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Buterin 敦促開發者發布 ZK 和 FHE 的“效率比”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以太坊 (ETH) 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致力於推動一種更簡單、更實用的方法來報告零知識證明 (ZK) 和全同態加密 (FHE) 系統的性能。他認為,開發人員應該停止依賴原始的“每秒操作數”聲明,而應該報告“效率比”,即在密碼學環境下計算所需的時間除以在明文環境下運行所需的時間。

在 X 的一篇文章中,Buterin 清晰地闡述了這個想法:將開銷以比率的形式給出,“加密計算時間 vs. 原始計算時間”,這樣工程師和產品團隊就能立即明白,為了獲得加密保證,他們需要犧牲多少性能。他認為,這個數字回答了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如果我的應用程序採用加密方式而不是信任依賴方式,速度會慢多少?

Buterin 還從開發者的角度解釋了為什麼這個指標很有用。他指出,大多數團隊已經知道一項任務正常運行所需的時間,因此乘以開銷因子就可以立即估算出加密成本,而無需根據特定的工作負載和硬件來理解“每秒操作數”的含義。這使得該比率成為規劃和權衡分析的便捷捷徑。

他並沒有假裝這個想法是完美的。Buterin 承認了一些關鍵的複雜性:執行和證明所需的操作可能是異構的,而且 SIMD 並行化、內存訪問模式和其他硬件特定因素的差異意味著該比率不會完全獨立於硬件。即便如此,他仍然認為開銷係數“儘管存在這些缺陷,但仍然是一個不錯的數字”,並認為它仍然比目前的標題數字更具信息量,也更方便開發者使用。

效率,而非吞吐量

這一建議已經引發了加密媒體和研究界的評論,一些人對標準化、以應用為中心的指標表示歡迎,該指標可以幫助產品團隊更清楚地權衡隱私和性能,而另一些人則指出,比較不同堆棧、加速器和證明模型產生的比率存在實際困難。

此次討論正值 ZK 和 FHE 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推向實際部署之際,在這些領域,延遲、開發人員的人體工程學和成本與理論吞吐量數字同樣重要。Buterin 的要求刻意低調:不是要開發一個新的基準測試套件,而是一種不同的結果報告方式,能夠直接反映團隊所關心的權衡利弊。

如果研究人員和產品團隊開始採用效率比框架,工程師和決策者就能更容易地判斷某種隱私保護方法是否適合特定應用,還是僅僅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無法在生產環境中擴展。對於一個既要應對炒作,又要追求真正技術進步的領域來說,這種清晰的判斷至關重要。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63
收藏
1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