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拉姆·卡南:構建以太坊的信任層

前言

加州理工學院的面試官身體前傾,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假設我給你無限的資源、無限的人才和 30 年的時間。你像隱士一樣把自己鎖在實驗室裡。30 年後,你出來告訴我你發明了什麼。你會創造什麼?”

當時正在申請教職的博士後研究員卡南,圭迪工程學院攻讀本科學位,並參與了印度第一顆學生設計的微型衛星 ANUSAT 的研發。這個項目讓他對複雜系統和協調問題產生了興趣。

2008 年,他帶著僅 40 美元的資金來到美國。他在班加羅爾的印度科學研究所讀電信工程,隨後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獲得了數學碩士和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

他的博士研究專注於網絡信息理論,即信息如何通過節點網絡流動。他花了六年時間解決該領域長期未決的難題。當他最終攻克這些問題時,只有他所在子領域的二十個人注意到了。其他人無人問津。

失望引發了一場反思。他一直在追求好奇心和智力之美,而非影響力。如果你不刻意追求,就不能指望現實世界的改變會像副產品一樣隨機出現。

他畫了一二維圖。X 軸代表技術深度,Y 軸代表影響力。他的工作穩穩地落在了深度高、影響力低的象限。是時候繼續前進了。

2012 年,他參加了一場由人類基因組計劃創始人之一克雷格·文特爾主講的合成基因組學講座。這個領域正在創造新物種,討論製造生物機器人而非機械機器人。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優化下載速度,當你可以重新編程生命本身?

他完全轉向了計算基因組學,在伯克利和斯坦福的博士後研究期間專注於此。他研究了 DNA 測序算法,構建數學模型以理解基因結構。

然後,人工智能讓他措手不及。一名學生提議使用 AI 解決 DNA 測序問題。卡南拒絕了。他精心設計的數學模型怎麼可能被神經網絡超越?學生還是建了這個模型。兩週後,AI 碾壓了卡南的最佳基準。

這傳遞了一個信息:十年內,AI 將取代他所有的數學算法。他職業生涯所依賴的一切都將過時。

他面臨選擇:深入 AI 驅動的生物學,還是嘗試新方向。最後,他選擇了新的。

從水牛城到地球

加州理工學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不是因為他答不出來,而是因為他以前從未這樣想過。大多數人都是循序漸進地工作。你擁有 X 項能力,你試圖構建 X 項加增量。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小幅改進。

30 年的問題要求完全不同的思考。它要求我們想象一個目的地,而不必擔心路徑。

2014 年,卡南作為助理教授加入華盛頓大學後,制定了他的第一個 30 年項目:解碼信息如何存儲在生命系統中。他召集了合作者,取得了進展。一切似乎都在正軌上。

然後在 2017 年,他的博士導師打來電話,談到比特幣。它有吞吐量和延遲問題——這正是卡南在博士期間研究的內容。

他的第一反應是?他為什麼要為了“胡亂猜測的胡扯”而放棄基因組學?

技術契合度很明顯,但這似乎與他宏大的願景相去甚遠。然後他重讀了尤瓦爾·諾亞·哈拉里的《人類簡史》。一個觀點讓他印象深刻:人類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我們創新或聰明,而是因為我們能夠大規模協調。

協調需要信任。互聯網連接了數十億人,但留下了一個缺口。它讓我們能夠跨大陸即時通信,但卻沒有提供任何機制來確保人們會信守承諾。電子郵件可以在毫秒內傳遞承諾,但執行這些承諾仍需律師、合同和集中式機構。

區塊鏈填補了這一缺口。它們不僅僅是數據庫或數字貨幣,而是將承諾轉化為代碼的執行引擎。陌生人第一次可以在不依賴銀行、政府或平臺的情況下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代碼本身就讓人承擔責任。

這成為了卡南新的 30 年目標:構建人類的協調引擎。

但在這裡,坎南學到了許多學者常常忽略的一點。擁有 30 年的願景並不意味著你能直接跳到 30 年。你必須贏得優勢,才能解決更大的問題。

移動地球所需的能量比移動一頭水牛多一百萬倍。如果你想最終移動地球,你不能只是宣佈這個目標,然後指望獲得資源。根據坎南的說法,你必須先移動一頭水牛。然後可能是一輛車。然後是一棟建築。然後是一座城市。每一次成功都會為你帶來更大的籌碼,以應對下一次挑戰。

世界這樣設計是有原因的。給一個從未移動過水牛的人移動地球的權力,整個世界都可能爆炸。漸進式槓桿可以防止災難性的失敗。

卡南第一次嘗試移動水牛的項目是 Trifecta。這是他和另外兩位教授共同打造的一條高吞吐量區塊鏈。他們提出了一個每秒 10 萬筆交易的區塊鏈方案。但沒有人為其提供資金。

為什麼?因為沒人需要它。團隊優化了技術,卻沒有理解市場激勵或明確客戶。他們僱傭了思維方式相同的人——都是解決理論問題的博士。

Trifecta 失敗了。卡南迴到了學術和研究領域。

然後他再次嘗試,創建了一個名為 Arctics 的 NFT 市場。他曾是 Dapper Labs(運營 NBA Top Shot)的顧問。NFT 領域看似很有前景。但在構建市場時,他不斷遇到基礎設施的問題。如何為 NFT 獲取可靠的價格預言機?如何在不同鏈之間橋接 NFT?如何運行不同的執行環境?

這個市場也失敗了。他不瞭解 NFT 交易者的思維。如果你不是自己的客戶,你就無法構建出有意義的產品。

每個問題都需要同一個東西:一個信任網絡。

他應該構建一個預言機?一個橋?還是應該構建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元事物——信任網絡本身?

這點他明白了。他正是那種會構建預言機或橋的人。他可以成為自己的客戶。

2021 年 7 月,卡南創立了 Eigen Labs。名字來自德語“自己的”,意為任何人都可以構建他們想要的東西。其核心理念是通過共享安全實現開放創新。

技術創新是“再質押”。以太坊驗證者鎖定 ETH 來保護網絡。如果他們能同時使用這些資產來保護其他協議呢?新的區塊鏈或服務無需從頭構建自己的安全機制,而是可以借用以太坊已建立的驗證者集。

卡南向 a16z 提出了五次這個想法才獲得資助。一次早期的推介會因為錯誤的原因而令人難忘。卡南想基於 Cardano 構建,因為它有 800 億美元的市值但沒有可用的智能合約。a16z 的合夥人從 Solana 會議外接聽了電話。他們的反應是:這很有趣。你為什麼選 Cardano?

反饋迫使卡南思考專注度。初創企業是指數級遊戲。你希望將線性工作轉化為指數級影響。如果你認為自己有三個指數級想法,你可能一個也沒有。你需要選擇指數最高的那一個,並全力以赴。

他重新聚焦於以太坊。這個決定被證明是正確的。到 2023 年,EigenLayer 從包括 Andreessen Horowitz 在內的公司籌集了超過 1 億美元。協議分階段推出,最高時鎖定總價值達到 200 億美元。

開發者開始在 EigenLayer 上構建“主動驗證服務”(AVS),從數據可用性層到 AI 推理網絡,每一個都可以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池,而無需從頭開始構建驗證器。

然而,成功也帶來了審查。2024 年 4 月,EigenLayer 宣佈了其 EIGEN 代幣分發,隨後引發了強烈反響。

空投將代幣鎖定了數月,阻止接收者出售。地理限制排除了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司法管轄區的用戶。許多早期參與者(存入數十億美元)認為這種分配方式偏向內部人士而非社區成員。

這一反應讓卡南措手不及。協議的總鎖定價值暴跌 3.51 億美元,用戶撤資以示抗議。這場爭議暴露了卡南的學術思維與加密世界期望之間的差距。

隨後是利益衝突醜聞。2024 年 8 月,CoinDesk 報道稱,Eigen Labs 員工從基於 EigenLayer 的項目中獲得了近 500 萬美元的空投。員工集體從 EtherFi、Renzo 和 Altlayer 等項目中認領了數十萬代幣。至少有一個項目迫於壓力,將員工納入其分配範圍。

這一揭露引發了指控,認為 EigenLayer 正在損害其“可信中立”的立場,利用影響力獎勵向員工提供代幣的項目。

Eigen Labs 通過禁止生態系統項目向員工空投並實施禁售期來回應。但其聲譽已受損。

儘管存在這些爭議,EigenLayer 仍處於以太坊演變的核心。該協議已與谷歌雲和 Coinbase 等主要參與者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後者擔任節點運營商。

卡南的願景遠超再質押。“加密是我們協調的超級高速公路,”他說。“區塊鏈是承諾引擎。它們讓你能夠做出並遵守承諾。”

他從數量、多樣性和可驗證性三個方面思考。人類可以做出並遵守多少承諾?這些承諾可以有多多樣化?我們能多容易地驗證它們?

“這是一個瘋狂的、百年項目,”卡南說。“它將升級人類物種。”

協議推出了 EigenDA,一個設計用於處理所有區塊鏈總吞吐量的數據可用性系統。團隊引入了主觀性治理機制,用於解決無法僅在鏈上驗證的爭議。

但卡南承認工作遠未完成。“除非你能在鏈上運行教育、醫療,否則工作不算完成。我們還遠未完成。”

他的構建方法結合了自上而下的願景與自下而上的執行。你需要知道目標山在哪裡。但你也需要找到從你今天站立的地方通往那裡的坡度。

“如果你今天無法用你的長期願景做任何事,那它也沒用,”他解釋道。

可驗證雲是 EigenLayer 的下一個前沿。傳統雲服務需要信任亞馬遜、谷歌或微軟。卡南的版本讓任何人運行雲服務——存儲、計算、AI 推理——並通過加密證明它們正確執行。驗證者對他們的誠實下注。惡意行為者將失去他們的質押。

40 多歲的卡南在華盛頓大學保持著附屬教授的身份,同時運營 Eigen Labs。他仍然發表研究,仍然從信息理論和分佈式系統的角度思考。

但他不再是那個無法回答加州理工 30 年問題的學者。他現在已經回答了三次——基因組學、區塊鏈、協調引擎。每次回答都建立在前一次嘗試的經驗教訓之上。

水牛已被移走。汽車已開啟。建築也開始移動。他最終是否能移動地球還有待觀察。但卡南明白了一件許多學者從未學會的事情:解決大問題的路徑始於解決小問題,並積累解決更大問題的籌碼。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