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os Labs創始人;翻譯:金色財經xiaozou
上週五DeFi領域可能遭遇了最嚴重的黑天鵝事件之一。理論上,中心化交易所和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爆倉金額超過190億美元,實際數字可能更高。令人驚訝的是鏈上借貸市場基本未受影響,但表象是可能具有誤導性的。
市場出現劇烈錯位:以幣安為例,PAXG價格跌至3600美元。
Coinbase上EURC的價格為1.085美元。
幣安上USDE跌至0.65美元。
1、並非脫錨。單一交易平臺的定價偏差並不等同於結構性平價喪失。
然而若當時價差持續存在,價格影響便會蔓延至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借貸市場,導致流動性枯竭並引發連環清算,其速度將遠超系統承受能力。僅Aave平臺就有48億美元頭寸面臨風險,潛在清算罰金高達1.8億美元。倘若這些清算被執行,資產將在穩定機制啟動前歸零。
我們能夠規避這種後果,得益於風險管理層面的審慎設計決策。其中關鍵舉措是堅持將USDe與USDT按1:1定價(在此也向LlamaRisk團隊致意!)。
2、傳統預言機的侷限性
傳統價格預言機只是真正預言機應有的蒼白縮影。它們聚合二級市場的報價,並假設這些訂單簿反映公允價值。這種假設對於高流動性的同質化資產有效,但對於如今主導DeFi的新型資產支持代幣和機制依賴型代幣並不適用。
對於以下類型的代幣:
USDe
流動性再質押代幣(LRTs)
本金代幣(PTs)
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RWAs)
其價值取決於底層流動性、儲備金構成和贖回機制。將所有代幣視為同質化資產,無異於忽略這些決定其真實經濟價值的嵌入式依賴關係和贖回路徑。
真正的預言機必須深入本質。它需要整合每個結構層——儲備金、交易對手方、贖回邏輯、協議邏輯及依賴關係,才能生成具有風險感知的價值衡量標準。否則,你不是在給資產定價,而是在給波動性報價。
3、價格、儲備證明與風險機制的融合
這正是價格預言機、儲備證明預言機與風險預言機的交叉融合。它們並非獨立系統,而是在同一框架中相互依存。
對於資產支持型代幣而言,其價值不能僅由價格預言機定義。它誕生於市場定價與已驗證儲備的結合,是市場觀測數據與可證明存在性之間互動的產物。價格預言機浮現在外部市場信號表層,反映二級市場行為。
儲備證明預言機將這些信號錨定於可驗證的抵押資產,確認賦予代幣價值意義的經濟背書。
風險預言機則對二者進行情境化解析,根據資產結構、流動性及與其他風險敞口的關聯度,最終判定該資產在特定系統中的實際價值。
換言之,脫離證明的價格只是投機,缺乏情境的證明無異於靜態數據。
DeFi領域的真實估值取決於三個層級的實時協同運作:市場定價、資產背書和風險計量。
儲備證明預言機固然是進步,但我們距離終局仍很遙遠。目前既無證明頻率標準,亦缺乏深度規範。每兩個證明之間的空白期,都是依靠假設而非驗證來推定償付能力的盲區。理想狀態應是實現持續實時的證明,使儲備金可動態觀測並隨條件變化更新。我們正朝此方向邁進,但尚未抵達終點。
在精密複雜的DeFi世界中,預言機應是針對特定應用場景的風險計量工具,而非普適的真理機器。借貸市場未必要與永續合約交易所使用相同的預言機。每個系統都需明確自身準備內化何種波動,又願意將哪些風險傳導至下游。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定價穩定性的背後,總是將波動性轉移至他處。關鍵問題在於由誰、在何時吸收這些風險。
對優先考慮儲戶安全的借貸系統而言,硬編碼的1:1平價可能是合理權衡,但這並非放諸四海皆準的最優解或終極方案。
底層資產淨值(NAV)風險不會消失,只會發生轉移。優秀的風險設計應使這種轉移過程變得明確、透明並予以合理定價。
4、自律之道
若你身為發行代幣化RWA、穩定幣或貨幣市場工具的資產發行人,必須建立儲備證明體系,並與預言機協作提供PoR預言機。若無此保障,借貸市場、永續合約DEX及金庫管理等整合方就如同在向你的償付能力假設盲目授信。
若你身為整合方:
交易所
借貸協議
金庫管理人
則需直接與資產發行人及風險合作伙伴協同,深入理解每種資產的結構、贖回邏輯及儲備機制。否則,本應在協議層面管理的風險將轉由你的用戶承擔。
5、前行之路
昨日對DeFi而言本可能“更糟糕”。
我們正在構建堪比傳統金融規模的系統,卻尚未建立相應的自律規範。金融基礎設施的真正進步不源於速度,而來自精確性、透明度與共享標準。每個預言機、資產與市場設計都是一系列權衡的集合。
DeFi的下一階段將屬於那些及早認清這一本質並以嚴謹態度進行開發建設的團隊——並非行動最快者,而是方向最正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