔的“主題視覺卡片”形式呈現。卡片配有插圖和主題摘要,方便用戶快速瀏覽,如果對某個主題感興趣,可以點擊展開獲取更詳盡的信息。
OpenAI團隊強調,這種設計是為了“幫你省時間,而不是浪費你的時間”,在用戶獲取所需信息後,能迅速回歸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每天的更新內容是固定的,閱後即焚,24小時後便會消失,除非用戶選擇將其保存為聊天記錄或提出後續問題。
Pulse的強大之處在於其推送內容的高度定製化,完全根據用戶的個人情況生成。這些內容可能源自用戶近期的聊天話題,比如對某個項目的跟進建議;也可能結合用戶的日程安排,提出晚餐食譜建議;或是為實現長期目標(如訓練鐵人三項)提供具體的行動方案。
舉例來說,經常與ChatGPT討論太空和育兒話題的用戶,可能會在早晨看到關於NASA火箭發射的新聞,以及適合其孩子年齡的萬聖節服裝建議。
為了提供更具相關性的建議,用戶還可以選擇連接Gmail和Google Calendar等外部應用。這些集成功能默認關閉,用戶可以隨時在設置中開啟或關閉。一旦連接,ChatGPT便能主動發揮更大作用,例如起草會議議程、提醒用戶購買生日禮物,或為即將到來的旅程推薦餐廳。
二、背後黑科技:“異步學習”與“用戶反饋”
ChatGPT Pulse的運行機制,可以概括為一種創新的“異步研究”(Asynchronous Research)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在用戶睡覺時,ChatGPT會悄悄“加班”。它在後臺梳理你的聊天記錄、記憶庫和關聯應用裡的信息,分析你的興趣和需求,然後為第二天的簡報做好功課。
當然,這個AI助理並非一開始就完美,它需要你的“調教”。用戶對Pulse擁有絕對的控制權。通過“策劃”(Curate)按鈕,用戶可以直接告知ChatGPT他們希望在未來的簡報中看到什麼,例如要求“明天重點關注職業網球的最新消息”,或是請求提供學習新技能的技巧。
此外,對於收到的每一張卡片,用戶都可以通過簡單的“點贊”或“點踩”來提供即時反饋,這些反饋歷史可以隨時查看或刪除。
ChatGPT Pulse甚至會主動詢問用戶,以更好地瞭解用戶偏好。比如在推薦旅行方案時,會詢問你偏愛“家庭酒店”還是“特色體驗”,從而幫助塑造第二天的推送內容。
OpenAI在其ChatGPT Lab項目中與大學生合作進行早期測試時發現,用戶越是積極地反饋和引導,Pulse就變得越聰明、越好用。“你的Pulse只為你服務,”OpenAI個性化負責人克里斯蒂娜·卡普蘭(Christina Kaplan)強調,“你的反饋數據只會用來優化你自己的體驗,不會用於訓練別人的模型。”。
同時,所有在Pulse中展示的主題都經過了安全檢查,以避免顯示違反OpenAI政策的有害內容。當被問及個性化推送是否可能將用戶推入“信息繭房”時,卡普蘭回應說,團隊擁有“大量的安全過濾和限制措施”,並且公司的政策和安全團隊正在研究這一問題。
三、 行業巨震:AI助理時代真的來了
Pulse的推出不僅僅是一次功能更新,它代表了人機交互範式的一次重要轉變,被OpenAI視為“與AI互動新範式的開端”。
它的核心意義,是推動AI從被動走向主動。OpenAI應用部門CEO菲吉·西莫(Fidji Simo)一語中的:“真正的突破,在於AI助手能理解你的目標,並在你沒有提示的情況下主動幫你實現,就像最頂尖的人類助理一樣。”
這正是行業巨頭們爭相佈局的“智能主題AI”(Agentic AI)。Pulse讓ChatGPT能夠自主決定研究什麼、呈現什麼,代表了智能體進化的新方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Pulse也鞏固了OpenAI的市場地位。它將ChatGPT定位為一個首選的信息獲取入口,直接與谷歌等公司的服務展開競爭,希望通過提供高度個性化、主動推送的內容,讓ChatGPT成為“一個你永遠不會離開的助手”。
四、 挑戰與未來:通往全能AI助理之路
儘管前景廣闊,OpenAI也承認,目前的Pulse還是個“嚐鮮版”,並不完美。它偶爾會犯錯,它有時可能會推送一些已經過時或不相關的信息,例如為一個已經完成的項目提供建議。其成功率會根據所處理主題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同時,Pulse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用戶的持續反饋和引導。如果用戶不主動“策劃”,其推薦質量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此外,一些用戶對於Pulse到底能提供什麼價值感到不確定,甚至質疑其必要性,擔心它會不會反而分散用戶的注意力,從而削弱了AI代理簡化工作流程的初衷。
目前,Pulse僅向移動端的Pro訂閱用戶開放,這些用戶每月支付200美元。雖然OpenAI計劃在收集初期反饋後將其推廣至每月20美元的Plus用戶,並最終向所有用戶開放,但短期內其覆蓋面仍然有限。
但Pulse指明的方向,無比清晰。未來,不久的將來,Pulse將能夠連接更多用戶使用的應用程序,以捕捉更完整的用戶背景信息,提供更精準的更新。同時,OpenAI也在探索讓Pulse能夠在一天中的關鍵時刻提供相關信息,例如在會議前快速檢查資料,或在用戶最需要的時候提供資源。
長遠來看,OpenAI的願景是構建能夠在用戶指導下,主動為用戶研究、規劃並採取有益行動的AI系統。Pulse目前的形式(個性化研究和及時更新)只是這一宏偉藍圖最簡單的體現。最終,ChatGPT將從一個諮詢對象,演變為一個能夠代表用戶採取行動、像團隊一樣與用戶並肩工作的AI助手。
正如西莫所描繪的未來:過去只有富人才能擁有的私人助理服務,將通過AI變得人人可用,將我們從日常瑣事中解放出來。一個AI不再等待指令,而是主動為我們思考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本文來自“騰訊科技”,作者:金鹿,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