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經屬於長期礦工、持有高達 4,000 大餅的比特幣錢包在沉寂 14 年後突然“甦醒”,在幣圈引起轟動。
根據分析平台 LookonchainChia的Arkham Intelligence 鏈上數據,一個地址為「18eY9…6EfyM」的錢包在周四下午 3 點左右轉移了 150 大餅 (約 1660 萬鎂)。這是該錢包自 2011 年以來次進行交易。
這些比特幣是在2009年挖礦的,就在中中本聰上線世界上第一個區塊鏈網路幾個月後。到2011年,所有4000枚大餅都被合併到18eY9o錢包中,從此一直處於完全「休眠」狀態。
如果我們回到2011年10月24日,當時4000枚比特幣的價值僅為16,400鎂左右,相當於一輛小型汽車的價格。但現在,當大餅價格超過11萬鎂(僅在過去24小時內上漲了2.2%)時,這項資產的價值已超過4.42億鎂,如果錢包主人決定出貨,他就能成為鎂。
「OG」錢包(比特幣早期創建的錢包)再次活躍起來並不罕見。今年年初以來,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強勁復甦,許多「中本聰時代的巨鯨」進行了巨額交易。
2025年7月,另一個匿名錢包透過Galaxy Digital公司出貨了超過8萬枚大餅 ,當時價值超過90億鎂。上個月,其他一系列大型錢包也突然轉移了價值數百萬鎂的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先前已「沉寂」了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