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的摩早安!
這是一份由讀者支持的出版品。想要接收新文章並支持我的工作,請考慮成為付費訂閱者。
政治、資本與注意力
我想要理解兩件事,彭博社週二晚間的主頁上都很好地概括了這兩件事。
但那句關於股市的話很有意思。他說得對!股市創歷史新高!想必股市現在應該會萎靡不振。
關稅壓低了利潤( 我們現在對卡車徵收關稅,這是一種顛覆經濟的舉措,因為它實際上會使所有東西變得更加昂貴)
美元正在風中搖擺——當然,美元貶值對跨國公司有利,但也對回報構成挑戰
最近的許多政治決定——無論您對此有何看法! ——都在造成美國的孤立,這可能不利於經濟成長。
政治不穩定通常會讓投資者感到不安,但美國投資者似乎只看到了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表現,而忽略了其他領域。 Ruchir Sharma 在《金融時報》撰文稱, “美國現在在人工智慧領域押下了一筆大賭注”,這話不假,正如他指出的那樣,這是一筆代價高昂的賭注:
除了人工智慧領域,就連歐洲股市近十年來的表現也一直優於美國,而如今這種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截至2025年,從公用事業、工業到醫療保健和銀行,全球其他地區所有主要產業的表現都優於美國。
美國股市正在蓬勃發展,但這一切都是相對的。談論泡沫總是讓人沾沾自喜。如果你置身事外,看著大公司揮霍數十億美元也相當令人興奮。興高采烈地發推文「崩盤來了!繫好安全帶!」也讓人興奮不已。瘋狂中卻蘊含著一種穩定感——我們都知道這很荒謬,沒人知道它是否會成功(即使是掌權的人也不知道),這給了每個人一個話題。
它賦予政府巨大的權力
由於這些指數呈綠色,政府似乎可以取消國會已批准的撥款,威脅盟友,或者一邊抨擊“全球化”,一邊救助阿根廷。回饋循環很簡單:
市場上漲→公眾信心維持→政治風險溢酬下降→市場再漲。
有一段時間,我以為股市只是無視政治。但事實並非如此!現在股市就是政治,一個可以賦予或剝奪合法性的政治角色 。 1人工智慧推動估值,這些估值穩定公眾信心,這種信心賦予政府權力,而政府則保護維持這種權力的體系。
股市從來都不是經濟的化身——它實際上反映的是經濟的夢想,即在股票回購轉化為有意義的生產力的世界裡,它能夠成為什麼樣子。但隨著人工智慧吞噬越來越多的資本,它既是經濟,也是股市,甚至是政府。
黃金也持續上漲。
通常情況下,股票和黃金走勢相反。股市上漲,黃金下跌。恐懼或信心,兩者擇一。但現在不同。受人工智慧Optimism推動,標普500指數飆升,而黃金則飆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今年以來,黃金上漲了51%,成為今年表現最佳的資產 。 2 。美元下跌了10% 。 3 。恐懼和信心同時上漲的情況很少見,通常不是好兆頭。
Odd Lots 就此間的推拉進行了一次精彩的採訪。 Viktor Shvets 看到了一個循環——科技正在撕裂社會(這顯然是一項不錯的投資),因此人們購買黃金作為「對沖破壞」的手段。
美國股市似乎並不在意。兩家公司目前都在獲利,但不可能永遠正確。美國股市把所有賭注都押在一個故事上:
據摩根士丹利稱,「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回報約 75%、獲利成長約 80%、資本支出成長約 90%」可歸功於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建設。
人工智慧公司持有 1.2 兆美元的債務,是投資等級市場中最大的部分。
Nvidia、微軟和蘋果目前佔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 20% 以上。
這裡的潛在想法是,人工智慧將來肯定會帶來無限的回報,所以估值現在不必合理。現在什麼都不必合理!
歡樂的循環
人工智慧公司正在投入巨資,主要是在彼此之間。正如彭博社所報導的,這是一個投機的循環經濟。
Nvidia 向 OpenAI 投資了 1000 億美元,用於建立 AI 基礎設施,因此OpenAI 可以購買價值 1000 億美元的 Nvidia 晶片。 OpenAI 今年已簽署了約 1 兆美元的交易。由於沒有足夠的收入(目前約為 120 億美元)來資助這些交易,他們正在透過舉債籌集資金。 xAI 正在從 Nvidia 融資,用於購買 Nvidia 處理器?
OpenAI 將在未來幾年內購買 6 千兆瓦的 AMD 晶片,並且還能夠以每股一美分的價格購買高達 10% 的 AMD 股份?
每個人都在賺錢,因為他們都在互相賺錢。
貝恩公司估計, 到 2030 年,這波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支出將需要每年 2 兆美元的收入才能證明其合理性,這比蘋果、亞馬遜、Alphabet、微軟、Meta 和 Nvidia 2024 年的總收入還要高。
這些公司主要透過 (1) 訂閱和 (2) 使用這些資料中心的費用來賺錢。
但這些公司面臨兩大阻力。
這裡所需的2兆美元是年度訂閱市場的5倍多,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很多人為此付費。但很多人不想付費。
硬體會在兩到三年內貶值。 正如《華爾街日報》所強調的,與在網路泡棉時期鋪設的光纖不同,這些硬體都無法發展成為持久的容量。
那麼,當您需要 5 倍的全球訂閱軟體市場來彌補成本時,您會怎麼做?
你製作了一個社群媒體應用程式。
每個人都有一家社群媒體公司
OpenAI 推出了 Sora,這是一款類似 TikTok 的應用,但它更注重創作和發布,而不是「社交」 (無論社交現在意味著什麼)。 Meta 也推出了Vibes ,這是另一個 AI 視訊推播應用程式。其目標很可能是像 TikTok 那樣銷售廣告。癌化與廣告(廣告化?):一切都注定是螃蟹,一切都注定是廣告。
這很有趣,原因有幾個。
人工智慧極為昂貴,但仍在尋找需求:訓練前沿模型可能需要數十億美元。但只有一小部分人為這些服務付費。一些公司 開始放棄人工智慧。創建社交媒體公司表明他們正在追求規模。他們需要眼球、數據和廣告來抵消擴張的成本。
社群媒體是不得已的獲利模式:當科技公司無法從軟體授權、訂閱或企業產品中賺取足夠的利潤時,他們就會預設採用「注意力」模式。這種方式很可靠:人們滾動瀏覽;廣告商付費。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社群媒體的不滿日益加劇,近50%的青少年表示社群媒體對他們這個年齡層的人有害。約翰·伯恩·默多克認為,社群媒體的巔峰已經過去。
這標誌著一個成熟度問題:目前,人工智慧能力的供應成長速度快於實際用例的成長速度。經濟尚未弄清楚如何利用這些智能,因此將其變成了一種奇觀。其後果顯而易見——這項技術本身很好。它好到足以被惡意利用,這種情況終將發生。然而,很少有人討論如何制定政策或護欄來遏制它。
它反映了後期科技轉型的模式:我們在加密貨幣領域也看到了這一點:當投機性回報枯竭時,專案轉向「社群」和「社交」。我們在 Web3 領域也看到了這一點:當實用性崩潰時,公司轉向「元宇宙」行銷(咳,有些公司甚至改了整個公司的名字)。現在,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也看到了這一點:轉向社交平台,以保持敘事的活力並吸引投資者的參與。
人工智慧被宣傳為垃圾的終結,但它帶來的卻是更多的垃圾。市場獎勵的是關注,而不是實用性,人工智慧和政治都適應了這種邏輯。
原本預計到2030年就能帶來2兆美元年收入的故事,如今卻變成了…在AI生成的TikTok影片上販售廣告。這或許才是最大的收益所在。這才是支撐市場信心、賦予政治自由的因素。黃金交易員看到了這一點。這就是他們進行對沖的原因。股票交易員也看到了這一點,但他們只是覺得這個故事會持續夠長,足以讓他們收拾行囊溜之大吉。
政府
而且袋子多得是。人工智慧的強大力量——無論是否是社群媒體應用——為政府提供了政治掩護。只要投資組合保持良好,選民就能保持相對平靜。政府實際上是在藉用人工智慧泡沫的信心。投機行為已經成為了治理手段。
理解這個循環可以解釋我所遇到的這兩個問題。
由於人工智慧的猜測,市場保持著良好的勢頭。
市場穩定創造了政治自由。
這種自由使得政府能夠做出原本不可能的事。
政府保護維持這項循環的人工智慧投資。
投資人正試圖押注川普政府下一步將投資哪家公司。
川普向英特爾注資 100 億美元,取得 10% 的股份後,英特爾股價飆升 82%。
政府向溫哥華的一家礦業公司投資了 3,500 萬美元,該公司部分股權由川普的捐贈者約翰·保爾森擁有,這為保爾森帶來了約 7,000 萬美元的額外收入。
如果政府投資你的公司,你就發大財了!顯然,下一個目標就是電網!這和雷根的那句俏皮話相去甚遠:「英文中最可怕的九個字是『我是政府派來的,我來幫忙』。」現在,最可怕的九個字變成了「我是政府派來的,我要封鎖你的資料中心」之類的。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社會主義形式!
凱雷集團根據其投資組合公司和房地產投資開發了自己的專有勞動力市場數據(停擺期間必需),這些數據顯然表明勞動力市場完全陷入停滯。
但經濟的其他組成部分——例如通貨膨脹和GDP成長——並沒有顯示出衰退的跡象。只有勞動市場出現了衰退跡象,這非常奇怪。
這就是黃金和股市持續上漲的原因。股市認為人工智慧的效應凌駕於一切之上。黃金市場則認為某些東西正在從根本上改變。它們都在對同一個基本現實做出反應,只是對未來方向有不同的解讀。
我和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的奧斯坦·古爾斯比談了勞動力市場,明天我們會繼續討論,因為他們的數據表明情況並非如此——但一切都令人困惑。現實令人困惑。
所以:股市處於一個完全不同的現實中,人工智慧投機才是真正重要的。我們正處於降息週期,財政政策寬鬆——不妨在所有事情上都花大錢。無論如何,Mag7 完全沒問題。
那麼,川普政府的經濟決策又該如何解釋呢?嗯,只要股市維持上漲4% ,政府就有空間去做一些在市場波動時期不可能做的事情。例如取消撥款、阻止民選代表宣誓就職、將公共資金投資於捐贈企業!
股票市場已經成為一種情感基礎設施,允許投機主權,並創造了一種透過自己的價格圖表進行管理的經濟。
黃金和股票都在飆升,因為它們都在對沖不同類型的崩盤風險。黃金交易是基於對系統的恐懼。人工智慧交易是基於對故事的信心。兩者的上漲反映了我們目前的處境。
這就是生活在人工智慧美國的意義。民主就像一種資產類別。目前,這條線還在不斷上升中。但投機並非穩定,政府向投資者藉來的許可從來都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這是一份由讀者支持的出版品。想要接收新文章並支持我的工作,請考慮成為付費訂閱者。
謝謝閱讀。
這可不是個新主意!債券義勇軍就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
Citadel 的 Ken Griffin非常擔心人們認為黃金比美元更安全,而 R ay Dalio 表示,是的,黃金確實比美元安全得多。
中國正試圖成為世界黃金儲備的託管國,以加速去美元化。此舉或許正在奏效。
川普的「特氟龍」效應遠不止股市——他可以肆意說出拜登總統永遠不可能說的話。為什麼?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