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Anoma 聯創:以太坊之後再無創新,而意圖將改變一切

Chainfeeds 導讀:

一起走進 Anoma 以意圖為核心的產品設計哲學、生態建設進展以及未來路線規劃。

文章來源:

https://www.techflowpost.com/article/detail_28380.html

文章作者:

深潮 TechFlow


觀點:

Adrian Brink:Anoma 是一個 Web3 分佈式操作系統,用戶喜歡的應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鏈上無縫運行,無論它們託管在哪裡。我們可以把 Anoma 想象成 Windows 95:無論底層硬件是 Intel CPU 還是 AMD CPU,軟件如 Microsoft Word 都能「開箱即用」運行。類似地,Anoma 讓你的應用程序在操作系統存在的地方都能運行。我用 Windows 這個例子是因為它更廣為人知,但 Anoma 實際上是完全開源的,更接近於 Linux 的早期版本,只不過 Anoma 更注重易用性。早期的 Linux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非常難用,而 Windows 在開放性和易用性之間取得了平衡,這也是我們在 Anoma 中所追求的目標。如果你想要在 Anoma 上構建應用,歡迎在 Telegram 聯繫我,我們可以討論如何為你提供最合適的支持。關於 RWA 與 AI 話題,讓我現在特別興奮的原因在於:大多數人仍停留在「前意圖(pre-intents)」階段,雖然有人開始為特定的交易場景設計專用意圖解決方案,但在 AI 驅動的 RWA 應用中,我們需要成千上萬的通用意圖,但當下幾乎沒有能承載這一切的基礎設施。Anoma 是目前唯一能夠讓你在開放、意圖原生的基礎設施上開始構建的地方,無論你要做 AI 還是 RWA 應用。我並不偏好某個特定的 RWA 團隊,但確實有幾支團隊很有意思。RWA 與本地市場強相關。比如,若想代幣化中國股票,團隊幾乎肯定會在香港;如果是代幣化美國股票,團隊大概率在美國。難點在於如何把這些在全球範圍內打通。我們需要構建多重信任模型,從而讓用戶在一個應用裡同時處理代幣化的中美股票。這正是 Anoma 的優勢所在:為這類應用與場景提供良好支撐。當我思考 Anoma 在做什麼時,我對我們的發展也感到興奮:當今的金融系統仍建立在 20 世紀 60 – 80 年代的技術上,而這套系統是為一個互聯網仍未大規模普及、用戶量仍未爆發、攻擊有限的時代而設計的,如今這套系統已經落伍。Anoma 正在重建金融協同層:提供一套現代化的協同基礎設施,讓銀行、國家與社區可以據此構建各自的金融系統。從這個意義上講,Anoma 的開源技術棧是將落後的金融系統升級到新時代的理想路徑,當互聯網規模更大,我們需要更穩健的金融協同基礎設施,而 Anoma 是完美解決方案。我對企業尤其是 Web2 企業的採用感到非常期待,因為在我看來,沒有哪家公司會信任全球以太坊網絡來保護其系統,他們更願意維護自己的主權基礎設施,Anoma 為此而生,你可以在公司內部部署 Anoma,自主決定公開哪些數據與互操作能力。一旦你開始公開一些信息,許多應用不僅能對接你的主權棧,還能連接全球的 Anoma 網絡,乃至以太坊上的應用,實現全局協作,用戶能夠在本地、企業和全球基礎設施之間無縫切換。例如,如果你是一家銀行,想支持用戶存入 ETH,目前基本要做對以太坊的定製集成。未來你可以直接集成 Anoma,在行內運行一套本地的 Anoma 實例,用戶即可將 ETH 轉入你的本地 Anoma 實例。

內容來源

https://chainfeeds.substack.com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