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向來審慎,不過渣打銀行最新研究給出罕見激進預測:實體資產代幣化 (RWA) 市場可在 2028 年底突破 2 兆美元,比目前 350 億美元放大 56 倍。消息一出,投資圈立刻聚焦區塊鏈與傳統金融的交會點。
百年銀行點名「56 倍」成長
這份報告由渣打銀行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Geoffrey Kendrick 於 10 月 30 日發布。他估算,穩定幣普及、鏈上基礎設施成熟和監管框架到位,將帶動 RWA 規模爆發式躍升。Kendrick 在文件中表示:
「穩定幣為其他資產類別(從貨幣市場基金到股票)大規模上鏈奠定了基礎。」
換言之,鏈上美元流動性越深,傳統資產越容易被分割、掛鉤並在全球 24 小時交易,資本效率與透明度同步提升。
穩定幣鋪路 RWA 概念加速發酵
報告把穩定幣視為「第一塊骨牌」。從跨境匯款到去中心化借貸,穩定幣已培養出使用者習慣,也替基於區塊鏈的結算流程打樣。隨著流動性擴張,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正在形成:資金湧入 → 創造新金融商品 → 進一步吸引資金。渣打預估,在未來 2 兆美元的市場中,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與上市股票可各占 7,500 億美元,其餘分散於基金、私募股權及房地產等相對欠缺流動性的標的。
以太坊網路獲得最大舞台
Kendrick 強調,多數 RWA 活動「大概率」仍會發生在以太坊上。縱使其他公鏈速度更快、費用更低,十年無重大中斷的營運紀錄與龐大開發者社群,讓以太坊成為處理高價值資產時最被信任的選項。目前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鎖倉總額約占市場一半,網絡效應已深入人心。根據Nasdaq 報導,平台穩定性是機構資金選鏈時最先考量的因素。
政策面同樣影響增速。美國於 7 月通過的《GENIUS 法案》界定穩定幣發行資格,市場預期下一階段《數位資產市場清晰法案》(Clarity Act) 可望在 2025 年底前拍板。Kendrick 指出,若相關立法拖延,美國可能錯失引領全球資產上鏈的先機。另一方面,新興市場若大規模採用美元掛鉤穩定幣,當地央行可能面臨「數位美元化」壓力,貨幣政策靈活度下降。
總結渣打銀行拿出 2 兆美元的亮眼估算,並非單純追逐熱潮,而是基於穩定幣、以太坊生態與監管進展三股力量交疊。監管雖仍存在變數,但傳統資產向區塊鏈遷移的列車已啟動。投資人、創業者與政策制定者都必須評估風險與機會,因為更高效、透明且全球化的資本市場,正朝眼前加速靠近。




