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佈對中國商品徵收 100% 關稅後,比特幣突然暴跌,引發了加密貨幣市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清算事件。
但恐慌的投資者並非造成損失的主要原因。真正的災難發生在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交易員利用借入的資金(即槓桿)進行大額押注,一旦情況惡化,就有可能面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突然的價格波動,例如2021 年的某個星期五或“黑色星期三” ,對於使用槓桿來增加永續期貨合約(或稱 perps)的風險和潛在回報的交易者來說尤其艱難。
“被清算的人不是散戶投資者,”加密貨幣預言機提供商 RedStone 的聯合創始人 Marcin Kazmierczak 告訴Decrypt 。“他們是加密貨幣的原住民,以及在中心化交易所使用槓桿的交易員。這很痛苦,但這不是散戶的暴跌。這是一場槓桿血洗。”
週五比特幣價格的突然下跌普遍被歸咎於特朗普的關稅聲明,但這只是催化劑。
據加密貨幣價格聚合商 CoinGecko 稱, 比特幣週五早上曾一度突破 121,000 美元大關,但下午卻跌至 106,000 美元。
Kazmierczak 告訴Decrypt,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宣佈對中國徵收關稅的時機,對加密貨幣市場的走勢至關重要。因為這條消息是在紐約收盤後開始傳播的。
他說:“當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於美國東部時間 10 月 10 日星期五下午 5 點左右宣佈對中國徵收 100% 的關稅時,加密貨幣市場成為全球投資者表達震驚的唯一渠道。”
正是最初的衝擊最終導致加密貨幣市場價值190億美元的槓桿倉位在24小時內被清算。一些分析師估計,損失要大得多——可能高達300億美元甚至更多——並指出中心化交易所的清算數據存在漏報。
即便如此,190 億美元的清算規模仍是加密貨幣市場歷史上最大的單日清算事件,遠遠超過了 2022 年 Sam Bankman-Fried 的 FTX 倒閉或 2020 年新冠疫情引發的市場崩盤之後的清算規模。
原因在於最近基於加密貨幣的永續期貨市場的爆炸式增長。
永續合約與傳統的有到期日的期權略有不同。交易者仍然使用永續合約押注未來的價格走勢,用多頭押注價格上漲,用空頭押注價格下跌。但這種衍生品允許交易者押注比特幣或其他資產的價格,且沒有到期日。
但這並不意味著交易者可以免費開立永續合約並無限期地保持開立狀態。
交易所使用資金費率來保持合約價格接近比特幣現貨價格。因此,當許多交易者押注BTC價格上漲時,資金費率就會變為正值,交易者會向押注相反價格的交易者支付少量費用。
當比特幣現貨價格(或當前價格)大幅波動時,交易者可能會被迫平倉。而如果引入槓桿,損失可能非常嚴重。
當交易者使用槓桿時,他們實際上是從交易所借錢來增加倉位規模。因此,如果交易者確信比特幣價格會上漲,他可以用 100 美元從交易所以 10 倍槓桿開立 1,000 美元的倉位。
如果比特幣僅上漲5%,該交易員將獲得50%的賬面利潤。但如果比特幣跌幅過大——足以抹去開倉時使用的100美元保證金——那麼交易所將強制平倉。
當交易所平倉虧損過大的倉位時,就會發生清算。使用槓桿交易的投資者可能會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這是交易所可能需要清算其倉位的警告。但當價格大幅波動時,交易者沒有太多時間追加保證金來彌補損失。
如果價格下跌速度足夠快,就可能引發一連串的清算。這正是週五發生的情況。
“代幣價格的閃電崩盤導致抵押品價值瞬間暴跌,引發了大規模的清算連鎖反應,”卡茲米爾扎克說道。“大約160萬交易員的倉位蒸發了。即使是那些可能在價格緩慢下跌後倖存下來的倉位,也在交易所清算引擎處理過度槓桿倉位的過程中,在幾秒鐘內被徹底消滅。”
比特幣目前的交易價格約為 115,000 美元,自崩盤以來上漲了約 8.5%,這強化了投資者在歷史性牛市期間仍然普遍樂觀的觀點。
問題是什麼?槓桿交易不會消失;隨著 Hyperliquid 等專注於永續期貨的交易所越來越受歡迎,槓桿交易的規模可能只會越來越大。目前,整個比特幣期貨市場的未平倉合約總額超過 75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