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編譯:深潮TechFlow
原標題:對話 CZ:我並不是特別在意金錢的人,中文主題 Meme 純屬巧合
嘉賓:CZ,幣安創始人
主持人:Michael Jerome
播客源:threadguy
原標題:Binance Founder CZ on Memecoins, Aster, BNB vs SOL and More | TG Podcast
播出日期:2025年10月11日
要點總結
在這場深入訪談中,Binance 創始人 CZ(趙長鵬)分享了他卸任後的生活歷程、入獄期間的反思、對財富與人生目標的全新理解,以及對加密貨幣行業、Memecoins 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未來發展的獨到見解。訪談由 ThreadGuy 主持,CZ 還深入探討了比特幣的下一個市場週期、BNB Chain 的快速崛起、Aster 和 Hyperliquid 等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的競爭格局,以及年輕開發者如何在當今加密行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這場對話對於任何對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或創業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場不可錯過的思想盛宴。
精彩觀點摘要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特別在意金錢的人。
我希望能夠繼續為加密行業做出貢獻,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對整個行業負有責任。
我認為 BNB 可以超越 Solana,並維持在鏈上和 meme 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我並不反對 meme 幣,只是我個人並不熱衷,這並不意味著我不支持它們的發展。
BNB 鏈上出現中國主題 meme 純屬巧合,完全是偶然發生的。
從長遠來看未來 20、30 或 50 年內,加密貨幣交易將完全轉移到鏈上。
「Launchpad、Aster、Alpha、現貨」的路徑是自然演變的結果。
我並不認識 Hyperliquid 的 Jeff,之前我鬧鐘設置錯了導致睡過頭,錯過了與 Jeff 會議,但也並不後悔錯過。
一旦你對未來有了清晰的認識,投資比特幣就不僅僅是為了短期獲利。
建議年輕人儘早參與創業,並且不要過於急功近利。我在 40 歲時才創辦 Binance,而現在我已經 48 歲了,你不必很早就成功。
加密行業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每個領域都有巨大的潛力,這也是加密技術的優勢所在。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健康,其他一切都毫無意義。
用戶最終會選擇那些能夠提供最佳交易體驗的交易所,這通常包括流動性最好的平臺、最低的交易費用,以及最穩定和安全的環境,這些才是用戶真正關心的核心因素。
我曾預測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在 50 萬到 100 萬美元之間,現在看依然合理。
Hyperliquid Jeff 推文時間及錯過的會議
主持人:
最近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會一一聊到。我今天早上醒來,發現 Twitter 上關於 Jeff 的推文已經刷屏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都在討論。你轉發了一條我記得是 2018 年的推文,提到 Jeff 參與的一個小組。今天 Twitter 上的熱度很高。能不能說說背後的故事?
CZ:
老實說,我並不認識 Jeff,也不記得見過他。其實,我並沒有直接參與到所有團隊以及 Binance Season 1 Labs 的孵化項目中,所以對 Jeff 的瞭解有限。今年年初,Ella 告訴我,他是 Season 1 的小組成員,並問我是否願意和他聊聊。我當時答應了,覺得可以瞭解一下情況。不過,我感覺他並沒有為這次會議做好充分準備。我們並沒有討論任何交易,也沒有提出合作的意向。事實上,他們的項目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而我們更傾向於投資早期項目。我們希望通過孵化計劃和駐地計劃,幫助這些項目從零開始成長。所以,這次會議更像是一次隨意的交流。
不過很遺憾,因為我鬧鐘設置錯了,導致那天睡過頭了,錯過了會議。由於這次會面本身並沒有明確的議程,我們也就沒有重新安排。
主持人:
那你會後悔錯過這次會議嗎?
CZ:
不會,我並不後悔。那次會議離現在也就幾個月的時間,而那時他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項目估值也很高了。對我們來說,這已經不是一個合適的投資目標了。我們一向不傾向於大規模收購,目前為止我們最大的一筆收購是 CoinMarketCap,金額在幾億美元左右。所以,他們的項目規模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投資範圍。正因為這次會面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們也沒有再重新安排。他們很忙,我也很忙,事情就這樣過去了。這並不是一次有交易意向的會面,僅僅是一次普通的交流而已。
Binance 之後的生活與尋找人生目標
主持人:
從現在開始,你的目標是什麼?現在你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加密貨幣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現在,你剛剛經歷了入獄的風波,又重新活躍在 Twitter 上。我想知道,你現在的目標是什麼?又是什麼驅動著你繼續前行?
CZ:
說實話,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特別在意金錢的人。像 Binance 這樣的成功來得太快,以至於我完全沒有經歷過那種逐步積累財富、享受財富的過程。從一開始,我們就非常忙碌,幾乎每天都在應對突發事件,後來又與美國政府打交道,這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我來自一個相對普通的家庭背景,對奢華生活也沒有太多追求,我對生活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東西能正常使用就好。Binance 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從零到成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只用了五個月時間。七個月後,我們就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直接從零到《福布斯》的封面,感覺非常不真實。我當時心想:“這是真的嗎?”但實際上,我並沒有感到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我並沒有把財富兌現,我的銀行賬戶裡也沒有增加多少存款。確實,我比以前稍微富有了一些,但遠遠沒有達到人們所說的數十億規模。所以,我並沒有經歷那種財富逐步積累的過程。
在我想做的事情上,我從不覺得自己是貧窮的。我認為,我不需要通過財富來證明自己,因此對自己作為一個成功創業者的身份感到滿意,我也不需要成為一個連續創業的成功者,我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儘管在創業過程中犯過一些錯誤,但這些錯誤並不嚴重。我沒有欺騙過任何人,用戶也沒有因此受到傷害。相反,我一直在努力保護我們的用戶、BNB 的投資者,以及公司所有有股份的團隊成員。我認為我們的團隊表現得非常出色。我也盡力保護我們共同建立的平臺。對於我自己犯下的錯誤,我敢於承擔責任,並勇敢面對。
在監獄的日子裡,我有了更多時間去反思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說實話,監獄讓我的思維變得更加清晰。我意識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健康,其他一切都毫無意義。幸運的是,在監獄裡我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所以也算是一個強制性的“休息”。在那裡,我開始思考:如果失去了一切,我最想念的是什麼?答案是家人和人際關係。至於其他的,比如美味的食物或舒適的床鋪,雖然也會想念,但它們都可以克服,都是次要的。
在入獄之前,我已經意識到自己無法再繼續管理 Binance,但我仍然是公司的股東。那時我就在思考:什麼樣的事情會讓我感到興奮和快樂?經過深思熟慮,我認為,人類或許天生就被設計成需要幫助同類的生物。當你能夠照顧好自己時,去幫助他人會讓你感覺更好。如果我餓了,我會先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如果我冷了,我需要找到一個避難所。但當這些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幫助他人就會讓我感到滿足和快樂。
因此,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當時,我已經認罪於美國聯邦的指控,所以我並不在意自己的聲譽是否受損。儘管如此,我依然非常在意自己的信譽。我沒有傷害過任何用戶,也從未傷害過任何人。我也不再追求權力,因為我已經從 Binance 辭職了。我對金錢也沒有興趣,因為我花的錢非常少,甚至連人們所說的我擁有的財富的一小部分都沒有花掉。所以,這些東西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我希望,當我年老時,可以坦然地告訴自己,我盡力幫助了他人。這就是我現在最關心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對這個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我的能力足夠高,我就會多做一些;如果能力有限,我就盡力而為。我認為,教育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方向,因為它可以影響到很多人。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數字化的教育平臺,讓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那將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因此,我們一直在為此努力。在我出獄後,花了幾個月時間調整心態,那段經歷也深深影響了我。幾個月後,我重新開始活躍在 Twitter 上,與人們正常交流。同時,我也花時間陪伴家人。後來,我發現自己仍然可以參與管理投資組合的投資部分,而這與 Binance 無關。我開始參與 Binance Labs 的工作,並明確了品牌的區別。我現在非常專注於 BNB 鏈生態系統的發展,再次強調,這與中心化交易所無關。我會在這個領域進行投資,並幫助其他人。
對我來說,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幫助其他創始人取得成功。我很樂意成為他們的導師、支持者,或者任何角色。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和目標所在。
入獄經歷的教訓與優先事項的轉變
主持人 :
考慮到你在加密貨幣行業的地位和過去的經歷,你是否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影響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CZ:
我並沒有這種感覺。首先,我並不認為自己有那麼重要,我覺得沒有任何個人能夠單獨對整個加密行業負責。這個行業本身是一個自我調整的生態系統,會經歷低谷(所謂的“寒冬”)和週期性波動,但每一次的復甦都會比上一輪更加成熟。因此,我相信加密行業的未來是光明的。
雖然我不覺得自己是行業的領導者,但我確實希望能夠有所貢獻。我會專注於我熟悉的領域,並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推動行業發展。加密行業是我最瞭解的領域,也是我可以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所以,我現在花了很多時間與行業內的人交流。我的社交圈也主要集中在這個領域,每個人都願意和我討論加密相關的話題。
當然,也有一些來自其他領域的人會來找我,比如 AI 領域的從業者,像 Facebook 的一些人也曾與我交流過,但他們的交流方式與加密行業的人完全不同。而在生物技術領域,當我們決定投資時,往往需要主動去聯繫那些相關人士,因為我對這個領域並不熟悉。
我希望能夠繼續為加密行業做出貢獻,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對整個行業負有責任。那樣的責任感實在太過沉重。我認為加密行業有許多優秀的參與者,他們也在推動行業發展。我只是眾多貢獻者中的一員,這樣的角色讓我感到更為輕鬆和自在。
加密貨幣行業現狀與鏈上文化
主持人:
加密貨幣 Twitter,尤其是鏈上文化的現狀,似乎有些奇怪。比如,比特幣剛剛創下歷史新高,但今天又下跌了幾個百分點。而當你瀏覽 Twitter 的時間線時,卻發現充滿了各種負面情緒。如果站在更宏觀的角度看,其實加密行業正在發生很多積極的變化。比如,特朗普政府開始接受加密貨幣,比特幣、Solana 和以太坊的 ETF 已經推出,全球主要金融機構也在採用穩定幣。從外部來看,加密貨幣似乎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已經滲透到世界的方方面面。
然而,鏈上文化似乎有些停滯,尤其是 meme 幣熱潮雖然還在,但規模已經不如從前。很多人鏈上的下一步發展方向感到迷茫。你對鏈上文化的未來持怎樣的樂觀態度?
CZ:
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提到的問題確實存在,但從整體來看這是一個積極的現象,因為它意味著行業正在不斷擴展。在 2013 年和 2014 年,人們還只是把這個領域稱為“比特幣行業”,那時的關注點完全集中在比特幣上,並沒有涉及更廣泛的加密貨幣或區塊鏈技術。到了 2017 年,以太坊的出現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同時也催生了一些有潛力的山寨幣。
以太坊的 ERC 代幣標準推動了 ICO 的興起,項目數量迅速增長。這種增長為 2021 年的行業爆發奠定了基礎,帶來了 DeFi、NFT 等創新領域。雖然目前 DeFi 和 NFT 的熱度有所下降,但它們依然是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在,我們看到更多的 ETF、穩定幣和其他金融產品的推出,這無疑是行業發展的積極信號。
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行業內部的分化也變得更加明顯。這種分化不僅體現在不同的技術領域,還體現在參與者的群體和地域分佈上。實際上,這種分化是行業成長的自然結果。
機構的廣泛參與也推動了行業的變化。像政府、華爾街以及各國央行都逐漸進入這個市場,帶來了更多類型的參與者。傳統金融機構的介入,與行業內的自由主義者形成了一種新的平衡,而我自己則處在中間派的位置。
與此同時,新的參與者不斷湧入這個領域,帶來了更多的觀點和聲音。加密貨幣行業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生態系統,歡迎所有人參與進來。多樣性、爭論、競爭和合作是這個行業的特點,也是推動其發展的動力。
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新興領域的混亂局面。我對這個行業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因此我認為這種多樣性和動態變化是積極的。我們應該盡力支持每一個人,為行業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主持人:
你大約五個月前在 Ferox 的播客中提到過,你預測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在 50 萬到 100 萬美元之間。你現在對這個預測還有信心嗎?
CZ:
我仍然認為這個預測是合理的。當然,我必須承認,價格預測本身並不可靠。老實說,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價格走勢,包括我在內。我與許多行業人士交流過,他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價格預測更多是一種個人觀點。
不過如果我們回顧歷史上的四年週期,通常會發現每隔四年,比特幣的價格會在十月至十二月之間達到一個高峰。基於這一規律,以及我們目前看到的市場表現,我仍然對比特幣的未來感到樂觀。
比特幣目前接近歷史最高點,儘管偶爾會有 1% 到 2% 的波動,但對於那些在行業中深耕 11 年的人來說,這樣的波動只是小事。比特幣曾經在一天內下跌 50%,然後第二天又上漲 50%。從長遠來看,這種波動在加密行業的視角下是非常正常的。
BNB Chain 與 Solana 的對比
主持人:
我想很多觀眾可能是通過 2024 年 Solana 上的 meme 幣熱潮、AI 的興起,第一次接觸到加密貨幣的。而在過去一個月,他們可能首次與 BNB 鏈有了更多交集。那麼,您如何看待 2025 年 BNB 鏈在整個加密貨幣行業中的位置?它在行業中的角色又是如何相對於其他鏈和基礎設施定位的?
CZ:
是的,當前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中,比特幣仍然是最大的區塊鏈,但它缺乏可編程性,也沒有智能合約功能,這讓它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侷限性。而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網絡由於用戶量巨大,已經趨於飽和,這也是導致交易費用普遍較高的原因之一。
BNB 鏈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目前由三個主要的技術鏈組成:存儲鏈 Greenfield、支持 EVM 的智能合約鏈 BNB Smart Chain,以及基於 Layer 2 技術的 opBNB。此外,還有一些正在開發的新鏈,這些鏈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架構。總體來看,BNB 鏈更注重實用性和交易流動性,因為這與我們的背景密切相關。
在社區和用戶群體方面,BNB 鏈的用戶相對穩定。相比之下,Solana 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區塊鏈,但目前它更像是一個以 meme 幣為主的鏈。雖然 Solana 有潛力進一步發展,但目前它的社區中有大量的 meme 幣交易者,而最近一段時間 Solana 上的 meme 幣活動有所減少。
與此同時,BNB 鏈的活動正在增加。過去一週,我們看到許多 Solana 用戶轉向了 BNB 鏈,這是一個積極的跡象。從社區反饋來看,BNB 鏈的用戶更傾向於長期持有代幣,而不是追求每日的劇烈波動。
當然,不同的鏈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例如,美國的一些區塊鏈項目雖然交易量較小,但採用了有趣的技術,比如 Move 區塊鏈。這表明整個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主持人:
儘管如此,Solana 及其鏈上活動確實是當前週期中的一個重要故事。您認為 BNB 能否超越並維持在鏈上和 meme 幣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CZ:
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過去幾周,BNB 鏈上的 meme 幣活動確實超過了 Solana。我瞭解到,目前有五個 BNB 鏈上的 meme 幣市值達到了 1 億到 5 億美元,而類似的情況在 Solana 上並未出現,Solana 在過去幾周的表現可能會受到影響。
不過,我並不認為區塊鏈之間的競爭是零和博弈,每條鏈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比如,Solana 的發展與 FTX 息息相關,而 FTX 的崩盤對 Solana 團隊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儘管如此,Solana 已經實現了令人矚目的復甦。
不過,在復甦的過程中,他們的生態系統失去了交易所的支持。而且,當前的監管環境也對整個行業帶來了挑戰。在拜登政府和 SEC 主席加里·根斯勒的領導下,許多實用型代幣都面臨證券訴訟的風險,包括 BNB 和其他代幣。
如果一個項目試圖推出具有實際用途的產品,就可能面臨來自 SEC 的法律壓力。而 meme 幣則因為其明確聲明“沒有價值或實用性”,通常可以規避這些問題。正因如此,Solana 的一些項目可能更傾向於採取“純粹炒作”的策略。例如,有一個名為 Pump 的平臺,我認為如果類似的平臺出現在我們的生態系統中,會引發許多問題,儘管我與這些平臺並沒有直接關聯。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meme 幣並未在許多區塊鏈上廣泛出現。儘管如此,只要 Solana 繼續保持其快速、高效且技術支持良好的特點,我認為它依然是一條值得關注的區塊鏈。不過,目前我個人的關注更多集中在 BNB 鏈的生態系統上。我們的投資組合項目和錢包既支持 Solana,也支持 BNB 鏈。
我們的投資策略是開放的,但顯然我在 BNB 鏈生態系統中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致力於支持創新,幫助創始人推動項目發展。目前,BNB 鏈的生態系統非常活躍,雖然每天都會面臨一些挑戰,但整體來看,我對它的發展充滿信心。
CZ 對 Memecoins 看法的轉變
主持人:
我注意到您對 Solana 的評論,同時也看到 BNB 鏈的基礎設施似乎正在經歷類似的變化,尤其是在 Launchpad 標準方面。您曾在 2024 年多次公開表示對 meme 幣的態度較為冷淡,比如在播客中提到自己並不是 meme 幣的忠實擁護者。但最近,您似乎對 meme 幣的態度更加積極了。這種變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CZ:
首先,我想澄清一點,我並不是反對 meme 幣。我從來沒有明確表示反對,只是我個人對它們並不熱衷。這並不意味著我不支持它們的發展。事實上,我並不是 meme 幣的創造者,也不是 NFT 的交易者。我從未購買過 NFT,甚至對山寨幣的投資也非常有限。我的主要持倉只有比特幣和 BNB,這些是我長期持有的資產。我並不經常投資其他區塊鏈項目,但我始終支持所有區塊鏈的生態發展。
我與許多區塊鏈開發者保持密切合作,支持他們的項目建設。雖然我個人沒有購買 meme 幣,但這並不妨礙我支持這些生態系統的成長。如果有用戶在其他區塊鏈上取得成功,我也會為相關領域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比如,我會投資於那些專注於開發平臺和基礎設施的團隊。
每天我都會收到大量項目請求,比如有人在開發新的 Launchpad 項目、穩定幣或者 meme 幣交易平臺。如果我認為團隊有潛力,我會盡力支持他們的工作。
我只是認為如果 meme 幣進入 BNB 鏈,我們應該歡迎它們,同時優化我們的基礎設施來滿足它們的需求。meme 幣對區塊鏈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快速更新和實時信息處理等。這些需求對基礎設施的技術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戰。到目前為止,我個人並沒有主動投資過 meme 幣。我嘗試購買過一些 meme 幣,僅僅是為了學習,而不是為了盈利。我並不是那種希望在短時間內獲得十倍回報的投資者,這不是我的風格。
主持人:
BNB 鏈的基礎設施和技術,特別是針對 meme 幣的部分,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我自己也參與了很多相關交易,體驗非常不錯。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您認為 BNB 鏈上的 meme 幣活動會發展到什麼規模?畢竟過去一個月的表現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CZ:
這很難預測,因為 meme 幣的生命週期變化非常快。一些 meme 幣可能會迅速火爆,比如 Doge 是其中一個持續時間較長的例子。但與此同時,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新 meme 幣被創造出來。
我並不處於所謂的“市場前沿”,所以我並不是預測市場規模和增長的最佳人選。我更關注如何建設基礎設施來支持這些活動。我不是一個頻繁交易的投資者,而是一個長期持有者。
我的背景是技術建設者,我希望能夠為其他人打造高效的工具,幫助他們實現目標。我看到許多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們的技術能力非常強,我希望能為他們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推動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中文 Memecoins 的崛起
主持人:
最近,在 BNB 鏈上出現了許多以中國為主題的 meme 幣,這種現象引起了西方社區的廣泛關注。您如何看待這些幣種的崛起?
CZ:
我認為這一現象純屬巧合,完全是偶然發生的。今年二月,我第一次嘗試通過區塊鏈交易 meme 幣,當時我使用了 Trust Wallet。這款錢包界面簡單,我對私鑰的使用也比較熟悉,所以覺得操作起來應該沒什麼難度。然而,實際情況卻出乎我的意料——我遭遇了一次 MEV(最大可提取價值)攻擊,交易失敗了。這件事後來成為一個笑話,因為大家都在嘲笑我對這類交易的不熟悉。不過,這次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儘管投入的金額不多,可能只有 50 美元或 100 美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嘗試逐漸引起了社區的關注。尤其是在我發佈與 DOGE 相關的推文時,大家開始對我擁有寵物狗以及與狗相關的 meme 表現出濃厚興趣。後來,我發現無論我發什麼推文或圖片,都會被社區轉化為 meme。在一段時間裡,我甚至變得非常謹慎,不敢隨意發推。但後來我意識到這樣太拘束了,於是決定放手一搏,隨心所欲地發推。如果社區想把我的內容轉化為 meme,那就隨他們去吧。慢慢地,這種互動成為了 BNB 鏈上 meme 幣文化的一部分,而其中許多參與者都是中國用戶。
Binance 的聯合創始人何一,她的中文語言能力非常強,還擅長寫詩,藝術感十足。她曾在推特上回復了一條關於生活偏見的推文,這條推文後來也被轉化為 meme。就在本週初,我發了一條中秋節的推文,祝大家節日快樂。隨後,我刪掉了這條推文,重新發了一條內容為“祝大家中秋快樂,發你們最好的 meme”。我原本只是想讓社區參與進來,增加一些趣味性。但由於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社區製作的 meme 都圍繞著中國元素,比如月餅、月亮等。
這些 meme 幣的命名也充滿了中文特色。例如,有人把我的名字變成了一個女性化的版本來開玩笑,這種創意只有懂中文的人才能理解。隨著社區的互動越來越頻繁,中國用戶的參與度也迅速提升,這些幣種的熱度隨之飆升。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演變而來的,並不是事先計劃好的。
對 Meme 熱潮的困惑解析
主持人:
最近,我一直在用谷歌翻譯試圖弄清楚 BNB 鏈上 meme 幣的熱潮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其中有一個備受爭議的項目叫 Meme Rush,它採用了一種特殊機制:只有通過 KYC 後,用戶才能以低於 100 萬美元市值的債券購買該項目的代幣,這導致美國用戶無法立即參與。雖然我不確定您能透露多少信息,但我想問一下,推出像 Meme Rush 這樣的項目的目的是什麼?
CZ:
我並沒有參與 Meme Rush 項目,我也是昨天才知道它的存在。當時社區裡充滿了討論,很多人都在問:“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我甚至不知道它叫 Meme Rush。直到我看到了相關信息,我才意識到這個項目存在一些問題。不過,我並沒有過多關注,因為我並不負責管理它,也沒有主動去了解細節。我通常讓社區自行發展項目,而不直接干預。
我知道這個項目時,正好趕上我飛往巴林參加會議。那天我很早就出發了,之後見了當地中央銀行的行長,還在舞臺上參與了一個小組討論。整天忙於會議期間,我發現社區已經開始指責我“賣假幣”,這讓我感到非常困惑。等我終於搞清楚情況時,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波動,但並沒有完全崩潰。這種情況也說明了 meme 幣的風險所在——它們缺乏價格支撐,價格波動非常劇烈。過去幾天 meme 幣價格快速上漲,而後又迅速下跌,這讓我非常震驚。
主持人:
接下來我想問一個與 meme 幣相關的問題。原本我想問 BNB 鏈和 Solana 鏈的區別,但我在閱讀推文時發現 Frank D. Gods 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他認為 BNB 鏈有著獨特的優勢,因為它擁有一個完整的垂直生態系統:meme 幣可以先通過 Launchpad 啟動,然後在 Aster 上市,成功後還能進入 Binance Alpha,最後到 Binance Spot。
這種生態系統的設計是有意為之的嗎?您是否認為這會使 BNB 鏈上的活動更加活躍?
CZ:
首先,這絕對不是有意設計的。在過去的六年半時間裡,我一直專注於集中交易所的事務,並沒有刻意規劃 BNB 鏈的生態系統。這些發展完全是自然演變的結果。然後,我決定不再花時間在集中交易所上,那我該花時間在什麼地方呢?
我開始關注去中心化的東西,我認為 Binance 交易所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但這並不是說 Binance 只會列出 BNB 鏈的項目或代幣。相比之下,像 Solana 的生態系統可能更具排他性。例如,Phantom 錢包僅支持 Solana,而不支持 BNB 鏈。而 Trust Wallet 則支持多個區塊鏈,包括 BNB 和 Solana。因此,BNB 鏈的生態系統實際上更加開放。
當 Solana 用戶想要橋接到 BNB 鏈時,他們可以使用 Trust Wallet,而不是 Phantom。此外,像 Radium 這樣的平臺也僅支持 Solana。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其他生態系統的排他性更強。而 BNB 鏈與 Binance 的緊密聯繫,使得更多用戶持有 BNB,這也進一步增強了社區的一致性。BNB 鏈確實有優勢,但它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Hyperliquid 與 Aster 的比較
主持人:
在討論 meme 幣的同時,我注意到另一個重要趨勢是針對性交易所的崛起。關於 Aster,我想從一個問題開始:為什麼 perp(永續合約)交易所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崛起如此顯著?您認為 Hyperliquid 能夠在早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CZ:
首先,perp 交易所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實際上,在 dydx 出現之前已經有許多類似的項目。然而,Hyperliquid 在交易的可追溯性和資金池利用方面表現出色,同時他們的市場推廣也非常成功,吸引了像 James Wayne 這樣的大額訂單。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們的早期成功。
不過,我認為交易者對於隱私的需求一直都很重要。根據我與華爾街交易員的交流,他們通常不希望自己的訂單被實時公開,甚至在交易完成後也不希望訂單信息被他人查看。因為這些信息可能會被用來逆向工程他們的算法,從而導致策略被攻擊。因此,交易的透明度並不總是有利的。這是我在華爾街、加密貨幣和集中交易所領域 20 年經驗中得到的一個重要觀點。今年 6 月初,我曾發推討論這一問題,結果當天就收到 30 多份相關提案。Aster 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可以實現隱藏訂單的功能,因此我們決定投資這個項目。
主持人:
那麼,您認為 perp 交易所的市場潛力有多大?它們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取得成功?
CZ:
我認為有兩個關鍵因素。對於剛接觸加密貨幣的新用戶來說,他們通常會選擇 CEX,因為這些平臺提供電子郵件登錄、密碼保護以及客戶支持服務,而不是要求用戶管理地址密鑰或處理複雜的技術問題如 MEV(最大可提取價值)。此外,CEX 界面更友好,對新手而言體驗更好。當前,CEX 的用戶群體還未達到飽和狀態——全球 90% 以上的人尚未進入加密貨幣領域。當這些人首次進入市場時,他們往往會選擇 CEX。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去中心化交易所開始提供更多創新產品,比如早期階段的代幣訪問等。從長遠來看,我相信未來 20、30 或 50 年內,加密貨幣交易將完全轉移到鏈上。但在此之前,傳統用戶的湧入速度將影響這一進程。集中交易所會繼續改進,同時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會逐步吸引更多用戶。儘管如此,集中交易所仍會因其法幣渠道、銀行合作以及監管支持在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這種轉型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主持人:
所以用戶通常先從集中交易所入門,然後深入瞭解加密貨幣,最終轉向去中心化交易所。那麼,您認為 Aster 需要做什麼才能真正超越 Hyperliquid?
CZ:
這取決於時間和發展方向,我認為兩者的定位和用例已經有所不同。Hyperliquid 更適合那些希望交易完全公開的用戶,而 Aster 則專注於提供一定程度的隱私。此外,Aster 在支持原生資產存款方面做得更好,例如允許用戶使用原生 Solana 代幣進行交易,並支持更多區塊鏈。這種開放性使得 Aster 在某些方面具有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Aster 和 Hyperliquid 都是非常新的項目,發展時間不足兩年。Aster 實際上是 ApolloX 的衍生產品,因此有一定的歷史積累,但兩者都處於早期階段。未來競爭可能會出現更多新玩家,成為市場第一併不總意味著能夠保持領先。有時,後來者能夠更快地學習並實現超越。
主持人:
這讓我想到了 OpenSea 的情況。那麼,您認為 Hyperliquid 是否可能添加隱私功能?如果他們這樣做,會對 Aster 的市場定位產生影響嗎?
CZ:
當然,我會建議他們這樣做。不過,交易所的競爭並不僅僅依賴單一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交易所會推出各自的功能和理念,創始人的願景也會有所不同。它們會相互模仿,同時不斷創新。除此之外,用戶保護、錯誤處理以及技術架構等因素也至關重要。
未來,這些交易所可能會遷移到 L1 區塊鏈上,而遷移後它們的技術選擇、生態系統吸引力等都將決定其長期發展。因此,競爭遠不止單一功能的問題。當前階段只是它們發展的起點,未來仍有許多可能性等待探索。
DEX 如何與 CEX 競爭
主持人:
最近有一些爭議,Defi Llama 暫停了對 Aster 的跟蹤。原因是 Aster 的交易量激增,而 Defi Llama 無法判斷這些交易量中哪些是真實交易,哪些是虛假交易或者洗盤交易。在問題解決之前,他們決定暫停追蹤。
您認為衡量 perp 交易所成功的最重要指標是什麼?人們應該關注哪些指標來判斷哪家 perp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表現更好?
CZ:
這並不是一個可以用單一指標衡量的問題。如果一定要選一個關鍵指標,那應該是用戶數量和交易量的綜合表現。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討論點。甚至集中交易所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比如如何防止洗盤交易。
從交易所的角度來看,判斷交易是否有價值主要取決於手續費的支付情況。如果交易是零手續費,那可能另當別論。而空投則是另一種情況:用戶可能為了獲得空投獎勵而頻繁交易,這種激勵機制確實會推動交易量的增加。但這樣的交易是否有意義,完全取決於具體情況,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問題。
對於 Defi Llama 來說,他們可以直接說明空投活動正在進行,這樣用戶就能夠理解部分交易量是由空投驅動的。實際上,空投在許多項目中都很常見,比如 Hyperliquid 和 Aster 都曾開展過類似活動。因此,交易量可能受到空投、用戶數量以及地址數量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賬戶,只有地址。而一個機器人可以輕鬆生成數千個地址,這使得統計用戶數量變得更加複雜。
用戶最終會選擇那些能夠提供最佳交易體驗的交易所。這通常包括流動性最好的平臺、最低的交易費用,以及最穩定和安全的環境。這些才是用戶真正關心的核心因素,其他方面則相對次要。
主持人:
那麼,您如何定義“真實的交易量”?有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這個概念到底意味著什麼?
CZ: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如果他們想購買價值 1000 美元的某種代幣,而這種代幣在兩個交易所都可以交易,用戶可能會選擇分別在兩個平臺上各買 500 美元。然後,他們可以比較這兩個交易所的表現,比如分別獲得了多少代幣,以及提取到錢包後扣除了哪些費用。
CZ 對比特幣全力投入的心態
主持人:
您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十多年前,您發現了比特幣後辭去了工作,把所有的資產投入其中,甚至賣掉了房子,完全投身這個領域。而如今鏈上的交易情況卻截然不同,大家的平均持有時間只有 17 秒,更多人熱衷於交易 meme 幣,幾乎沒人願意長期持有任何資產。您曾經全力以赴,把淨資產投入比特幣,並寫道您持有了兩到三年,直到比特幣價格最終上漲。您是如何建立這種對比特幣的信念的?
CZ:
這其實是一個逐步建立的過程。我花了大約六個月時間深入瞭解比特幣。我第一次接觸比特幣是在 2013 年 7 月,到那年 12 月時,我終於意識到這項技術將改變未來。這種信念的建立需要時間。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投資決策,更是一種生活選擇。我並不是想著買入比特幣後,在幾天、幾周或幾個月內獲利然後退出。我選擇比特幣,是因為我相信它代表了未來。
回想互聯網時代,我年輕時錯過了很多機會。那時我剛大學畢業,而現在我已經 35 歲,15 年後我將 50 歲。我意識到,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我可能會再次錯過一個改變未來的技術。如今,人工智能是熱門話題,但我已經 48 歲,覺得自己可能太老了,無法完全參與其中。而當時我 35 歲,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我很幸運能夠發現比特幣,並意識到它的潛力。
一旦你對未來有了清晰的認識,投資比特幣就不僅僅是為了短期獲利,我是因為對這個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而加入的。我本身是技術人員,同時也是程序員,因此我對比特幣的技術和理念充滿興趣。如果我決定投身這個行業,我必須全力以赴。當時我並沒有太多現金,所以我選擇辭掉工作,賣掉房子,完全投入其中。
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決定風險很高,但對我來說,我有清晰的後備計劃。如果比特幣歸零,我可以重新找一份與 IT 相關的工作,拿到六位數的薪水,生活依然可以過得很好。因此,雖然我冒了很大的財務風險,但我的後備計劃非常穩固。
在我買入比特幣後,它的價格連續兩年下跌,這確實很痛苦。我不斷問自己,是我真的錯了,還是大家還沒意識到它的價值?但我始終不想賣掉比特幣,因為我相信它的未來。如果我賣掉了,我還能做什麼呢?所以我基本上堅持了 18 個月。
後來,比特幣開始回升。當你經歷了第一次價格週期後,後續的波動就容易接受多了。我在 200 美元的熊市中買入,現在價格已經漲到 3000 美元。有人會問我:“你在抱怨什麼?”而如今,當價格從 120,000 美元跌到 115,000 美元時,人們卻開始擔憂。我覺得這是對週期的不同理解。
主持人:
您在什麼時候賺到的第一百萬?
CZ:
大概是在 2017 年左右,比特幣價格上漲的時候。實際上,這是在 Binance 之前。
主持人:
您在 2016 年和 2017 年時在哪裡工作?
CZ:
當時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我沒有刻意去計算收益。而且我的公司 BJ Tech 的 B2B 業務也很穩定,屬於財務自由的狀態。
主持人:
您認為自己曾經合作過或競爭過的最有才華的人是誰?
CZ:
我曾與一些非常聰明的程序員合作過。我第一個老闆比我大七歲,是個天才程序員,但他不夠可靠。他專注的時候非常出色,但只會集中精力 5% 的時間。所以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如何成為更好的程序員,同時也學到了一個重要的教訓——可靠性更重要。
主持人:
您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一直與交易相關,比如您在彭博工作過,也在東京交易所工作過。如今我們在談論 BNB 和 Solana 上的 meme 幣,您認為從您第一次接觸這個領域到現在,交易的模式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CZ:
變化非常大。在傳統金融交易中,交易所通常會設置專用的數據中心,進行協同定位。股票市場每天只開放 4 到 6 小時,有早盤和午盤交易時段,開盤前還會有拍賣環節。而如今,加密貨幣市場是 24 小時在線交易,每分鐘、每秒都可能發生交易,尤其是 meme 幣的交易更為頻繁。雖然交易的技術和基本概念相似,但實際內容已經完全不同。所以,這個行業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給年輕開發者的建議
主持人:
假如您現在重新開始,設想您 23 歲,您會選擇專注於哪個領域?無論是加密貨幣、其他技術還是金融方面。因為有很多年輕的 Solana 用戶正在觀看這個直播,您認為他們應該重點關注哪些領域?
CZ:
我可以給出一些建議,但請不要完全照搬我的想法。首先,我會建議年輕人儘早參與創業。雖然在辦公室工作也不錯,但真正的機會往往在於創業。我會更早地加入初創公司積累經驗,同時也會嘗試自己創辦公司。當然,創業的風險很高,所以在做決定時一定要考慮最壞的情況。如果一切都失敗了,你是否還有辦法維持自己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你需要一個後備計劃。只要有了這個後備計劃,你的心態就會更加平穩,創業也會更有底氣。
不過,創業也需要找到合適的時機。如果太早而缺乏經驗,你可能會面臨失敗。所以,年輕人應該儘量避免盲目行動,同時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準備和支持。
主持人:
我不太喜歡那種“成功有時間限制”的敘述,比如 GCR 的著名推文提到,大學畢業後只有幾年的時間可以拼命嘗試,否則就可能永遠陷入底層。這種心態可能導致人們急於進行一次“英雄式的交易”,以避免成為一輩子的打工者。您怎麼看待年輕一代對成功時間的焦慮?
CZ:
其實,成功並沒有時間限制。我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例,我在 40 歲時才創辦 Binance,而現在我已經 48 歲了。在職業生涯的前 20 年裡,我嘗試了許多不同的事情,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從優秀程序員成長為大型組織的管理者,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很早就成功。
實際上,許多成功的創始人並不是年輕人。根據統計,創始人的平均年齡通常在 40 歲以上。當然,創業的過程通常伴隨著失敗,但這是成長的一部分。我的建議是,年輕人可以早點嘗試,但同時要管理好風險,避免遭遇無法反彈的重大挫折。
此外,不要過於急功近利。我們看到過一些失敗案例,往往是因為創始人過於急於求成。他們雖然聰明,但心態不夠穩健,最終導致了失敗。所以,創業需要耐心和長期的規劃。
主持人:
您的故事讓我很受啟發,因為它打破了“必須在年輕時成功”的刻板印象。最後,我想問您,您怎麼看待加密媒體的未來?對於我正在做的事情,比如這個直播,您有什麼建議嗎?作為一家加密行業的媒體公司,我應該如何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
CZ:
傳統媒體正在逐漸衰退,這一行業正在經歷徹底的變革。未來,社交媒體將成為主流。在社交媒體中,會湧現出許多獨立的媒體機構,其中一些可能非常成功,擁有數千萬甚至數億的追隨者,影響力巨大。只要你能夠專注於內容質量,機會是非常大的。
加密貨幣的出現還使得微支付成為可能。人們可能願意為每一集節目支付少量費用,比如 10 美分或 0.1 美分。如果你的觀眾群體足夠龐大,這種模式可以帶來可觀的收入。此外,你還可以通過贊助交易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全球範圍內缺乏強大且可信的新聞來源,而傳統媒體已經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結束感想
主持人:
作為加密行業的一員,我當然支持您在 BNB 上的成功以及其他相關的項目。最後,您有沒有什麼總結性的內容想要分享?比如您目前正在從事哪些令人興奮的工作,或者有哪些項目值得大家關注?您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
CZ:
我沒有太多需要補充的內容,但我想說,加密行業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問題。不過,我堅信強大的創始人、優秀的項目和團結的社區能夠攜手度過這些難關。問題總會出現,但只要我們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辦法。
從個人經歷來說,我也曾面對過許多困難。我經歷過行業的輝煌時刻,也經歷過低谷和艱難的階段。但我始終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保持誠信,幫助他人而不是傷害或欺詐,這個行業就會持續進步。加密行業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你可以選擇開發 meme 代幣、實用代幣或證券代幣,每個領域都有巨大的潛力,這也是加密技術的優勢所在。
作為一個建設者,我始終認為行業的成長離不開建設者的努力。加密貨幣技術相比傳統貨幣技術更先進,也更具未來潛力。雖然這一週行業的波動較大,但我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我們回頭來看,這些波動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推移,行業會變得更加強大。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訂閱: https://t.me/bit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