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曾經抱怨過未經邀請的 AI 彈出窗口劫持了您的屏幕,或者想知道為什麼您曾經可靠的應用程序現在優先考慮華麗的生成摘要而不是簡單的功能,那麼歡喜吧:您是不斷壯大的反抗的一部分。
Hacker News 上一篇題為“我被那些我從未要求過的人工智能功能淹沒了,我討厭它”的激烈討論帖,已經成為科技達人發洩憤怒的“網絡篝火”,積累了超過 300 個評論和 200 條評論,共同譴責人工智能無休止地、常常拙劣地融入日常工具。最初只是對MakeUseOf一篇文章的抱怨,很快就演變成了一份充滿怨恨的宣言,揭露了硅谷的人工智能淘金熱是如何滋生疏離感而非崇拜感的。
核心不滿?強制集成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侵擾。用戶譴責谷歌用Gemini替換其值得信賴的 Assistant,Gemini 不僅在鬧鐘或智能家居控制等基本功能上表現不佳,還充斥著冗長的概覽,掩蓋了自然搜索結果。在 Google Sheets 中,AI 建議會遮擋編輯進度;Atlassian 的 Confluence 按鈕突兀,拖慢了工作流程;Firefox 的 AI 上下文菜單會觸發令人惱火的 UI 切換。
有誰會想到讓 Siri 在 iPhone 上彙總你的警報是一個好主意?
即使是小眾軟件也未能倖免,一些更新版本強行將人工智能強行塞入原本簡潔的搜索或直觀的設計中。“感覺我們從‘不作惡’變成了‘你會用我們的人工智能,而且你會喜歡它’,”一位評論者打趣道,這概括了背叛的情緒。
Hacker News 的崛起並非個例——人工智能倦怠現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
Asana 的一項 2025 年研究顯示,84% 的員工感到數字疲勞,其中 77% 的人因人工智能的擴展而感到不堪重負。 “人工智能悖論”顯示,頻繁使用人工智能的人倦怠率高達 45% ,因為原本旨在簡化流程的工具反而加劇了壓力。
民意調查也描繪了同樣嚴峻的形勢:總體而言, 66% 的人感到職場倦怠, 82% 的人面臨重返辦公室規定和人工智能改革等快速變化帶來的風險。 皮尤研究中心發現,52% 的美國員工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工作威脅感到焦慮,而畢馬威則指出,隨著人工智能的部署量翻了兩番,人們的焦慮情緒正從“恐懼因素”轉向“認知疲勞”。
學術論文也強調了這一洞見:人工智能協作可能會通過孤獨感和情緒耗竭加劇適得其反的行為。 主管收到的人工智能郵件會加劇焦慮者的倦怠感,儘管整合良好的工具或許能夠提升自我效能。Wiley 警告稱,層層疊加的實施可能會引發“變革疲勞”,引發危機。在 X 平臺上,用戶們正在爭論人工智能的雙重角色——緩解網絡安全或體育領域的倦怠感,但糟糕的部署卻加劇了創作者的倦怠感。
當然,由於這是 Hacker News,該帖子提供了許多生存策略 - 例如使用 uBlock Origin 過濾器來消滅 AI 元素,或者放棄 Windows 而使用 Fedora 或 Ubuntu 等 Linux 發行版來逃避廣告和通知。
一位用戶表示:“我的遊戲電腦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直到我換了 Linux 系統,它反應靈敏,沒有干擾。” 蘋果的人工智能部署速度較慢,但 Siri 的“機器學習”倒退引發了眾怒。
一些人承認人工智能偶爾會帶來一些好處,例如 Confluence 節省搜索時間的功能,但也警告稱,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將導致“大量垃圾”。儘管樂觀主義者認為對話式界面將取代笨重的網頁設計,但懷疑論者卻認為這一切都是受利益驅動的炒作。
用戶並非必然反對人工智能——他們反對的是劣質產品,渴望擁有退出選項,以及無需認知負擔就能“正常工作”的工具。顯然,人工智能已經證明了其變革性。但隨著這些工具的增長速度超過使用它們的理由,即使是真正的信徒也開始對其失去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