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投資者可以從近期波動中吸取的三個教訓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近期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包括白宮宣佈重啟並擴大中美貿易關稅後引發的大幅拋售,對加密貨幣投資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或許已經習慣了更高的波動性,但隨著近期眾多傳統金融(TradFi)參與者的入場,一批新的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都開始意識到波動性如何對市場產生上行和下行的影響。關於近期加密資產大幅拋售的具體原因,各種爭論和討論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但一些事實依然成立。

首先,一位使用小型交易所(Hyperliquid)的交易員在白宮宣佈引發市場動盪的消息後幾分鐘內,就進行了一筆大額單邊押注,押注市場將大幅下跌。雖然目前這些指控和懷疑仍只是猜測,但事實是,該倉位的規模、時機和單邊方向性表明,如此大規模的未對沖倉位,其確定性高於正常水平。其次,隨著大型機構開發和部署加密貨幣及其他鏈上產品和服務,這些新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可能低於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這可能加劇了拋售。最後,大規模拋售仍然會引發額外的清算和追加保證金通知,例如幣安在拋售期間發生的問題,導致該公司向客戶賠償超過 4 億美元。

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讓我們來看看加密貨幣投資者在市場經歷最近一輪波動時應該瞭解的一些教訓和要點。

加密貨幣具有周期性

加密資產最初的吸引力,尤其是對機構投資者和專業交易員而言,在於其通常具有逆週期性波動,從而能夠對沖其他市場板塊的波動。然而,隨著比特幣和其他資產在風險資產類別中的地位日益穩固,這種動態發生了變化。尤其當圍繞關稅等地緣政治事件引發風險資產(許多股票)上漲時,加密貨幣也做出了類似的反應。

雖然這並不令人意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投資者和機構將資金配置到加密貨幣領域,交易模式開始反映更廣泛的市場趨勢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這確實改變了長期以來支撐加密貨幣行業的投資理念。隨著包括但不限於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資產的交易與其他行業的聯繫更加緊密,投資者和支持者都需要做出調整。

加密貨幣成為風險資產並不是一件壞事,但這是投資者需要納入模型的變化。

機構對沖正在進行中

自2024年初以來,隨著機構投資和興趣的湧入,加密貨幣市場也出現了其他發展。比特幣和以太幣等現貨ETF的快速普及和增長,以及一旦監管全面恢復,可能還會有數十隻ETF的出現,也與另一個重要變化息息相關。對沖交易、投資和市場倉位是機構工具箱中久經考驗的工具,與以往的加密貨幣牛市不同,當前的牛市正是由這些機構主導。散戶投資者、持幣者或經驗不足的投資者可能不會使用這些工具,但這種情況正在迅速改變。

閃電崩盤之後,比特幣和以太幣(這兩種加密貨幣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交易量和美元價值)的看跌期權價格飆升,因為投資者尋求獲得保護,以防範進一步的下跌。為監控此類活動而開發的算法程序將這些走勢視為進一步下跌風險的跡象,進一步加劇了本已劇烈且普遍的下跌。在這種情況下,用於防範波動性和下行風險的對沖工具,卻導致了保證金倉位清算的增加,進而導致價格加速下跌,最終趨於穩定。

機構帶來機構交易工具,加密市場需要成熟度來處理、消化和分析這些信號的含義。

政策進展並不能保證市場表現

加密貨幣投資者和支持者們開始認識到一個重要但可能痛苦的教訓:即使政策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市場也充滿了順風順水,加密貨幣投資的成功也並非板上釘釘。即使傳統金融(TradFi)機構部署產品和服務,懷俄明州等州推出州政府支持的代幣,美國聯邦政府也轉向支持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和外部因素仍然可能對投資組合造成嚴重破壞。新聞頭條是一回事,但市場現實、槓桿率、層層疊加的算法交易以及風險偏好,仍然主導著加密貨幣行業的日常運作。

加密貨幣正在走向成熟,隨著這種成熟,學習的機會也隨之而來,其中一些機會會比其他機會更加坎坷;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應該積極看待這一點。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87
收藏
1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